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劝谏成功的故事?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1-19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忠臣们劝谏的故事吗?以下是我分享的,一起来和我看看吧。

  篇1

  朱元璋对外甥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明太祖授李文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明朝政权初步稳定,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杀戮功臣。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枉法和谋叛的罪名处死丞相胡惟庸,遭牵连被杀的多达万人。

  这时,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李文忠对明太祖的做法深感不安,先后上过两次奏章:一劝谏帝征日本,二劝谏宦者过甚,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这两份奏章,都被束之高阁,但并没有惹恼舅父。曾为大明出生入死的李文忠认为功臣宿将为明太祖打下江山,皇帝与功臣同享太平之福,这样才得民心,政权才能巩固。李文忠眼见太祖屠杀功臣,国丧元气,危及政权。李文忠决心冒死再次劝谏。李文忠本想联络几位有声望的大臣一道劝谏。可当时,副大将军常遇春早在洪武二年病逝。军师刘基于洪武四年避祸,"还隐山中,惟饮酒奕棋,口不言功",洪武八年死去。大将军徐达向来在"帝前恭谨如不能言。"连徐达都不敢出来劝谏,还有谁敢出来和他一起谏阻明太祖屠杀功臣?

  李文忠只好拼死一谏,临行之前,嘱托夫人,训教好孩子,才与夫人泣别。李文忠上朝,递上奏章。明太祖开启奏章,当他读到 :"叛臣贼子,定诛无宥,惟锻炼攀诬,滥杀无辜,人不自安,伤国元气。"犹未看完,面色早变。只见他突然离座指著文忠怒责道:"小子胆大包天,一派胡言乱语。朕斩绝叛逆,与你何干?"掷下奏章。李文忠毫无惧色答道:"陛下杀尽功臣宿将,一旦边疆有警,或内有叛乱,那时谁来为国效力疆场?愿陛下三思。"舅父朱元璋摆足皇帝的架子,勃然大怒道:"李文忠,难道你就不怕死吗?朕成全你,将你一道杀了,看谁还敢再来噜嗦。"文忠抗声道:"文忠死不足惜,愿陛下多念及江山黎民。"朱元璋喝令武士将文忠押下监候斩。

  李文忠劝谏被押下监候斩的事,很快传入宫内。马皇后听了大吃一惊。太祖回宫,只见马皇后闷坐一旁,脸上挂著两行泪水,问道:"皇后有何不快?"皇后回答:"听说陛下要斩文忠,我正为他难过呢?陛下一家亲人几十口,都早已亡故,只留下文忠。听说陛下要杀文忠,妾为他伤心呢!文忠是开国勋臣,又是你的外甥,难道你就不能饶他一命吗?"一席话,说得明太祖动了恻隐之心,赦免文忠死罪,但削去官职,幽闭在家。李文忠幽居之后,成天闷闷不乐。两年之后病故,享年四十六岁。

  篇2

  古往今来载入史册的忠臣名士数不胜数,即便在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作为君王比较昏庸,他手下忠君之士也有不少。可惜这些忠烈之士大多淹没在历史当中。

  冒死劝谏的汪焕。李煜特别崇尚佛教,他自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宫中设有佛堂,常请来高僧讲法,又亲自带领宫娥嫔妃诵经拜佛,因而荒废朝政。其间有两位大臣相继进谏,结果一人被判刑,一人遭流放。然而,当时安徽歙县人汪焕不顾个人安危,又一次冒死进谏。他上奏说,南朝梁武帝萧衍迷信佛教,曾刺破手指以血抄写经书,披头散发让和尚践踏,并舍身出家甘愿做佛家的奴仆,最终却落了个国破人亡,自己饿死在宫中。现在陛下信奉佛教,虽然没有梁武帝那样痴迷,但只怕将来难免重蹈覆辙。李煜看完奏折后拍案而起,大骂汪焕。后来静下心来一想,汪焕也是赤心一片,勇气和忠诚让人佩服,所以非但没有治汪的罪,反而晋升了他的官职。

  满门忠烈的李雄。当时李雄将军镇守南唐西部,当宋军来攻时,他指挥手下浴血奋战所向无敌。听说国都遭到围攻,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坐视不理,亲自率兵东下救援,列阵溧阳与宋军决战,结果战死疆场。他的几个儿子同在军中,也都死在宋军刀剑之下,全家有8口人都为南唐献出了生命。可叹的是,他们为国捐躯却并未得到朝廷的封赠,后人只有从《吴唐拾遗录》中了解他们的事迹。

  誓与南唐共存亡的吴主簿。欧阳修曾为南唐的一位县主簿作《吴某墓铭》,这个“吴某”也是一位对南唐忠心耿耿的文人。宋将曹彬率军攻克池阳后,派使者到各县招降。彭泽县令想开城投降,身为主簿的吴某却说,食君之禄当为国尽忠,能与国家同生死共存亡是臣子的光荣,于是杀掉来使,决心死守彭泽。李煜投降后,吴某被宋军抓获,宋军主将责备他杀害使者,吴某慷慨激昂说:“各为其主,本来就该如此。”宋将佩服他的忠贞,因而释放了他。

  这些南唐忠臣的事迹,起初史料少有记载,直到南宋皇帝下旨编撰九朝国史,才得以散见于其他杂记。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里对这些人表示了极大的崇敬,他说,假如有史官能把他们的名字与事迹附于《李煜传》之后,就是对他们九泉之下的亡魂最大的安慰。

  李煜在成为臣虏后才明白,文学艺术并不能使世界和谐,所以他在《破阵子·几曾识干戈》中感叹:“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那些忠臣义士们知道这个亡国之君的悔恨和痛苦,也当稍稍有所安慰吧。

  篇3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徵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徵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魏徵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的人还:

1.古代劝谏故事

2.成功进谏的故事

3.中国古代智谋故事

4.中国古代的故事

5.古代求学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