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占多少分的?

 我来答
智帆远航数码
2022-10-26 · TA获得超过331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5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占多少分的?

所有的二级科目的公共基础知识分数都是一样的,就是前10个选择题。后面的一般是自己选考的那一门对应的题目,总的来说题型有 选择、填空、填程式。楼主可以去网上查查历年的真题来看看,有条件的话可以买最近四、五年的题做一下,我的经验来看,只要你认真看了就肯定能过
祝楼主好运哦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哪里有

建议你去上学吧资料分享中心找找,里面有整理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题库,我以前考试一般都是在那里找到类似的试题的

全国计算机二级中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就是一些硬体和软体的基础知识
我们一般看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书
谭浩强编的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求公共基础知识题哪里有

网上有啊 给你推荐“上学吧”,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网站 上面有考生们上传的历年考题、复习资料等 都是word或者TXT文件 不用注册账号即可下载! 而且上次我好像看到里面有个线上考试中心,有很多知识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现在的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考不考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基础知识要占20分,只选一科通过就有二级证书了

关于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1、对,都要考。
2、它是放在机试选择题中,大概占15%左右
3、你在百度文库搜寻二级aess公共基础知识就会弹出很多文章~考得内容都是在那里面的

2011年9月全国计算机二级VB公共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资料结构与演算法 (P1—P38)
1.1 演算法
1.1.1 演算法的基本概念 (P1—P4)
所谓演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完整的描述。
1. 演算法的基本特征
(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够的情报
2. 演算法的基本要素
一个演算法通常由两种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对资料物件的运算和操作,二是演算法的控制结构。
(1) 演算法中对资料的运算和操作 (插入、删除)
(2) 演算法的控制结构
一个演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回圈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1.1.2 演算法复杂度(P4—P6)
演算法的复杂度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 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所谓演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演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可以用演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演算法的工作量。
3. 演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一个演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一般是指执行这个演算法所需要的记忆体空间。
1.2资料结构的基本概念
资料结构,主要研究和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资料的逻辑结构;
② 资料的储存结构;
③ 对各种资料结构进行的运算。(插入、删除)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料处理的效率。所谓提高资料处理的效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料处理的速度,(时间复杂度)二是尽量节省在资料处理过程中所占用的计算机储存空间。(空间复杂度)
1.2.1什么是资料结构 (P6—P11)
1. 资料的逻辑结构
所谓资料的逻辑结构,是指反映资料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资料结构。
2. 资料的储存结构
资料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储存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资料的储存结构(也称为资料的物理结构)
一种资料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储存结构,常用的储存结构有顺序、连结、索引等储存结构。而采用不同的储存结构,其资料处理的效率是不同的。
1.2.3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P12)
一般将资料分为两大型别: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
如果一个数据结构不是线性结构,则称之为非线性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储存结构
1.3.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P12—P13)
线性表是由n (n≥0)个数据元素a1,a2,…,an组成的一个有限序列,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除了第一个外,有且只有一个前件,除了最后一个外,有且只有一个后件。即线性表或是一个空表,或可以表示为。
(a1,a2,…,ai,…,an)
非空线性表有如下一些结构特征:
① 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② 有且只有一个终结点an,它无后件;
③ 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
1.3.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P13—P14)
在计算机中存放线性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是顺序储存,也称为顺序分配。
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① 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据所占的储存空间是连续的;
② 线性表中各资料元素在储存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假设线性表中的第一个资料元素的储存地址为ADR(a1),每一个数据元素占K个位元组,则线性表中第i 个元素ai在计算机储存空间中的储存地址为
ADR(a1)=ADR(a1)+(i-1)K
1.3.3顺序表的插入运算 (P14—P15)
在平均情况下,要线上性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需要移动表中一半的元素。因此,线上性表顺序储存的情况下,要插入一个新元素,其效率是很低的。
1.3.4顺序表的删除运算 (P15—P16)
在平均情况下,要线上性表中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表中表中一半的元素。因此,线上性表顺序储存的情况下,要删除一个元素,其效率也是很低的。
由线性表在储存结构下的插入与删除运算可以看出,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对于小线性表或者其中元素不常变动的线性表来说是合适的,因为顺序储存的结构比较简单。但这种顺序储存的方式对于元素经常需要变动的大线性表就不太合适了,因为插入删除的效率比较低。
1.4栈和伫列
1.4.1栈及其基本运算 (P16—P18)
1.什么是栈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即栈是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的原则组织资料的,因此,栈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由此可以看出,栈具有记忆作用。
2.栈的顺序储存及其运算(采用顺序储存结构的栈称为顺序栈)
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入栈、退栈与读栈顶元素。
(1) 入栈运算(2)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
1.4.2伫列及其基本运算 (P18—P20)
1.什么是伫列
伫列(queue)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通常用一个称为尾指标(rear)的指标指向队尾元素,一端称为排头(也称为队头)通常也用一个排头指标(front)指向排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
伫列双称为“先进先出”或“后进后出”的线性表。
3. 回圈伫列及其运算
在实际应用中,伫列的顺序储存结构一般采用回圈伫列的形式。
所谓回圈伫列,就是将伫列储存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供伫列回圈使用。
(1) 入队运算
(2) 退队运算
1.5线性连结串列
1.5.1线性连结串列的基本概念 (P20—P23)
由于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存在以上这些缺点,对于大的线性表,特别是元素变动频繁的大线性表不宜采用顺序储存结构,而是采用下面要介绍的链式储存结构。
在链式储存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资料元素值,称为资料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标,称为指标域。
在链式储存结构中,储存资料结构的储存空间可以下连续,各资料结点的储存顺序与资料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资料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标域来确定的。
链式储存方式既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以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1. 线性连结串列
线性表的链式储存结构称为线性连结串列。
2. 带链的栈
栈也是线性表,也可以采用链式储存结构。
3. 带链的伫列
与栈类似,伫列也是线性表,也可以采用链式储存结构。
1.5.2线性连结串列的基本运算 (P23—P25)
线性连结串列在插入过程中不发生资料元素移动的现象,只需改变有关结点的指标即可,从而提高了插入的效率。
从线性连结串列的删除过程可以看出,线上性连结串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后,不需要移动表的资料元素,只需改变被删除元素所在结点的前一个结点的指标域即可。
1.5.3回圈连结串列及其基本运算 (P25—P26)
回圈连结串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在回圈连结串列中增加了一个表头结点,指标域指向线性表的第一个元素的结点。回圈连结串列的头指标指向表头结点。
(2) 回圈连结串列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标域不是空,而是指向表头结点。即在回圈连结串列中,所有结点的指标构成了一个环状链。

