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价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哲学价值实现的主体因素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生存条件、工作条件等。要正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良好而必要的客观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保证,而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利用则需依靠主观努力。在一定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第一,要全面看条件。社会条件包括各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影响个人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但又各有特点,个人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和利用。
第二,既要看到物质条件,又要看到精神条件。有的人往往只看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个人待遇,而忽视社会主义制度、精神文明的发展,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结果妨碍了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三,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总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实事求是地看,我们的社会为社会成员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了比过去好得多的条件,虽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的。
哲学的价值,体现在哲学的不确定性。没有受到哲学熏陶的人们,往往在生活中,被囚禁在常识带来的偏见,年龄和所属群体带来的盲从,以及未经独立思考与论证就坚定不移追随的信仰之中。
这些人的认知中,熟悉的事物如真理一样无可撼动地存在,而陌生的可能性被轻蔑地拒之门外;世界趋向于变为确定的,有限的,显而易见的。相反,当人们开始接触哲学,他们会发现,就像我在第一章中提到的,哪怕每天最常见的事物也会引起疑问,而这些疑问只有不确定的答案才能回答。
哲学,虽不能确定得告诉我们疑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但可启发我们思考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使我们的创造力,从习惯的独裁中解放出来。
因此,虽然对事物确定的认知慢慢减少,但我们对事物未来可成为的样子有了更多理解与掌握。学习哲学也许可以消除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独立思考与怀疑的人们观念中,自大与无知的教条,同时通过展现熟悉事物的陌生面来让人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扩展资料:
逃离与解决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哲学思考。哲学思考,在其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并不会把宇宙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朋友与敌人,有帮助的与有害的,好与坏。哲学公平地看待整个世界。存粹的哲学思考,并不把发现客观世界与人类世界相似的知识作为目标。
事实上,所有对知识的获取,都是人类自我的延伸。但是只有间接得追求,才可得到最优的自我延伸。对知识的渴望,只有像做实验那样,通过适应性的学习,也就是说,在探索某种知识之前不先入为主地认定这些知识要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性。
而是发现知识本身的特性,并让自己的认知去适应发现的知识,才可以得到合理的满足并完成认知的进步。
而当人们清楚地定义了自我,同时还不断地证明客观世界与自我是相似的,那么人们就会把陌生的知识拒之门外,而自我延伸也就不可能了。试图证明自我与客观世界相吻合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肯定(自大)。对所有自大者而言,自我肯定只会让其更加固步自封。
自大者眼中的世界没有自我重要,而自我又定义了世界所能发展的边界。相反,哲学思考在一开始就消除了自我,从而通过思考无限的世界,不仅和世界分享了无限的可能,同时也扩宽了自我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