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李渊?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8-0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7万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以秦王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那么为什么留下了自己的老子李渊呢?主要是为政权的平稳过渡,为自己被立为太子与登上九五至尊留个好名声。

1.李渊现场妥协,稳定了局势,否则,一定会死在乱军之中了

玄武门喋血后,凶神恶煞般的尉迟恭(后来做了门神就是这爷)披甲执锐,带领武装力量闯进后宫来见李渊,在陈述了事变经过后,李渊深知四个儿子已去了三个(三儿子玄霸早走了),精神已经跨了下去,而凶神尉迟能进后宫,说明抵抗已经无望,因而作了妥协,主动让步.如果下令顽抗到底肯定是另一番情形。

2.李渊见风使舵的本领起了作用.

政治高手李渊主动提出立李世民为太子,而这就是李世民政变要达到的目的.愿望实现了,没有必要让天下恐惶, 杀李渊会引起 社会 动荡,流血成河也是秦王不愿意看到的.

3.最大的和根本原因,在于李世民是杰出的政治家,政治头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渊态度作了转变后,李世民的随机应变能力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他含泪"吮上乳"以表示亲昵,把自己的被逼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另一层意义,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秦王如果是太子的话,一定会孝顺老爸,这一箭双雕之举,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段已经预示,秦王不同凡响,以后亲手开创了"贞观之治"就是证明.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李渊?

首要原因:是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即正统论。……不能弑君弑父篡位……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又逼父禅让,继位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位杰出的帝王,富有韬略,精于权术,并且开创了二十多年的我国帝制时代少有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为唐朝繁盛奠定了基础。

作为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已经内禅,让位于他的父王呢,弑君弑父与弑兄杀弟,那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嘛!

当然,如果需要,相信唐太宗李世民也会毫不手软地弑君弑父滴!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

既有能力发动玄武门兵变,在掌握最高统治权力之后,更自然有能力防止其父李渊东山再起……这是李世民没有杀掉其父李渊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时,李渊在禅让于李世民之后,更是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尽情地享受当太上皇的乐趣……上演了父慈子孝,跪而上乳,嚎恸戚天的场面……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继承皇位,完全掌控全局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没有必要杀掉其父李渊……

一、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干掉老大、老四,又派尉迟恭这个门神挟持了父皇李渊!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建成的干将冯翊、冯立,齐王府的薛万彻带着二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门。大力士张公瑾一个人用身子顶着门,外面的人没能攻进来。守卫玄武门的敬君弘、吕世衡战死。东宫、齐王的士兵又要去攻打秦王府,形势火烧眉毛时,尉迟恭拎出了建成、元吉脑袋,大喊:奉旨讨伐二贼,这是他们的人头,你们还为谁卖命?两府官兵一见就一哄而散。

李家三兄弟肉搏时,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尉迟恭全身披挂从岸边赶去,自报家门,直言:太子、齐王叛乱。已被秦王杀死了。秦王恐惊动陛下,特地派臣来护驾。

历史 上的尉迟恭可不是老大粗,他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论武的他马槊纵横天下,论文的他政治上极为敏感、下手极为老辣。他这番话话中有话,秦王没接到你的旨意,已自作主张杀掉了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我通报给陛下,只不过给您点面子,你要不老实,您老就会步建成、元吉后尘,您老是明白人,您老看着办吧!您老如果不老实,我护驾立马变成绑架,您老的皇宫包括您老的这把骨头都捏在秦王和我手中!

二、李渊识时务,主动交权,秦王无需下杀手。

皇帝李渊和大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都已成最高级人质,他们都心照不宣,很识时务。尤其是李渊,三个成年儿子建成、元吉已死,何况世民功高盖世,不如交权,安度晚年吧!李渊和近臣们紧急磋商,决定立世民为太子。尉迟恭有条不紊: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接受秦王指挥。高祖乖乖照办。三天后,世民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当年八月,李渊又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彻底完成皇权交接。

三、在李渊服软情况下,世民再个杀手,就会使他的上位缺少合法性。

世民狠下杀手,已干掉哥哥、弟弟、十几个侄子。如无必要,他再弑父弑君,舆论对他不利。

世民杀太子、杀齐王,可以假借父皇的名义。父皇服软,成了自己的“提线木偶",正好使自己杀兄杀弟的恶行合法化,何必再弑君父?君父已在自己掌控之中,再弑君,就会使自己登基无法合法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又有房谋杜断,怎会下次蠢招,授人话柄呢?

