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分为类的本质和个人本质。
1、人的类本质是人相对于其他物(包括非生物、植物和动物)而言的根本性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2、个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人(张三、李四等等)的根本性质和其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的定义都是受到了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性是社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活动的存在,人性是受动性与能动性、客观制约性与自我创造性的统一。
对人性本质,马克思的理解是两个维度的:
1、从理想的角度看,马克思认为未来实现人类解放的人是扬弃了异化的、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人,也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全面统一的人,是实现了自己全面本质的总体的人。
2、从现实角度看,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创立背景:
①、社会历史前提:
19世纪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获得了重要进展。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基佐、米涅等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已引进阶级斗争的概念,并试图进一步探索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这些重要成果,都为对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资料。
②、理论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
2、基本理论:
①、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②、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③、认识论:
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④、唯物史观:
本部分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都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的分析是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机制分析的基石。
3、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