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略胃痛延迟就医成晚期癌! 年轻化胃癌更凶猛
2023-06-15
日本男团FANTASTICS年仅二十二岁的成员中尾翔太,在2018年三月对外公布罹患胃癌后,七月即病逝。从发现到病逝仅四个月,加上如此年轻,让人忧心胃癌的凶猛。医师提醒,年轻族群罹胃癌易轻忽;除了高危险群须定期追踪之外,饮食要少吃高盐、腌渍、含有防腐剂之加工食品。
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主任赵毅表示,目前收治最年轻的胃癌病人是十七岁。患者的胃完全堵住,无法进食、肠子也破掉,经过治疗后,开心地告诉赵毅,「没想到又可以吃东西了!」
身为胃癌专家,赵毅一年大约收治三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患者。赵毅分析,由于「没人会想到这么年轻就得胃癌」,加上早期症状容易忽略,导致部分病例被发现时,大多为晚期。
台大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郭雨庭也坦言,年轻患者大多没有警觉胃有问题,导致延误诊断。无奈的是,年轻患者的癌细胞往往都比较凶猛,临床上到被诊断时,几乎都是晚期。
胃癌发生率 日韩最高
根据国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二○一五年初,胃癌患者有三八四九人,其中五七.四二%接受手术治疗。当年死于胃癌者有二三二六人,发生率排名为男性第七位、女性第十位;死亡率排名男性、女性皆为第六位。
胃癌是发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为日韩两国的国病。台湾患者大多年龄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台湾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十五,韩国为十万分之八十、日本为十万分之六十。
我国胃癌患者第一、第二期加总约占四成,第三期约三成五,第四期约二成五。患者以晚期居多,主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即使有症状,也与其他消化性溃疡症状难以区分,如患者症状为上腹疼痛,给予抗溃疡药却缓解,误以为是胃溃疡。
进一步探究胃癌的原因,赵毅与郭雨庭都指出,与幽门螺旋杆菌、基因及饮食脱不了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郭雨庭说,这是目前证实与胃癌相关性最高的危险因子。而根据台大医院的资料,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八成五的病患接受第一线杀菌处方,可以成功杀菌。
医师们均提醒,有幽门螺旋杆菌者一定要治疗,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是透过口水唾液传染,因此若共同居住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其他同居住者也要检查。
其次是基因遗传,赵毅说,年轻人罹患胃癌多半是基因作祟,有癌症家族史者,五十岁以后建议做胃镜检查,其后再依据个人胃部的状况定期追踪。
初期无自觉 易致轻忽
再来就是饮食习惯,郭雨庭说,虽然研究结果对蔬果能否预防胃癌的说法,莫衷一是,但各方研究都证实,高盐、腌渍、含防腐剂等食物,像日韩国民爱吃的泡菜、渍物,台湾人爱吃的香肠、火腿等,其实都是胃癌的帮凶。
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头痛的是,大多数胃癌病患的初期症状都不明显,医师要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度,因此不少患者在确诊后惊呼,我的生活作息很规律、很少吃腌渍食物、也无家族遗传史,「怎么会是我?」
郭雨庭解释,有些患者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是做过胃切除的残存胃病史,因胃黏膜长期反复发炎而导致癌化。针对这些高危险族群的病患,他建议,至少每年须接受一次胃镜追踪。
另外,胃溃疡患者务必听从医嘱定时服用药物,并且追踪胃镜至溃疡完全愈合为止,主因在于有些胃癌会以溃疡的方式表现,加上这类型的胃癌,往往不容易被切片诊断出。
他也提醒,期间若有体重减轻、食欲下降、解黑便或血便,更要提前接受胃镜检查。毕竟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若等到吞咽困难、持续性呕吐等症状,甚至肠胃道阻塞才就医,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本文授权自今周刊,原文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