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问题,动点。
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接DP交AC于点Q,连接BQ.(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2)当△...
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点P在AB上从A向B运动,连接DP交AC于点Q,连接BQ.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
(2)当△ADQ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之比为1:6时,求BQ的长度,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在AB上的位置. 展开
(1)试证明:无论点P运动到AB上何处时,都有△ADQ≌△ABQ;
(2)当△ADQ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之比为1:6时,求BQ的长度,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在AB上的位置. 展开
20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问不需计算;第二问不需开方。
第一问:正方形是吧?AC把正方形平分了是吧?那么<DAA=<BAQ=45°是吧?那么△DAQ和△BAQ中,有两个角是相等的,并且这两个角的相邻边:AQ=AQ,AB=AD.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根本就不用计算。
第二问:借助
当△ADQ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之比为1:6时
也就是:1/2 x AD x EQ=1/6 x AB x AD
即: EQ=1/3 x AB=1/3 x 6 = 2
因为 : <EAQ=45°
所以 : AE=EQ=2
所以 : DE=AD-AE=6-2=4
在 △DEQ和△DAP中有以下关系:
EQ/AP=DE/AD
即:2 /AP=4 /6
SO: AP=3
展开全部
第一问:正方形是吧?AC把正方形平分了是吧?那么<DAA=<BAQ=45°是吧?那么△DAQ和△BAQ中,有两个角是相等的,并且这两个角的相邻边:AQ=AQ,AB=AD.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根本就不用计算。
第二问:
当△ADQ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之比为1:6时
也就是:1/2 x AD x EQ=1/6 x AB x AD
即: EQ=1/3 x AB=1/3 x 6 = 2
因为 : <EAQ=45°
所以 : AE=EQ=2
所以 : DE=AD-AE=6-2=4
在 △DEQ和△DAP中有以下关系:
EQ/AP=DE/AD
即:2 /AP=4 /6
SO: AP=3
第二问:
当△ADQ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之比为1:6时
也就是:1/2 x AD x EQ=1/6 x AB x AD
即: EQ=1/3 x AB=1/3 x 6 = 2
因为 : <EAQ=45°
所以 : AE=EQ=2
所以 : DE=AD-AE=6-2=4
在 △DEQ和△DAP中有以下关系:
EQ/AP=DE/AD
即:2 /AP=4 /6
SO: AP=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AD=AB,∠DAQ=∠BAQ,AQ边共用,∴△ADQ≌△ABQ
(2)设:E点为△ADQ底边AD上的高,即QE
所以,由已知条件得:½AD*QE*6=AB*AD=6*6=36
∴AD*QE=6*2
∴QE=12/6=2
又因由已知条件知:△AE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QE,所以DE=AD-AE=6-2=4
由勾股弦定律:DQ²=DE²+QE²=4²+2²=16+4=20
∵△ADQ≌△ABQ ∴BQ=DQ≈4.472136
P点在AB边的中点,即AP=BP=3
(2)设:E点为△ADQ底边AD上的高,即QE
所以,由已知条件得:½AD*QE*6=AB*AD=6*6=36
∴AD*QE=6*2
∴QE=12/6=2
又因由已知条件知:△AE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QE,所以DE=AD-AE=6-2=4
由勾股弦定律:DQ²=DE²+QE²=4²+2²=16+4=20
∵△ADQ≌△ABQ ∴BQ=DQ≈4.472136
P点在AB边的中点,即AP=BP=3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在正方形ABCD中
AD=DC
∠DAC=∠DCA(等边对等角)
∵DC∥AB
∴∠DCA=∠CAB
∴AQ=QA
∠DAC=∠CAB(等量代换)
DA=AB
∴△ADQ≌△ABQ
AD=DC
∠DAC=∠DCA(等边对等角)
∵DC∥AB
∴∠DCA=∠CAB
∴AQ=QA
∠DAC=∠CAB(等量代换)
DA=AB
∴△ADQ≌△ABQ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把前面的回答都看了下,我发现有一种方法一直没有人提出来。所以我想说说。
其实我们还可以以A点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P的长度为X。设P为(x,0)这样就简单多了。后面可以用p点表示Q点,就是DP直线与AC直线的交点。AB长度也是知道的。然后就可以用坐标系求得线段的长度关系,可以发现这2个三角形3边相等,还有一个角相等都为45度。然后就算面积。AD=6,Q到AD的距离就是Q点的横坐标。然后从面积可以直接求出p的位置。然后就求出此时Q点的坐标,然后就用坐标求BQ的距离。
这虽然不算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一个办法。坐标系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公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不太聪明的同学。过程还是不写太详细,自己做一次才会记得住。
其实我们还可以以A点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P的长度为X。设P为(x,0)这样就简单多了。后面可以用p点表示Q点,就是DP直线与AC直线的交点。AB长度也是知道的。然后就可以用坐标系求得线段的长度关系,可以发现这2个三角形3边相等,还有一个角相等都为45度。然后就算面积。AD=6,Q到AD的距离就是Q点的横坐标。然后从面积可以直接求出p的位置。然后就求出此时Q点的坐标,然后就用坐标求BQ的距离。
这虽然不算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一个办法。坐标系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公式,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不太聪明的同学。过程还是不写太详细,自己做一次才会记得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问,略,
第二问:三角形的面积=1/2*AD*AP
正方形ABCD的面积 =AD*AB
当二者面积比为1:6的时候,可以得出P点的距离应该是:P在AB的三分之一处.
唉,然后做个辅助线就可以了.不难的.自己想想吧.
第二问:三角形的面积=1/2*AD*AP
正方形ABCD的面积 =AD*AB
当二者面积比为1:6的时候,可以得出P点的距离应该是:P在AB的三分之一处.
唉,然后做个辅助线就可以了.不难的.自己想想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