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三畛村要门票么?谢谢~

 我来答
真凉晴土少8813
2012-08-17 · TA获得超过47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5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348万
展开全部
  找了下,没有显示收门票的,估计就免费
  三畛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大盂镇,发源于北宋年间,鼎盛时居官经商者达140余人。该村现存有县级
  真武庙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庙、磐石堡、清式古戏台、明清古民居、古地道等历史文化遗迹多处,加之口耳相传于村内的各种民间传说、民间笑话、民间习俗无不显示着三畛古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上的三畛村鼎盛于明清,居官经商,人才辈出,村内建筑规模宏大,集北方建筑商居、官居、民居于一体,堪称太原北门外第一建筑文化群。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古记曰:“自忻驭车赴并,趴石岭遂见东南有一去处,楼阁连云,瓦缝交错,气势宏伟,好一派庄园胜地,有客遂问何处,驭夫遥鞭一指,此三畛村也。”从古人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当时的三畛村的建筑是何等的壮观。迁徙建立  三畛村发源于北宋年间,三畛村王姓始祖原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北宋年间举家迁到这里,建房置地,营造庄园,后至由明清时代,显赫一时的王氏家族进入发展鼎盛时期,同时开始扩大经营,鼎盛时居官经商者达140余人。同期开始建设村中著名的磐石堡,堡墙高4丈余,合现在的13米左右。堡中还建有真武观、戏台等。王氏起村名为三畛,取三阳开泰,田中珍宝的吉祥之意。村内建筑以规模宏大,建造精细著称。村中城堡、楼窑、戏台、道观等具有明清风韵的建筑随处可见。村民院落中散落着雕刻精美的石狮、柱底石、石鼓、棚墩石,样式华丽的门扇、铁饰等触目皆是。国家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后认为,该建筑形式为其它地区少见,堪称中华建筑之精髓。
  特色古建筑  三畛村现存明清古建筑多处,村口是一个进深约40米的古砖洞门,内壁两侧均匀分布点灯盏的洞穴,洞门额题有“万代荣昌”字样。砖洞门上建有真武庙,现存山门和正殿,保存完好,墙壁和梁柱之上彩画狮子、卷云等图案依然清晰可辨,庙内还存有三通清朝记述庙宇修缮的石碑。最近村民又发现一块建造真武庙的残碑,记述该庙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真武庙山门台阶左侧有灯盏堂,排列着砖砌灯盏台14层,据说灯盏摆放点燃后成吉祥字形,颂祝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庙旁还有一座圣母祠。磐石堡内16座大院和17座大楼在日寇侵华时大部被毁,现在还可以看到砖石砌筑的堡门,堡门顶端石镌“磐石堡”。进入堡内,边上是一眼古井,现在仍然能打到水,青石架和发黑的木制轱辘上深深的绳痕见证着年代的久远。许多人家的院门虽历经岁月风雨剥蚀仍然保持当初模样,蘑菇钉、铁饰虽已锈迹斑斑却依然坚固,门额题有“自有栗”、“安且吉”、“福履绥之”等,当地人家大门上的彩绘门神还隐约可见。真武庙对面是基本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最有特色的是台顶无梁,靠方木交错搭建而成,较为罕见,戏台上还保存着石雕八仙过海图案围栏,手法细腻,形象逼真。
  沧桑的建筑
  阁楼
  古砖洞门
  三畛村最有特色的建筑是窑上楼和卷棚窑。3座下层为砖窑、上层为木楼的窑上楼,最大的一座窑楼面阔7间,入深3间,木楼前有走廊,楼内壁画至今完好,窑窗木雕精美绝伦,有富贵牡丹、鱼儿钻莲、松鼠闹葡萄、喜鹊登梅等图案,用料考究、做工细腻非同一般。所谓卷棚窑是在窑洞上加筑房顶,住邻里面既可享受冬暖夏凉之舒适,又不用担心漏雨、扫雪之苦,非常安逸。三畛村还有一座著名的土桥,是当年王氏家族为方便村民出入建造的。该桥坐落在村南堡外小寨沟上,全长50米,高约30米,全部用黄土夯成,历经数百年被车碾水冲却丝毫未损,其坚固耐用、工程浩大的程度,在当时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是难以想象的,可谓三畛村一大人文景观。王氏家族为了辈出文人,还以黄土垒台为墨,砖石筑塔为笔,以田地为砚和纸,建造“文房四宝”,如今除笔被毁外其余尚存,被后人称为奇观。村中古代院门、照壁、民居、农家用具、家具、墓碑、供桌等还有很多,从中可一窥王氏家族当年之富足。
  古老的土门
  土桥
  久经洗礼的土桥
  日军侵华时期的根据地  三畛村明清建筑在日寇侵华时遭到极大破坏,日本鬼子占据磐石堡为据点,强行将村民驱逐,对三畛村大肆拆烧破坏,修建炮楼碉堡,掠夺庙宇文物,使古村毁于一旦。三畛村外“万人坑”,日寇在这里曾杀害了200多名村民和抗日干部及解剖过活人。黄土风光位处黄土高原地带,三畛村有其独特的黄土人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