1. 6树与二叉树
1.6.1树的基本概念 (P26—P28)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为树的根。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它们都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
在树中,所有结点中的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根结点在第1层。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1.6.2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 (P28—P31)
1. 什么是二叉树
二叉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 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② 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2.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
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
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3. 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
(1)满二叉树
所谓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这就是说,在满二叉树中,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即在满二叉树的第K层上有2K-1个结点,且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2)完全二叉树
所谓完全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若干结点。
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一般不是满二叉树。
性质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则对于编号为k(k=1,2,…,n)的结点有以下结论:
① 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编号为INT(k/2)。
② 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
③ 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1.6.3二叉树的储存结构 (P31—P32)
在计算机中,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储存结构。
1.6.4二叉树的遍历 (P32—P33)
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1. 前序遍历(DLR)
2. 中序遍历(LDR)
3. 后序遍历(LRD)
1.7查询技术
1.7.1顺序查询 (P33)
顺序查询又称顺序搜寻。
对于大的线性表来说,顺序查询的效率是很低的。虽然顺序查询的效率不高,但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顺序查询:
(1) 线性表无序表,则不管是顺序储存结构还是链式储存结构,都只能用顺序查询。
(2) 即使是有序线性表,如果采用链式储存结构,也只能用顺序查询。
1.7.2二分法查询 (P33—P34)
二分法查询只适用于顺序储存的有序表。
显然,当有序线性表为顺序储存时都能采用二分查询,并且,二分查询的效率要比顺序查询高得多。可以证明,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询只需要比较log2n次,而顺序查询需要比较n次。
1.8排充技术
1.8.1交换类排序法 (P34—P35)
1. 气泡排序法
气泡排序法是一种最简单的交换类排序方法。
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气泡排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
2. 快速排序法
快速排序法也是一种互换类的排序方法,但由于它比气泡排序法的速度快,因此称之为快速排序法。
1.8.2插入类排序法 (P35—P37)
1. 简单插入排序法
自以为插入排序,是指将无序序列中的各元素依次插入到已经有序的线性表中。
在简单插入排序法中,这种排序方法的效率与气泡排序法相同。在最坏情况下,证券交易插入排序需要n(n-1)/2次比较。
2. 希尔排序法
希尔排序法属于插入类排序,但它对简单插入排序做了较大的改进。
1.8.3选择类排序法 (P37—P38)
1. 简单选择排序法
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将它交换到表的最前面。
简单选择排序法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n-2)/2次。
2. 堆排序法
堆排序法属于选择类的排序方法。
堆排序的方法对于规模较小的线性表并不合适,但对于较大规模的来说是很有效的。
分享到搜狐微博
第2章 程式设计基础 (P40—P45)
2.1程式设计方法与风格
程式设计的风格总体而言应该强调简单和清晰,程式必须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认为,著名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的论点已成为当今主导的程式设计风格。
源程式文件化应考虑如下几点:
(1) 符号名的命名:符号名的命名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含义,以便于对程式功能的理解。
(2) 程式注释:正确的注释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程式。注释一般分为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
(3) 视觉组织:为使程式的结构一目了然,可以在程式中利用空格、空行、缩排等技巧使程式层次清晰。
2.2结构化程式设计
2.2.1结构化程式设计的原则 (P41—P42)
结构化程式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组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2.2.2结构化程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P42—P43)
1. 顺序结构
2. 选择结构:选择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
3. 重复结构:重复结构又称为回圈结构。
2.3面向物件的程式设计
今天面向物件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主流的软体开发方法。
一些著名的面向物件语言(如C++、Java)
2.3.2面向物件方法的基本概念 (P45—P48)
1. 物件
物件是面向物件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物件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
面向物件的程式设计方法中涉及的物件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4) 封装性。
2. 类(Class)和例项(Instance)
将属性、操作相似的物件归为类,也就是说,类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方法的物件的集合。所以,类是物件的抽象,而一个物件则是其对应类的一个例项。
3. 讯息
物件间的这种相互合作需要一个机制协助进行,这样的机制称为“讯息”。讯息是一个例项与另一个例项之间传递的资讯。
4. 继承
继承是面向物件的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第3 章 软体工程基础
3.1软体工程基本概念
3.1.1软体定义与软体特点 (P50)
计算机软体是包括程式、资料及相关文件的完整集合。
可见软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机器可执行和程式和资料;二是机器不可执行的,与软体开发、执行、维护、使用等有关的文件。
软体的特点:
① 软体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② 软体的生产与硬体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③ 软体在执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④ 软体的开发、执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体移植的问题。
⑤ 软体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⑥ 软体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3.1.2软体危机与软体工程 (P51—P52)