四、毋庸置疑:如李渊不识事务,世民定会送他去见儿子建成、元吉。

如果李渊硬扛到底,世民已然两手沾满兄弟、侄子的鲜血,决不会手软少沾父亲一人的鲜血!在皇冠皇权面前,什么父子之情、兄弟之谊还不如一张擦屁股纸啊!当然,李世民决不会用宝剑,软禁几天,再弄个什么沉船事件之类的,让李渊不见血,成个失足老头就功德圆满!

您瞧!父亲李渊抚摸着世民的头,世民重回哺乳期,吮吸父皇的乳头,一组假的不能再假的恶心父子情深镜头!唯一真实的镜头是世民禁不住嚎啕大哭,他才暗自庆幸自己下手狠、下手快,终于先射死了建成、元吉,他在为杀死兄、弟、十几个侄子缓解心里压力!

李世民杀李渊易如反掌,重名节也并非重点,主要是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并没有到“必杀”地步。对于皇帝之位来说,杀父杀母之事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统治得好,老百姓谁会在乎。

(1)“名节”对于雄主李世民、朱棣等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儿,关键在李渊识时务

李世民杀兄害弟,尽管打着“诛杀叛贼”的名义,但无论当时还是后世,有几个不会认为是借口?唐朝的儒家思想根本不强悍,否则武则天也做不了女皇帝。

自公元317年北方大乱起到589年天下统一,长达272年的动乱,儒家思想在统治阶层内总体是日渐减弱,更何况,李家在这期间不断地与少数民族权贵通婚。

由此,隋唐皇帝们在鲜卑文化甚至再早的匈奴文化上都有很强地浸染。隋唐初的统治阶层,对于儒家的“名节”观并不在意。

话虽如此,作为皇帝总要“最大化团结”支持者乃至中立者,能少些对手就少些对手。这才是合格帝王所为。

面对“平乱”后李世民,已经杀红了眼睛。而这时,李渊能适时支持李世民“平叛”,并同意李世民作为太子的行为,一方面救了自己的命,一方面也是父亲不得已。

李世民所面临的就是“杀父立刻当皇帝,但会有后世的坏评价”,以及“忍耐两三个月再当皇帝,自己却能博得好名声”。如此情况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当然,这也要看自己是否能确保两三个月后按照“商定”的结果去做,从“政变”过程看,李世民控制了军事主力是毋庸置疑的。

军事在手,有何惧?

(2)李世民是儿子,被杀的也是儿子,作为父亲能选择什么?既然不再捣乱,李世民又何必杀之

李渊能够造反成功,其本身在时机把握、隐忍力上已经高人一筹了。见势不好保命要紧的灵活力,让李世民失去杀父的必然性。

更何况,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儿子,李世民也是儿子。面对既成事实,李渊作为父亲也只能承认李世民的合法性。

这个无论从民间的父亲还是有权有钱的父亲,都是一个道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渊才多活了九年。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兵变,两个月后李渊就禅位于李世民。九年后的635年,李渊病逝。九年时间,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日渐兴隆。李渊也没必要为了死去的儿子,再去反对活着的儿子。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取得了成功,杀了哥哥李建成、李元吉,基本上控制了皇宫。在军事上李世民是强过他的其他兄弟等人的,隋朝末期,因隋炀帝的统治违背了他父亲隋文帝的治国理政的路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引起各地造反的势力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的李渊是太原的郡守,李世民便耸拥李渊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也起来造反,李渊虽再三犹豫,但还是听从了李世民的劝告,率兵造反,而且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可是,当李世民为推翻隋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巨大的功勋,李渊确未实行自己的承诺,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是李建成等其他兄弟在建立大唐之时,谁都没有李世民的功劳大,李建成也是知道的。李渊这样安排,无疑在他的儿子里面埋下了祸根。

