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50亿年后将变成什么样?天文学家透过望远镜发现了答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宇宙中的万物,甚至包括宇宙本身,都不可能永恒存在,一切都有终结的那天。
太阳占据了太阳系物质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当之无愧的主宰。太阳的演化方向和进度决定着太阳系的命运。如果太阳的状态有一天发生了巨变,那么太阳系内的其它天体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地球上的生命甚至地球恐怕都将不复存在。
还并非危言耸听!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其它恒星的变化,已弄清了恒星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
根据恒星的演化理论,像太阳这种质量级别的恒星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太阳现在正处于主序星阶段,已经46亿岁了,大约还有50亿年的寿命。
太阳现在依靠核心区的氢缓慢聚变为氦发光发热,在过去的46亿年时间里,太阳已经因此损失了100多颗地球质量的物质。
太阳现在正值中年,等它到了老年期,它核心区的氢差不多被消耗光了,此时引力和辐射压的平衡被打破,太阳内部便会坍缩。这会导致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此时太阳核心区外的氢也开始点火聚变,太阳外壳将持续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那时它的半径大约是现在的100~200倍,体积会膨胀成现在的数百万倍,水星和金星都将被它吞没。地球距离太阳大约1.5亿公里,那时太阳的表面可能将触及地球轨道,地球就算不被吞没,也会被烤焦。
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并不会停留太久,当外壳膨胀的时候,太阳内核也在收缩,使核心区内的氦也达到聚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聚变太过剧烈,到时候太阳将抛掉一半以上的质量,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太阳的核心区域将变成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是密度极高的星体,其内部的物质以简并态形式存在,密度可达10吨每立方厘米,它的最大质量不能超过钱德拉赛卡极限(1.44倍太阳质量)。
此时核聚变已经完全停止了,但白矮星仍然能够凭借自身的余热发光发热。太阳将会在白矮星阶段停留非常长的时间,缓慢地冷却,最终变成一颗现在还属于理论预测的黑矮星,直至宇宙消亡。
科学家将望远镜对准室女座方向,在距离地球413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名为“SDSS J1228 + 1040”的白矮星。观测发现,这颗白矮星的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70%,并且科学家们在这个白矮星的周围发现了由气体、尘埃、岩石、小行星等构成的“星周盘”。
通过多普勒层析成像技术 ,科学家发现,在那个星周盘中,还隐藏着一颗名为“SDSS J1228 + 1040b”的天体。观测数据显示,这颗淹没在碎屑中的天体距离其母恒星大约50万公里,这仅比地月距离(约38万公里)远一点,它绕其母星公转一周仅需2小时。
它的直径大约为600多公里,密度在7.7克每立方厘米以上,最高可达39克每立方厘米。而地球核心的平均密度约为10.7克每立方厘米,那个天体的密度正好处于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的核心密度范围。
科学家们有一个合理的推测,他们认为SDSS J1228 + 1040在很久以前是一颗质量比太阳还大的主序星恒星,而SDSS J1228 + 1040b原本应该是一颗围绕SDSS J1228 + 1040的行星,只是恒星SDSS J1228 + 1040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在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导致该恒星周围离它比较近的行星都被摧毁了,那一圈“星周盘”便是行星的残渣,SDSS J1228 + 1040b则是被摧毁的岩石行星所留下的残骸。
白矮星SDSS J1228 + 1040原本所在的恒星系统的现状,就是50亿年后太阳系的状态。
当太阳走到了生命末期,它的质量会减小,引力也会减弱,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会发生外移。不过在太阳变为白矮星这一过程中,水星和金星应该都会被吞噬。
至于地球,或许会像SDSS J1228 + 1040b那样被摧毁,就算不被摧毁,那时地球也将会像现在的水星一样,变成一颗失去大气,光秃秃的、被高温炙烤着的星球。
至于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都还会安稳地存在,继续绕着新诞生的白矮星公转,不过太阳系内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一个新的拥有生命的行星了。
按照科学家的理论,大约十几亿年后,太阳就会进入衰老期,慢慢向红巨星演变,那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也会随之上升。
不过在这发生之前,人类或许已经灭绝。若那时人类仍然存在, 科技 水平必然十分先进,早已经走出了地球,成为了星际文明。
