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把此人流放,导致清朝落后西方两百余年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清王朝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英国远道而来,根本不了解情况,而清 *** 本来就是本土的,所以从天时地利上来说,清 *** 占优势的。
而人和方面,英国属于侵略,我们肯定要反击,而且清王朝人更多,英国当时只有8000人也有说两万人,总之不超过两万人,说明人和上清王朝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问题是最终清王朝还是一败涂地,被英国两万人击败。原因是什么呢?
虽然我们现在都说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文明与制度的差异,但直接原因还是“船坚炮利”,热武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无论什么战争,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在配上装备优良,绝对是战胜的优势。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热兵器是远远领先西方国家的。
两宋时期,火药在热兵器的运用上位居世界前列。十六、十七世纪西方火器技术迅猛发展,领先于同时期的明朝,但随着抗倭战争的持续,明代的火器研发再次进入快速轨道。
到康熙朝的时候,中国有一个制造火器的能手,名叫戴梓。此人的技术十分了得,曾经多次在洋人面前展露身手,给中国挣了不少面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火器发明家。那么,此人都有哪些牛叉的发明呢?
戴梓,自幼多才,通晓天文、地理、历法、机械,尤其精通兵器研制。曾研发出多型实用火器,其中“连珠铳”“母子炮”堪为那个时代世界火器最伟大的发明。
“连珠铳”,相当于近代简易的连发机关枪,可以说是机关枪的始祖。史书上记载:“连珠铳”状若琵琶,有两个扳机,拨动第一个扳机,定型的火药和子弹就自动落入铳腔内,第二个扳机开始动作,发射子弹,如此循环不止,可连射28发子弹。
所以,“连珠铳”最大的特点是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威力极大,在当时可谓妙绝古今,冠绝中西,比欧洲发明的机关枪早两百多年。
可惜,康熙帝虽然是清朝数一数二的人物,但也没能远见卓识,从而致使这一重大发明没有被推广和采用,使之只得“藏器”于家。
戴梓的第二个牛叉发明是“母子炮”也有说是“冲天炮”,它改进自明朝的佛朗机炮。
一是炮身长5.3尺,重95斤,安于4轮平板车上,车有四轮。炮身前细后粗,底如覆笠,有五道箍,两侧各有炮耳。炮身后腹有一个敞口形装药室,可安子炮。子炮重八斤,有5个,其大小与装弹室匹配;发射时将子炮放入室内,并以铁钮固连,以防跌落。
二是炮身长5.8尺,重85斤,配子炮4个。炮身呈直筒形,炮尾加一木柄,木柄后部向下弯曲,用铁锁连于4轮平板车上,可推挽运行。
据说“母子炮”造好后,康熙帝曾亲自率诸臣去试炮,炮弹射出后,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大喜,将母子炮命名为“威远将军”。
史书记载,康熙帝率军二次亲征葛尔丹时,就带上了母子炮,在昭莫多战役中,母子炮大显神威,仅向葛尔丹大营开了三炮,敌军就吓得败逃。
戴梓不仅是热火器发明人才,还一心爱国,但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当时戴梓在参与修撰《律吕正义》时与任工部侍郎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意见相左,又因为在制造“冲天炮”时,南怀仁一年未造出来而戴梓只用八天就造出来了,因此深遭南怀仁的嫉恨和诬陷。
小人之心的对戴梓怀恨在心,使用小人最惯用的伎俩,那就是打小报告,精心设计,在康熙面前诬告戴梓私通倭寇。
最后糊涂的康熙帝没弄清事情的原委,便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火器制造专家戴梓流放到辽东,时间长达三十多年。
可怜生长在南方的戴梓,在流放中忍受着“夜拥败絮冷,晨踏冰腹空”困苦,最后在赦放时,困苦地病死在归途中,一代科技明星就这样坠落了。
少了戴梓这个专家,清军火器营的技术更新便基本上停止了,以致百余年后,中国的火器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他发明的“连珠铳”和“冲天炮”也渐渐失传了。
可以说康熙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流放戴梓,直接导致中国落后西方两百多年。
试想一下:如果戴梓没有被流放?他的科学技术成果一直被康熙皇帝所重视,如果他发明的“连珠铳”和“冲天炮”也一直被清朝的历代皇帝所推广运用,那么经过一百多年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历史是不是会重写?是不是就没有后来的晚清丧权辱国呢?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虽然历史没法重来,但戴梓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重视科学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