软体工程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体危机。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软体危机”。所谓软体危机是泛指在计算机软体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968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NATO会议)上,讨论摆脱软体危机的办法,软体工程作为一个概念首次被提出。
软体工程包括个要素,即方法、工具和过程。
3.1.3软体工程过程与软体生命周期 (P52—P53)
2.软体生命周期
通常,将软体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体生命周期。
3.1.4软体工程的目标与原则(P53—P54)
1. 软体工程的目标
软体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开发技术和软体工程管理。
3.1.5软体开发工具与软体开发环境 (P54)
1. 软体开发工具 (VB、VC++、VFP)
2. 软体开发环境
软体开发环境或称软体工程环境是全面支援软体开发全过程的软体工具集合。
计算机辅助软体工程(CASE)
3.2结构化分析方法
3.2.1需求分析与需求分析方法 (P53—P59)
1. 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① 需求获取
② 需求分析
③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④ 需求评审
2. 需求分析方法
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
① 结构化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面向资料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资料结构的Jackson方法(JSD)面向资料结构的结构化资料系统开发方法(DSSD)
② 面向物件的分析方法(OOA)
3.2.2结构化分析方法 (P55—P59)
2.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1) 资料流图(DFD)
(2) 资料字典(DD)
资料字典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
(3) 判定树
(4) 判定表
3.2.3软体需求规格说明书 (P59—P60)
软体规格说明书(SRS)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体开发中的重要文件。
软体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是:
① 便于使用者、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
② 反映出使用者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体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③ 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3.3结构化设计方法
3.3.1软体设计基本概念 (P60—P62)
1.软体设计的基础
软体设计分两步完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2.软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1) 抽象
(2) 模组化
(3) 资讯隐蔽
(4) 模组独立性
模组独立程度是评价设计好坏的重要度量标准。衡量软体的模组独立软体的模组独立性使用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
① 内聚性:内聚性是一个模组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② 耦合性:耦合性是模组间互相连线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组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耦合与内聚是相互关联的。在程式结构中,各模组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一般较优秀的软体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3.3.3详细设计 (P67—P71)
几种主要的工具:
1. 程式流程图(PFD)
2. N-S (盒图)
3. PAD图 PAD图是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的英文缩写。
4. PDL
过程设计语言(PDL)也称为结构化的英语和伪码。
3.4软体测试
软体测试的投入,通常其工作量、成本占软体开发总工作量、总成本的40%以上。
软体测试是保证软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过程涵盖了整个软体生命期的过程。
3.4.1软体测试的目的 (P71)
关于软体测试的目的,软体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式的过程。
3.4.3软体测试技术与方法综述(P71—P77)
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方法。若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
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1)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可以由人工进行,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
(2) 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不实际执行软体,主要通过人工进行。动态测试是基于计算机的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式的过程。
2.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方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3. 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也称功能测试或资料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对软体已经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黑盒测试完全不考虑程式内部和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
3.4.4软体测试的实施(P77—P80)
软体测试是保证软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软体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
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体设计的最小单位——模组(程式单元)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
2. 整合测试
整合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体的过程。
3. 确认测试
4. 系统测试
3.5程式的除错
3.5.1基本概念 (P80—P81)
程式除错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式中的错误。它与软体测试不同,软体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体中的错误。
软体测试贯穿整个软体生命期,除错主要在开发阶段。
3.5.2软体除错方法 (P81—P82)
1. 强行排错法
2. 回溯法
3. 原因排除法
第4章 资料库设计基础 (P84—P111)
4.1资料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4.1.1资料、资料库、资料库管理系统 (P84—P87)
1. 资料
资料(Data)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 资料库
资料库(简称DB)是资料的集合。
3. 资料库管理系统
资料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它是一种软体。
资料库管理系统是资料库系统的核心。
目前流行的DBMS均为关系资料库系统,如微软的Visual FoxPro和Aess等。
4. 资料库管理员(简称DBA)
5. 资料库系统
资料库系统(简称DBS)由如下几部分组成:资料库(资料)、资料库管理系统(软体)、资料库管理员(人员)、系统平台之一____硬体平台(硬体)、系统平台之二——软体平台(软体)这五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以资料库为核心的完整的执行实体,称为资料库系统。
4.1.2资料库系统的发展 (P87—P88)
资料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档案系统阶段和资料库系统阶段。
1. 关系资料库系统阶段
资料管理三个阶段的比较

