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指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

 我来答
黑科技1718
2022-11-11 · TA获得超过58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3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81.8万
展开全部

哲学的基本问题指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有哪些具体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和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社会存在物,人的存在与活动,时刻都发生著精神和肉体的矛盾。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从自身的特定地位,按照某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的存在和属性,并且依自己的意愿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发生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矛盾以及二者谁决定谁的问题。
史前形态
早在人类发展的最初级阶段,人们还不清楚自身的生理构造同,不明白做梦是怎么一回事,因而往往把人的精神活动看作是一种寄寓于肉体中并在死后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灵魂活动。同时,人类发展的早期,人们的科学知识十分贫乏,对自然界的特性、规律的了解极为有限,他们以为万物都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和灵魂,因而把自然力人格化为某种超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原始的“灵魂不灭论”、“物活论”和原始宗教观念。这种关于灵魂和肉体、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思考,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史前形态。
意义和作用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极其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无非属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这两类现象。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学体系的建立,对於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展开,也都要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起点和中心。
本体论意义的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其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现实世界究竟是由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自在存在着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它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问题。
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的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它规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认识论意义的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问题。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哲学史上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意义的方面和认识论意义的方面是互相联络著的。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时侧重于本体论方面,有时则侧重于认识论方面。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一般侧重于本体论方面;到了近代和现代,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的推动下,哲学研究更多侧重于认识论方面。这种研究侧重点的变化,意味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是时代赋予哲学研究的新课题和需要开拓的领域中。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研究本体论的重要性,割裂哲学基本问题两个突出方面的内在联络。当代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哲学只应研究认识论,本体论研究没有意义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络是不容割裂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其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所以,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当然,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这一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2)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希望采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
意识和物质是世界上各种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大类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络,是从总体上把我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面,意识和物质哪个是本原的,哪个是派生的。或者说,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别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这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时间科学的发展不断证明唯物主义的正确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是:我们的意识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别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凡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凡是主张世界不可能认识或不可能彻底认识的,是不可知论。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有哪些具体内容?有什么理论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2、具体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①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②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络、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
3、理论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与思维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与意识那一个是世界的本原,这个问题的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是否是真实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于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可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派。对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派。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和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社会存在物,人的存在与活动,时刻都发生著精神和肉体的矛盾。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从自身的特定地位,按照某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的存在和属性,并且依自己的意愿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发生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矛盾以及二者谁决定谁的问题。
早在人类发展的最初级阶段,人们还不清楚自身的生理构造同,不明白做梦是怎么一回事,因而往往把人的精神活动看作是一种寄寓于肉体中并在死后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灵魂活动。同时,人类发展的早期,人们的科学知识十分贫乏,对自然界的特性、规律的了解极为有限,他们以为万物都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和灵魂,因而把自然力人格化为某种超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原始的“灵魂不灭论”、“物活论”和原始宗教观念。这种关于灵魂和肉体、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思考,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史前形态。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极其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无非属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这两类现象。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学体系的建立,对於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展开,也都要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起点和中心。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其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现实世界究竟是由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自在存在着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它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问题。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的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它规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问题。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哲学史上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意义的方面和认识论意义的方面是互相联络著的。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时侧重于本体论方面,有时则侧重于认识论方面。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一般侧重于本体论方面;到了近代和现代,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的推动下,哲学研究更多侧重于认识论方面。这种研究侧重点的变化,意味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是时代赋予哲学研究的新课题和需要开拓的领域中。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研究本体论的重要性,割裂哲学基本问题两个突出方面的内在联络。当代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哲学只应研究认识论,本体论研究没有意义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络是不容割裂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其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所以,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当然,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 *** 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断言精神、意识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这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哲学史上曾出现过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平行的本原的二元论,但它并不是独立于上述两大派别之外的第三派别。因为二元论的主张不可能坚持到底,最后往往以臆造出一个凌驾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之上的本原(如上帝)为其结局,实际上仍然未能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
哲学理论上的差异和两大哲学派别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的。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为理论形态的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当时有所发展但又很不足的生产力状况、阶级剥削制度的形成与存在,也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化提供了社会条件。一方面,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同大自然搏斗,只有首先承认外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生产才能得以进行,这种认识经过哲学家的提炼和理论化,就成为唯物主义哲学;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只有低下的生产力与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科学,人们还远不能破解周围自然之谜,而从事脑力劳动的学者又往往脱离生产实践,片面强调和夸大精神的作用,这些就构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唯物主义哲学总是同历史上处于上升时期的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或集团相联络,因为他们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同历史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因而敢于面对现实,揭示事实的真相。与此相反,唯心主义哲学则往往同历史上没落的、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相联络,由于他们的利益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为了维护或恢复自己的反动统治,为其存在的合理性作论证,就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掩盖事实的真相,把希望寄托于某种幻想的精神力量之上。唯心主义不仅仅是人们的认识受到种种局限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剥削阶级或集团欺骗人民、安慰自己的需要。所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是阶级社会中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此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从总体上看,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人的认识,本来就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在认识和实践中,人们总要遇到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它们的相互作用中无疑精神力量、主观因素也具有巨大作用,但如果把它无限夸大和绝对化,割裂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列宁曾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些曲线中的任何片断、碎片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从认识论上看,唯心主义就是把认识的某个特征、方面、部分加以片面夸大,使其成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结果。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是错误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也有其现实的生长点,是人类认识之树生长出来的观念形态,有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所以,对待唯心主义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科学批判的态度,在否定它的思想体系的同时,并不拒斥其中所包含某些合理因素和合理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内容1、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的存在有无同一性,也就是说思维能否反映物质,客观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的标准。
昨天刚考完《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忘呢。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孙达钧
2024-11-01 · 超过5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65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7409
展开全部
哲学中的一大误区是理不能通达联成一体,有的是诡辩竟也收在哲学之中,天地万物共理,不能共理的不属于哲学,比如有的宗教中的神无有理的定规,神要么是完美,要么是真理,要么是万物最初,这种定性是基在合理之上的,完美真理万物之初是存在的,那基于不实在基础之上的理是伪理,伪理产生的宗教教理不属于哲学,甚至也不属于宗教哲学。那一切唯心造,心想什么就有什么,人不管想什么都是信息的存在都是物质的存在,人说有理就有理,信则有,不信则无,信神有神,信鬼有鬼,这类观点有违天地万物共其一理,它们是在乱理,哲学是理学,无理之言不属于哲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