太阳占据了太阳系物质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当之无愧的主宰。太阳的演化方向和进度决定着太阳系的命运。如果太阳的状态有一天发生了巨变,那么太阳系内的其它天体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地球上的生命甚至地球恐怕都将不复存在。
还并非危言耸听!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其它恒星的变化,已弄清了恒星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
根据恒星的演化理论,像太阳这种质量级别的恒星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太阳现在正处于主序星阶段,已经46亿岁了,大约还有50亿年的寿命。
太阳现在依靠核心区的氢缓慢聚变为氦发光发热,在过去的46亿年时间里,太阳已经因此损失了100多颗地球质量的物质。
太阳现在正值中年,等它到了老年期,它核心区的氢差不多被消耗光了,此时引力和辐射压的平衡被打破,太阳内部便会坍缩。这会导致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此时太阳核心区外的氢也开始点火聚变,太阳外壳将持续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那时它的半径大约是现在的100~200倍,体积会膨胀成现在的数百万倍,水星和金星都将被它吞没。地球距离太阳大约1.5亿公里,那时太阳的表面可能将触及地球轨道,地球就算不被吞没,也会被烤焦。
太阳在红巨星阶段并不会停留太久,当外壳膨胀的时候,太阳内核也在收缩,使核心区内的氦也达到聚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聚变太过剧烈,到时候太阳将抛掉一半以上的质量,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太阳的核心区域将变成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是密度极高的星体,其内部的物质以简并态形式存在,密度可达10吨每立方厘米,它的最大质量不能超过钱德拉赛卡极限(1.44倍太阳质量)。
此时核聚变已经完全停止了,但白矮星仍然能够凭借自身的余热发光发热。太阳将会在白矮星阶段停留非常长的时间,缓慢地冷却,最终变成一颗现在还属于理论预测的黑矮星,直至宇宙消亡。
科学家将望远镜对准室女座方向,在距离地球413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名为“SDSS J1228 + 1040”的白矮星。观测发现,这颗白矮星的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70%,并且科学家们在这个白矮星的周围发现了由气体、尘埃、岩石、小行星等构成的“星周盘”。
通过多普勒层析成像技术 ,科学家发现,在那个星周盘中,还隐藏着一颗名为“SDSS J1228 + 1040b”的天体。观测数据显示,这颗淹没在碎屑中的天体距离其母恒星大约50万公里,这仅比地月距离(约38万公里)远一点,它绕其母星公转一周仅需2小时。
它的直径大约为600多公里,密度在7.7克每立方厘米以上,最高可达39克每立方厘米。而地球核心的平均密度约为10.7克每立方厘米,那个天体的密度正好处于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的核心密度范围。
科学家们有一个合理的推测,他们认为SDSS J1228 + 1040在很久以前是一颗质量比太阳还大的主序星恒星,而SDSS J1228 + 1040b原本应该是一颗围绕SDSS J1228 + 1040的行星,只是恒星SDSS J1228 + 1040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在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中导致该恒星周围离它比较近的行星都被摧毁了,那一圈“星周盘”便是行星的残渣,SDSS J1228 + 1040b则是被摧毁的岩石行星所留下的残骸。
白矮星SDSS J1228 + 1040原本所在的恒星系统的现状,就是50亿年后太阳系的状态。
当太阳走到了生命末期,它的质量会减小,引力也会减弱,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会发生外移。不过在太阳变为白矮星这一过程中,水星和金星应该都会被吞噬。
至于地球,或许会像SDSS J1228 + 1040b那样被摧毁,就算不被摧毁,那时地球也将会像现在的水星一样,变成一颗失去大气,光秃秃的、被高温炙烤着的星球。
至于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都还会安稳地存在,继续绕着新诞生的白矮星公转,不过太阳系内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一个新的拥有生命的行星了。
按照科学家的理论,大约十几亿年后,太阳就会进入衰老期,慢慢向红巨星演变,那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也会随之上升。
不过在这发生之前,人类或许已经灭绝。若那时人类仍然存在, 科技 水平必然十分先进,早已经走出了地球,成为了星际文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nanosurf
2023-08-25 广告
2023-08-25 广告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镜头、光源和目镜组成。镜头可以放大物体并清晰地显示其细节,光源提供足够的亮度以使图像清晰可见,目镜则将放大的图像传输到人眼中。光学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微小的物体和结构,例如生物细胞、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nanosurf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