人工管理 档案系统 资料库系统
特点 资料共享程度 无共享
冗余度大 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 共享性大
冗余度小
资料独立性 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式 独立性差 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4.1.3资料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P88—P890
资料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资料的整合性
2. 资料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3. 资料独立性
资料独立性是资料与程式间的互不依赖性,资料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两级。
(1) 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即是资料的物理结构的改变,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式的变化。
(2) 逻辑独立性:资料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不需要相应修改应用程式,这就是资料 的逻辑独立性。
4. 资料统一管理与控制
4.1.4资料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 (P89—P91)
1. 资料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 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资料库系统中全域性资料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使用者(应用)公共资料检视。
(2) 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使用者模式。它是使用者的资料检视。
(3) 内模式。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资料库物理储存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2. 资料库系统的两级对映
(1) 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对映。
(2) 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对映。
4.2资料模型
4.2.1资料模型的基本概念 (P91)
资料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资料模型、逻辑模型、物理资料模型,
概念模型有E-R模型、逻辑资料模型又称资料模型,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物理资料模型又称物理模型。
1.2.2 E-R模型 (P91—P95)
概念模型是E-R模型(或实体联络模型)
1.E-R模型的基本概念
(1)实体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可以抽象成为实体
(2)属性
现实世界均有一些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属性来表示。属性刻画了实体的特征。
(3)联络
一对一的联络,简记为1:1。
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络,简记为1:M(1:m)或M:1(m:1)。
多对多联络,简高为M:N或m:n。
3.E-R模型的图示法
在E-R图中用椭圆形表示属性。
在E-R图中用菱形表示联络。
4.2.3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 (P95)
4.2.4网状模型 (P95—P96)
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4.2.5关系模型 (P96—P98)
1.关系的资料结构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
4.3关系代数
(4)查询
① 投影运算
② 选择运算
③ 笛卡尔积运算
则关系R与S经笛卡尔积记为R×S。
3.关系代数中的扩充运算
(1)交运算 (还有并和差)
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有序组成,记为R∩S。
(2)除运算
如果将笛卡尔积运算看作乘运算的话,那么除运算就是它的运算。
T÷R=S或R/R=S
4.4资料库设计与管理
资料库设计是资料库应用核心。
4.4.1资料库设计概述 (P104)
整个资料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它们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
4.4.2资料库设计的需求分析 (P104—P105)
4.4.3资料库概念设计 (画E-R图) (P105—P108)
4.4.4资料库的逻辑设计 (P108—P109)
1. 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
4.4.5资料库的物理设计 (P110)

无纸化计算机二级考试资料库公共基础知识占多少分数?

考试方式为上机考试,10 道选择题,占 10 分。

求分享全国计算机二级office的公共基础知识视讯

您好

  1.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只有10分的选择题

  2. 建议您可以单独把公共基础的题库拿出来做

  3. 这样比较节省精力和时间 复习其他内容

更多关于计算机二级的问题可以百度《腾跃英语计算机学院》找梁生 乐意为您解答

用心作答 只求采纳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请提供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买书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