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梅江,红色文化
梅江区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江河中游,梅州市中部,是梅州市委、市 *** 所在地,是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梅州市的“首善之区”。
“山光水色滟滟涵碧,梅江秀区欣欣向荣”,翻开“世界客都?中国梅州”的版图,梅江区犹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客都中央。
梅江两岸(何志林 摄)
文化底蕴深厚
梅江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历史人文资源厚重
(连志城 钟小丰 摄)
从古至今,这片沃土上孕育了69位考取科甲功名的文武进士、11位在学科领域获得最高荣誉的两院院士、36位戎马生涯、驰骋沙场的将军、19位致力于教育耕耘、桃李天下的大学校长。
涌现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绘画奠基人林风眠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杰出名家。
梅江区
有一个叫攀桂坊的地方
位于梅州古城东郊
是个古老的人文社区
在科举时代
攀桂坊是翰林进士
举人秀才成堆的地方
攀桂坊。(高讯 摄)
早在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当地为前朝南宋乡贡进士杨圭在这里立了座叫“攀桂坊”的坊表,充满期望士子蟾宫折桂的命意。据《康熙程乡县志》记载,宋末,福建宁化籍的乡贡进士侯安国来梅州担任教育官员(教授),而定居攀桂坊。
翻拍于“梅城老记忆展”。(飞飞 摄)
士子们积累渊博学识
实现蟾宫折桂的晋升阶梯
就是星罗棋布的书院和私塾
具有代表性的是梅城的三大书院
东山书院、培风书院、崇实书院
在清朝是嘉应州士子求学的高等学府
(YUMI 摄)
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培风书院在民国时曾改作梅州女子师范学校,现废弃。
崇实书院旧址则变成今天梅州中学校区的一部分,古老的建筑早已不见踪影。
只有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经过修缮恢复原貌,成为人们追思梅州当年文风鼎盛的最佳景点。
东山书院是梅州古老的书院之一,由王者辅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倡建,已漫越了二百六十多个春秋。
攀桂坊也是著名诗人、思想家
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1884年春,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林佛全 摄)
此外,这里还涌现出李黼平、李仲昭、李载熙、杨仲兴、李光昭、杨懋建、黄基、黄药眠、张资平、黄百韬、钟动、叶璧华等众多历史名人,在广东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有这样的说法
明清两代
中国科举文教之盛在江南
岭南广东文教之盛在梅州
梅州人文之盛则在攀桂坊
攀桂坊产生以后,不断向北扩展它的文化影响力,特别是沿着周溪这条文化带带动梅城江北东片和东北区域的文化兴盛。而且,它还催促江北西端另一个文化社区的诞生,即在清初以望杏坊(又名红杏坊)为名的西区。
红杏坊是指梅州市梅江区
西郊街道十甲尾、黄泥墩
月影塘、禾好塘、更楼下一带
梅江区西郊红杏坊古民居群
走进这片社区,散落的池塘被古色古香的建筑包围,仔细看这些建筑的名称——联科第、醉经居、仁风楼、贻谷楼、鹤和楼、节操楼、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这些建筑的居住者均是
“望杏坊”著名的书香世家
其中,梁氏家族就是突出的代表。据了解,梁氏的十八世祖梁慎桢,于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郎中,后人称为礼部公;梁慎桢的六子梁心镜在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考中举人,在福建任州官,人称刺史公,后来,梁家更与梅州黄遵宪家族以及其所在的攀桂坊黄家之间开始频频通婚,梅城两大书香之家由此被人称为“上市梁,下市黄”。
而“鹤和楼”,则是梅州历史上能书擅画的秀才、梅州教育界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梁伯聪的故居。
鹤和楼
梁伯聪先后执教嘉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省立第五中学、省立梅州中学,培养出著名画家林风眠,著名雕刻艺术大师、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开山鼻祖李金发,教育学家钟皎光、孙亢曾等一批杰出人才。
梁伯聪
他的堂姐梁浣春则首创嘉应州女校,先后创办桂里女子学校、梅县女子高等小学、梅县女子师范学校等,开梅州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
(飞飞 摄)
梅江不仅英才辈出,更是云集梅州市大中专和重点知名学校,有嘉应学院、高职院校园、市农业学校、高级中学、东山中学等教育资源,这里是梅州城市历史文脉,也是现代文化传播基地。
出生于梅城攀桂坊的黄慕罗
与地方士绅名流一起
在天字岃创办了嘉应大学
位于天字岃的原嘉应大学校址。
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碧水环绕,青山绵延
坐落于嘉山梅水间的梅江区
更是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据了解
梅江区现有重要革命史迹几十处
近年来,梅江区致力于擦亮这些革命旧址和英雄故居的名片,系统整理、修缮、维护了一批革命史料和红色旧址。
作为原中央苏区,梅江老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走过了一条光荣而又曲折的道路。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特别是中国 *** 创建后,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梅城就较早组建了 *** 党组织,建立了革命武装。
梅江英雄辈出
1925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来梅后, *** 广东区委特派员张维在八角亭建立了“广东新学生社梅县分社”。
同年12月,第二次东征军抵梅后,张维与国民革命军十四师政治部主任、 *** 员洪剑雄在八角亭建立了梅县第一个党支部,成为粤东北地区建党较早的区域之一。
而位于梅城北门、道前街凤尾阁巷内的安定书室,在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抵梅时就被建国粤军二师师长张民达作为临时接头机关,可见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房屋主人思想的开明。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到处搜捕屠杀 *** 人。在日益紧张的形势下, *** 梅县部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于4月中旬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开展武装斗争。5月12日,梅城工人、学生、教师、农民、商人等举行了震动粤东的“五一二”暴动。
1929年10月,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第一、第二、第三纵队进军东江地区,红四军胜利攻占粤东重镇梅城。293名红四军官兵反攻梅城,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朱毛红军”留下的红色游击区。
红四军梅城战役金山顶战斗旧址(图片来源梅江区人民 *** 网)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客家人不仅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同时也是大义凌然的革命志士
这样拥有深厚人文历史
还很“红”的梅江
你们喜欢吗
综合自梅州日报、谈梅、南方日报、梅江区人民 *** 网、文明梅州、诗画梅江
编辑:叶惠玲
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