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好为话题的作文
展开全部
爱好滋润人生
安徽省固镇县宋店中学茂林文学社 朱小燕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兴趣与特别爱好,这种爱好往往会形成一个人固定的生活习惯,且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有了某种爱好,无论是名人大师,还是凡夫俗子,他们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多姿多彩起来。
明代学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癖,即一个人的爱好也。张岱竟然把一个人的爱好当作交友的重要标准,可见其是如此推崇和看重一个人的爱好。徐志摩也曾说过:“嗜好是人身上的文化符号。”爱好,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生乐趣与精神生活,它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境界。
竹子挺拔、秀颀、青翠、美观,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宛若美丽可人的女子。竹子凌霜不凋,枝叶飒爽,是气节傲骨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有爱竹的好传统。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大书法家王徽之特别爱竹。他听说有个读书人家里有一片好竹林,就前去观看。读书人早就知道王徽之大名,赶紧打扫屋子,准备饭菜,在客厅等候。哪知,王徽之到来之后,却不打主人招呼,径直来到竹林旁边尽情观赏。主人觉得冷落了自己,有些失望。更没想到的是,王徽之欣赏完了竹子之后,招呼也不打就要坐轿子出门。主人一下子愤怒了,命令家人关门,不许他们出去。主人的这一举动倒让王徽之很欣赏,马上下轿,和主人一起喝酒去了。王徽之爱竹,可谓甚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更是将竹子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
当代有两位大师对植物不感兴趣,却唯独爱猫。其一是季羡林老人。
季羡林爱猫在北大是出了名的。每天早晨,小猫陪季老散步是北大的一抹亮丽的风景。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几只小猫也常常睡在季老的身上,等到季老醒了,猫还在他身上睡觉时,他就耐心地等着,直到猫儿睡醒了,他才起身。就算有时小猫把他的脸给挠破了,他也不会迁怒于小猫,更别说打骂它们了。难怪大家都称季老在家实行“猫道主义”。其二是钱钟书先生。应该说,钱钟书先生爱猫的程度完全可与季羡林先生媲美。据钱老夫人杨绛女士介绍,他们家里养的猫长大了,半夜常和别的猫儿打架。钱钟书特备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不管天气多么寒冷,只要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两位先生对猫的喜爱,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童心未泯、善良可爱的性情。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饮食文化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到美食,苏轼则是情有独钟。在漫长的贬谪岁月中,苏东坡用美食调剂着耕读生活,他所创立的苏家菜更是声名远播,即使被发配到岭南蛮荒之地的惠州,也能喜欢上当地的菜蔬与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他那时的心声。应该说,苏轼在美食上的爱好与造诣,无人可与匹敌。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吟诗作赋;无论是侍弄花草,还是闲来垂钓;无论是喝茶聊天;还是旅游漫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好的滋润与浇灌,我们就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诗意盎然温馨甜蜜起来。
简评
文章写得非常大气、秀气,并且充满灵气,有散文大家的风范。信手拈来的名人轶事、诗词典故、名言佳句,彰显了作者丰厚的储备与积累,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可读性。论证方法上,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语言表达上,优美流畅、隽永深刻、富含哲理、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运用与巧妙表达,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指导老师:薛飞)
安徽省固镇县宋店中学茂林文学社 朱小燕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兴趣与特别爱好,这种爱好往往会形成一个人固定的生活习惯,且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有了某种爱好,无论是名人大师,还是凡夫俗子,他们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多姿多彩起来。
明代学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癖,即一个人的爱好也。张岱竟然把一个人的爱好当作交友的重要标准,可见其是如此推崇和看重一个人的爱好。徐志摩也曾说过:“嗜好是人身上的文化符号。”爱好,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生乐趣与精神生活,它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境界。
竹子挺拔、秀颀、青翠、美观,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宛若美丽可人的女子。竹子凌霜不凋,枝叶飒爽,是气节傲骨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有爱竹的好传统。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大书法家王徽之特别爱竹。他听说有个读书人家里有一片好竹林,就前去观看。读书人早就知道王徽之大名,赶紧打扫屋子,准备饭菜,在客厅等候。哪知,王徽之到来之后,却不打主人招呼,径直来到竹林旁边尽情观赏。主人觉得冷落了自己,有些失望。更没想到的是,王徽之欣赏完了竹子之后,招呼也不打就要坐轿子出门。主人一下子愤怒了,命令家人关门,不许他们出去。主人的这一举动倒让王徽之很欣赏,马上下轿,和主人一起喝酒去了。王徽之爱竹,可谓甚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更是将竹子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
当代有两位大师对植物不感兴趣,却唯独爱猫。其一是季羡林老人。
季羡林爱猫在北大是出了名的。每天早晨,小猫陪季老散步是北大的一抹亮丽的风景。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几只小猫也常常睡在季老的身上,等到季老醒了,猫还在他身上睡觉时,他就耐心地等着,直到猫儿睡醒了,他才起身。就算有时小猫把他的脸给挠破了,他也不会迁怒于小猫,更别说打骂它们了。难怪大家都称季老在家实行“猫道主义”。其二是钱钟书先生。应该说,钱钟书先生爱猫的程度完全可与季羡林先生媲美。据钱老夫人杨绛女士介绍,他们家里养的猫长大了,半夜常和别的猫儿打架。钱钟书特备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不管天气多么寒冷,只要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两位先生对猫的喜爱,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童心未泯、善良可爱的性情。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饮食文化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到美食,苏轼则是情有独钟。在漫长的贬谪岁月中,苏东坡用美食调剂着耕读生活,他所创立的苏家菜更是声名远播,即使被发配到岭南蛮荒之地的惠州,也能喜欢上当地的菜蔬与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他那时的心声。应该说,苏轼在美食上的爱好与造诣,无人可与匹敌。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吟诗作赋;无论是侍弄花草,还是闲来垂钓;无论是喝茶聊天;还是旅游漫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好的滋润与浇灌,我们就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诗意盎然温馨甜蜜起来。
简评
文章写得非常大气、秀气,并且充满灵气,有散文大家的风范。信手拈来的名人轶事、诗词典故、名言佳句,彰显了作者丰厚的储备与积累,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可读性。论证方法上,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语言表达上,优美流畅、隽永深刻、富含哲理、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运用与巧妙表达,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指导老师:薛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