在平定天下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比李世民差,压不住李世民,便联合弟弟李元吉排挤李世民。这个时候的李渊知道自己已经错了,在儿子兄弟中造成了严重的矛盾,他又不好处理,优柔寡断,而且在朝中政令冲突,加速了儿子辈们的利害冲突。

李世民认为自己才是唐朝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和垫基人,是父亲李渊违背立自己为太子的诺言,认为定李建成为太子不合适,所以,与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猜忌日益严重。他们兄弟形成了两派,朝中的大臣也形成两派,都有朝中的重臣参加。这些情况李渊已经察觉,但是他没有出面制止和解决。而且李建成东宫中出现了内奸王晊,向李世民告密:“李建成向父亲李渊提出派李元吉率兵去突厥犯境的战斗,想借此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害李世民。”这样便促成了玄武门事变的事情发生了,李世民决定先发至人。在玄武门把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杀害了他们的众多儿子,并将他仍在宗籍中除名。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知道无力回天了,干脆把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

三天后(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9年9月4日),李渊退位为太上皇,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唐太宗,第二年改贞观元年。

综上,玄武门事变成功以后,李渊步步让李世民掌权,直至将皇帝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李世民为什么会去杀李渊呢?即使是李渊有些错误,那也是一个父亲犯的错误而且后来更正了。李世民还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且深受中国的儒家影响,他怎么能做一个犯上作乱的人呢?

大唐开国初的血雨腥风,实际上也是权力 游戏 与规则的重建。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实现了自己登基的梦想。但是,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合法性层面,唐高祖李渊都不能杀。

这不是因为李世民顾念父子之情,心软善良,而是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不仅铁杆粉丝一大堆,而且有安抚局势的作用。李世民虽然当机立断,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控住善后的走向。 因此,无论是作为暂时性的父皇,还是作为吉祥物傀儡,李渊必须活着,而且赋予李世民合法性。故而才有尉迟恭披坚执锐带领下属进宫逼迫李渊下令,宣布太子谋反,并把天下兵马大权交给李世民。

同时,玄武门之变几天内,李世民集团核心成员掌握了朝廷的关键部门,并且让李渊下诏书立自己为太子。等到一切处置停当,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 这个时候,李世民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个父皇已经没有威胁了。此时,杀不杀已经不重要了。而且,无非就是争夺权力,没有威胁就养着,没必要大动干戈了。

可见,无情最是帝王家,父子之情兄弟之义什么的都是第二位的,核心是权力 游戏 。李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中最憋屈的一个,李世民也可以说是宫廷政变最缜密的一个。

不过,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用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后世的歌颂,成为一个 历史 的微妙。

李世民之所以在玄武门之变没有杀了李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渊有极强的自知之明。

李渊这几个儿子彼此矛盾很深,臣子们也各自选好了自己的阵营。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建成over前魏徵可是一直在太子门下做事的,倘若真相人们潜意识里那样李建成是个暴戾好色之辈的话,那魏徵显然并没有识人的本事,所以显然李建成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注意人物间的矛盾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玄武门之变爆发后,秦王大军里应外合,李世民弯弓搭箭,眼都不眨的射杀了亲哥李建成,尉迟恭喝住李元吉,强其灭口,李渊老头一下子就死了两个儿子。在把主要威胁消灭后,首先去宫内安抚李渊的人并不是李世民,而是尉迟恭。当尉迟恭领着士兵全副武装拿着兵器站在李渊面前,不知道老头子是什么心情。从史书记载来看,尉迟恭进去向李渊阐述的是太子伙同齐王谋反,秦王为了李唐大义灭亲,接着好一阵子,李世民才进宫,见了父亲下跪大哭。《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更夸张,说李世民为表孝道“跪而吮其乳”…

接着李渊就宣布自己要当太上皇,秦王今后就是太子了,也是以后的皇上。要知道当时六十岁的李渊精神不错,脑子也不糊涂,怎么能甘心就当太上皇呢。所以可能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李渊的生命收到了威胁!我们试想,为什么政变之后率先进入宫内的是尉迟恭,有没有可能是李世民让敬德去探探老爷子的口风,说老头让位咱们还是父子,老头不让你就做了他吧,我都杀兄弟了,再杀父亲不太合适。尉迟恭心领神会,以试探的姿态去见李渊。

