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
人体是由成千上万不同形状、不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有机体,这些细胞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与生命活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担负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和防御功能,保证了我们人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一旦血液中常规检查项目的数值长期发生异常,就要做进一步检查,做到早明确诊断,早就诊,早治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血液检验数值与临床意义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ul)。
女:(3.5—5.0)x1012/L(350万—500万/ul)。
新生儿:(60——7.0)x1012/L(600万—700万/ul)。
临床意义:
1、增多:
生理性原因:多为缺氧所致,如由平原移至高原生活,胎儿及新生儿。
病理性原因:严重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因血浆中水分丢失引起的相对性增多。
2、减少:
生理性贫血:妊娠中、后期。
病理性贫血:溶血,缺氧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再障,失血性贫血等。
二、 血红蛋白测定(Hb)
参考值:
男:120—160ɡ/L
女:110—150ɡ/L
新生儿:170—200ɡ/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大致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应贫血程度。
1、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2、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3、减少,各种贫血、产后、手术后、大量出血。
三、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
成人:(4—10)X109/L ,(4000—10000 /ul)
儿童:(5—12)X109/L (5000—12000 /ul)
新生儿:(15—20)X109/L (15000—20000 /ul)
临床意义:
1、增多:
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肾脏一只后的排斥反应,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期。
2、减少:
某些感染、血液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四、白细胞分类(DC)
参考值:
嗜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0.01—0.05%;分叶核;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0.20—0.40%
单核细胞(M)0.03—0.0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
增多: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肾脏一只后的排斥反应,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期。
减少:某些感染、血液病、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1)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2)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剥落性皮炎。(3)血液病如慢粒、恶性淋巴瘤等。(4)某些传染病恢复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早期,应急状态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3、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白血病,慢性贫血,金属中毒,转移癌病人,药物中毒。
4、淋巴细胞
增多:病毒感染或肝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慢性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白血病,肾移植术后。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
五、血小板计数(BPC)
参考值:(100—300)X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波动
(2)病理性增加;见于急性失血、溶血、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粒早期、急性化脓性感染、恶性肿瘤。
(3)病理性减少:造血功能障碍时,血小板破坏亢进,血小板消耗亢进,营养缺乏。
;2024-08-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