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秋节手抄报
历史渊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主要活动
准备供品,伐草祭祖
中秋节还没到,生活在铁岭、开原、昌图、西丰等地的朝鲜族人家,早早就开始准备上。祭拜祖先是中秋节的头等大事。人们要准备祭拜用的物品,当年产的大枣、栗子、柿子、苹果,选择这些物品做贡品是有一番讲究的。朝鲜族先人认为,大枣产量高,栗子少虫害,以此做供品象征子孙满堂健康长寿。柿子既可以当鲜果卖,还可以做成干柿饼出售,预示着收入丰厚财源滚滚。苹果则有平安祥和之意。除了准备祭祀用的食物,还要准备包松糕用的米粉、红豆。还有要用新稻米酿上甘醇的稻米酒,这是中秋节当天家人团聚、宴宾待客不可或缺的东西。八月十五当天或者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约一起前往祖坟祭祀。离家在外的亲人也要为秋夕节伐草而返乡。
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来"
太阳下山后,人们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松树枝或高粱杆、稻草、草绳等在地上立起一个小"门",这个"门"代表着月亮的房子,接下来,大家就蹲在"月亮房"的周围等候月亮升起。等到月亮升起来,人们纷纷跑向"月亮房",第一个跑到跟前的人把"月亮房"点燃了,就这样,在每一个朝鲜族乡亲的心中,陈旧的月亮被烧掉了,天空升起的是一轮崭新的圆月。皓月当空,朝鲜族妇女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月光下,她们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