当李渊看到尉迟恭进来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乖乖让位,自己推举幕后想清福去了。

所以说,并不是李世民不杀李渊,而是李渊很有自知之明了保全了自己。

文/逻辑文史游

一切都是猜测,大家也可以畅所欲言。

李世民没必要杀李渊,杀了李渊得不偿失。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先发制人,干掉了毫无准备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且斩草除根,把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的儿子不论年龄大小全部杀掉,开除出宗室籍,其预谋不可不谓歹毒,其手段不可不谓无情,充分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狠辣。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李建成、李元吉毫无准备,就连李渊也彻底懵圈。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带着一帮大臣“泛舟海池”,不亦乐乎,却听到玄武门方向传来一阵喊杀声,他还没反应过来,李世民手下猛将尉迟敬德就带兵闯了进来。

李渊一见是尉迟敬德,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尉迟敬德回答说是太子、齐王造反,秦王举兵平叛,还专门派臣带兵来保护陛下的安全。

李渊何等老练,瞬间明白了一切,他调不了一兵一卒,只好顺水推舟,表示秦王一直是我最欣赏的儿子,既然太子、齐王已经伏诛,我就把兵权全部交给秦王,让他处理吧。

交出兵权的李渊实际上成了没牙的老虎,但李世民没有像对外哥哥、弟弟那样,把老爹也杀掉,反而尊其为太上皇,安享晚年。很多人发出疑问:李世民为何不把李渊干掉?

很简单,杀掉李渊不如留着李渊,这是一笔划得来的政治账。

1,李世民没有干掉李渊的理由。

李世民干掉李建成、李元吉的理由是两人作乱造反,这个理由很牵强,甚至可以说毫无凭据,纯属诬陷,但至少在表面看“造反”算是一个理由。不过,李渊是皇帝,他完全没必要造自己的反,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杀皇帝,李世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

2,李世民需要合法的皇位来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目的当然是为了当皇帝。历朝历代,想当皇帝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打天下打来;二是从别人那里继承而来。皇位坐在李渊屁股底下,而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儿子不可能自己把皇位打来,只能继承而来,在李渊还活着的情况下,他主动禅位给李世民无疑是最合法的皇位取得途径,而李世民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偿所愿的。

3,李世民为了制造舆论的需要。

封建王朝一向强调“以德治国”,而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最首要的因素就是“孝”,父亲犯了再大的错,儿子也不能杀死父亲,这是伦理道德的底线。如果李世民为了强夺皇位,直接杀掉李渊,做一个大逆不道的人,那他就完全丧失了做皇帝的道德底线。为了制造舆论效应,营造自己仁明孝敬的明君形象,李世民也不可能杀掉李渊。
李世民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残酷的政治家。如果只有杀掉李渊才能达到取得和巩固皇位的目的,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做,但留着李渊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李世民才会选择留着李渊,这既是李渊的不幸,也算是他的幸运吧。

首先,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已经铲除了成为储君的障碍。
李渊在称帝前有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三李元霸早夭,老五李智云在李渊太原起兵被朝廷所杀,年仅14岁。

剩余的三个嫡子便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成为太子已经顺理成章,而且四弟李元吉也一并被杀,也没有了潜在的危险。

这个时候他完全没有必要再杀死李渊。
其次,杀死李渊等同弑父篡位,他的皇位将失去合法性面临谴责甚至是讨伐。

在古代弑君弑父都是灭绝人伦的大罪,这不仅将成为他不可抹去的人生污点,更将给不服者以口实,李氏家族其他人甚至是原本臣服大唐的人都有可能以此位借口兴兵讨伐李世民,大唐将陷入分裂甚至是灭亡,得不偿失。

以李世民的精明以及手下那些名臣的才智,弑父的事情是万万不能做的。
最后、李世民羽翼已经丰满,掌握了实权,李渊已经被架空。

在和李建成争斗的过程中,李世民的身边就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将,实力足以和太子集团相抗衡。现在太子被杀,李世民集团基本上掌控了朝堂,李渊失去了实权。这也是李渊为什么很快宣布退位的原因。这时再杀老爸,除非李世民疯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