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以北半球为例: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分出两支气流,一支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最后偏转成为基本与纬线平行的西风,称为盛行西风。盛行西风与从极地高压南的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极成了中纬度环流圈。
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向北的一支在北极地区下沉,于是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极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相关介绍
二分日(春分、秋分)分别是3月21日前后及9月23日前后,副极地低压带处在南北纬60°附近,没有移动;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大约5°,因此,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处于北纬65°附近,南半球则处于南纬55°附近;冬至日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大约5°,因此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处于北纬55°附近,南半球则处于南纬65°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