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工业化的意义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问题二:为什么说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 工业化的两点含义:(1)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与资本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2)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发展经济学中论证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论主要有:(1) 恩格尔法则: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相对扩大。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必须结果。可以设想,工业化又将大力促进经济增长。(2)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式:把农业剩于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使整个社会生产力上升实现工业化。简单地说工业化是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必由之路。(3) 贸易条件恶化论:在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为了扭转这一趋势。改变自己在国际贸易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 联系效应论:应当把资本合理投 *** 系效应最强或较强的产业,农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弱,而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强,因此,为了取得合乎愿望的经济发展效果,实现现代化目标,发展中国家必须努力发展工业,进行工业化。
问题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1、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确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问题四:大力发展工业的意义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问题五: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的优势。第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问题六: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新型工业化道路 *** 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新道路。工业化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问题七:@为什么中国必将成为发达工业化国家 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差距拉大。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控制人口增长数量而言,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举措及其成就9熏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按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共少出生了3.38亿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将提前四年到来。按国际通用标准,目前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国中已处于低增长率的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球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其次,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14.8亿人,世界总人口将增至77.3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现在的21%降为19.1%。目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由于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较高,到2020年这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数占比也不会超过20%。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且GDP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工业化。这就是说,单一个中国实现工业化,就使将近20%的世界人口实现工业化,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最后,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十几亿,对南北差距拉大无疑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其主要原因是占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国家经济状况在恶化。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北方国家的GDP是南方国家的3.6倍,目前差距扩大到4.1倍;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1∶1,目前为74:1。特别严重的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中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目前的49个。虽然从发展中国家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的经济增长迅速,皆有助于制约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但制约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无疑将对南北差距拉大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二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已有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应当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进行认真反思。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体现三个向度的反思:第一、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能源高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即“先发展,后治理”;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问时出现了严重失业问题;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显然,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趋恶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新国际环境里,这种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重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通过这条全新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
问题八:论述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
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36.6%、41.9%。
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需求结构、供应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是造成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费的方向升级;从供给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升级。消费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二)经典理论面临的挑战
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论。而新的时代特征却对经典理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市场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主要从事加工和组装,这些环节多属于制造业。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使其服务业比重更高;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标准结构”。
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例如,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设计、研发、创意公司,使得相关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 *** 业的大量需求。例如,对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最后,现代产业形态还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这样......>>
问题九: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备什么意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建筑业更是面临着发展理念更新、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建筑施工从“建造”到“制造”的跨越,实现一种高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建筑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转变;
三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筑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能力,显著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更有力地保证安全和质量。
问题二:为什么说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作用? 工业化的两点含义:(1)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与资本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2)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发展经济学中论证工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论主要有:(1) 恩格尔法则: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相对扩大。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必须结果。可以设想,工业化又将大力促进经济增长。(2)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式:把农业剩于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使整个社会生产力上升实现工业化。简单地说工业化是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必由之路。(3) 贸易条件恶化论:在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对制成品的贸易条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为了扭转这一趋势。改变自己在国际贸易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以代替进口的工业品。(4) 联系效应论:应当把资本合理投 *** 系效应最强或较强的产业,农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弱,而工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品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较强,因此,为了取得合乎愿望的经济发展效果,实现现代化目标,发展中国家必须努力发展工业,进行工业化。
问题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1、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有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它是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4、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增长方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确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问题四:大力发展工业的意义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强调两点:
1、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等五个方面论证。
2、它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
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庞大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的就业在发达国家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二战之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说明发达国家工业化已趋于成熟,并开始迈进所谓“后工业化社会”。
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就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NP和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20年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之中,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书中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个阶段以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为标志,即所谓工业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涌入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特征,即现代化阶段。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安定。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现在一年的犯罪率高于建国后十年的犯罪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第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问题五: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的优势。第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问题六: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新型工业化道路 *** 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新道路。工业化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问题七:@为什么中国必将成为发达工业化国家 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能够较快地基本实现工业化,这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共享工业化成果;极大程度遏制南北差距拉大。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控制人口增长数量而言,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控制人口增长的举措及其成就9熏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按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近30年来共少出生了3.38亿人,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将提前四年到来。按国际通用标准,目前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世界各国中已处于低增长率的行列,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全球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其次,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14.8亿人,世界总人口将增至77.3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现在的21%降为19.1%。目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由于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较高,到2020年这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总数占比也不会超过20%。考虑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且GDP增速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中国完全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工业化。这就是说,单一个中国实现工业化,就使将近20%的世界人口实现工业化,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最后,中国实现工业化将使世界工业化人口再增十几亿,对南北差距拉大无疑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其主要原因是占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国家经济状况在恶化。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北方国家的GDP是南方国家的3.6倍,目前差距扩大到4.1倍;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1∶1,目前为74:1。特别严重的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中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1年的25个增至目前的49个。虽然从发展中国家分化出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的经济增长迅速,皆有助于制约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但制约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无疑将对南北差距拉大具有重大的遏制作用。二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已有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应当对迄今已有的工业化道路进行认真反思。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体现三个向度的反思:第一、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能源高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即“先发展,后治理”;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问时出现了严重失业问题;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显然,在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趋恶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新国际环境里,这种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重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反思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通过这条全新道路,中国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
问题八:论述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60%-75%。
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36.6%、41.9%。
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于1,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需求结构、供应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是造成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消费是沿着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质消费的方向升级;从供给和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要素禀赋优势是沿着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升级。消费和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二)经典理论面临的挑战
上述划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时代背景得出的经验性结论。而新的时代特征却对经典理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分工转变为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市场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品牌以及管理组织的环节,这些环节多属于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主要从事加工和组装,这些环节多属于制造业。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服务业,使其服务业比重更高;新兴经济体形成了服务于全球的制造业,其制造业比重也更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典理论的“标准结构”。
二是产业分工细化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业不断地从制造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且服务于制造业的服务业新门类,例如,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设计、研发、创意公司,使得相关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专业分工的细化产生了对生产 *** 业的大量需求。例如,对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最后,现代产业形态还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这样......>>
问题九: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备什么意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种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建筑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建筑业更是面临着发展理念更新、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建筑施工从“建造”到“制造”的跨越,实现一种高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是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建筑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和科技型的转变;
三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施工,形成建筑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能力,显著提高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 更有力地保证安全和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法本信息技术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作为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提供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数据+AI”技术,结合行业应用场景,为企业打造端到端的数字化升级路径。该方案覆盖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自动化等多个领域,采用微服务、RPA等先进技术,灵活...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法本信息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