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作文精选10篇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精选10篇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陶渊明的作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
在许多现代人眼中,隐士只属于古代。他们与山为友,与水为伴,品一盏淡茶,酌一壶薄酒,诵读诗书,舞文弄墨,好不逍遥自在!但是,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消极遁世,不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横扫不平,不以自己的雄才大略普济苍生,而是逃避社会现实,独自享乐。所以,在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隐士”便毫无立足之地。既肯定又否定,这是许多人一贯抱有的态度。
东篱采菊悠然见南上的陶渊明是隐士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怀有大志,希望建功立业,但现实一次又一次让他跌入谷底。最后,因不事权贵,他选择了退隐归耕的道路。正是由于这条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老师仍然很理性的评价他,重复着“陶渊明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但是他消极遁世……”之类的语言,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学生们呢,大多也走在这种思想早已铺好的大道上。
在我们班,有个同学说他想当陶渊明,随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成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笑柄。这些人都只用了一只眼睛看陶渊明,而且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消极遁世”。
我则不然。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的栖息地——田园,然后用毕生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用安妮宝贝的话说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一种境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依然能够安然自若;依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依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草盛豆苗稀”不要紧,“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紧,荷锄归来带回的不是疲惫,而是乐趣。再来一壶酒,来个一醉方休!诗兴又顿起,于是挥毫泼墨,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着豪兴跃然纸上。脑海中诗意的空白驱走了所有杂念,物质与精神,他选择了后者。专注而无虑,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许,归隐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于是,这便成了一种精神——“隐士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缺少的。比如,80后的青春文学掀起一场风暴,这个也是作家,那个也是作家,结果翻开一看,只能感叹:中国的作家真是太多了!与商业挂钩而不能全身心致力于创作,就只能触摸大批肤浅的表面,熠熠生辉的时日就不能长久,这些书就只能挂上所谓“畅销书”的名号,成为人们娱乐的方式。所以,把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互换,当然没有错,但一旦联系起来,就难一成就真正的人才。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应该擦亮慧眼,找到自己的“田园”,将隐士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2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高考试题库-题记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你浪迹天涯海角,不管是得志还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陶渊明,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在经历了八十一天的官场生活后,亦然决定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到自己那魂牵梦绕的家,享受天伦之乐。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快乐的,他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兴奋异常,“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悠闲的。他悠然自得,自娱自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不是还观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风而知还”的景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自由的。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升华,笔下所写的都为真性情。试问,有谁能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样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我所羡慕的。他有胆识,也有勇气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即使他家境贫寒,也决意不再答应做官。这份坚持,让我感动。
陶渊明的一声,平淡无奇,色彩缤纷。他虽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却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诗句。陶渊明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让人读着亲切,回味无穷。
陶渊明,一个敢于追求自我的人。喜欢他,不仅喜欢他的诗,他的词,更他那句句中透露出的自然清新的味道。这种味道令我着迷,也令我向往。
陶渊明所做的一切虽已成历史,依旧受人们喜爱。这就是自然的影响力。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向往大自然,没有人不热爱朴素的生活。
这些,只有陶渊明做到了。他真是“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3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 __ ”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古代,诗词歌赋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在假期里,我也开始阅读古诗文,从中我感受到了这种艺术的美。在我阅读的古诗词里,我最喜欢的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他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所以陶渊明的诗词写得十分洒脱,有一种不拘一格的美,让人读起来很舒服。他不像李白那么浪漫,也不像杜甫那么忧国忧民,而是十分悠闲,不问世事,因为他已经厌倦了官吏和地位,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不只是喜欢陶渊明的诗,更喜欢他生活和性格。从古到今在官场上受排挤的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辉煌了一时之后就一下子被贬,得不到不可怕,但得到了再失去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陶渊明虽然几次当上官,但最后都辞退了,他厌恶官场上的斗争,相比而言他更喜欢田园的风光,虽然这里给不了他地位权力和金钱,但他并不在意,他只需要平静地度过一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喜欢陶渊明这种洒脱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有和他“一样的生活”!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5
衣袂飘飘,你悄然离开,脱离官场,躲避世俗的尘埃。淡如菊,傲似鹤,自由的性灵如天上的闲云,不受拘束。
看似从容,看似孤傲,其实你的一生都只是逃避——做官时遇到困难,隐居在家,不甘寂寞,又去做官,因为看不惯,仍是隐居。你根本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更没有面对困难的魄力。
所以你只能是菊——逃避春天,孤芳自赏于秋日的菊。而不是梅——斩开风霜,以铮铮傲骨迎来春天的梅。
既然从仕,就应该认认真真做一个好官,官场的黑暗不足以作为逃避的理由。如果它是一滩肮脏的泥潭,一池绝望的死水,你何尝不能做一枝清莲,闪耀其中,给后世留下一缕意味深长的幽香?
不甘于隐居的寂寞,不服于之前的逃避,你再次出山,踏上征途。不久后,却又败北于家中。既然下定决心,为何做的不决绝一些?最后还是沦为“逃”。不论怎样,但你一定要坚信,一切都会有的,你会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失败,但通过努力,最终还是会实现造福于人民的愿望。
从此你便一蹶不振,沉没在自己的“桃花源”里。“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而且任何事物的不存在必定都有它的理由——“桃花源”是你理想中的乐土,或许对他人来说就是一个小富即安,不思上进之地。殊不知光明是黑暗褪尽后的底色。
步履轻盈,你悄然离开,告别梦想,放弃最初的方向。不惊起一丝波澜,但我想对你说,世事并不黑暗,而逃避只是怯懦的选择,心存希望,总有一天梦想会实现。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6
他,逃离官场,远离世俗,隐逸山间,嗜酒如命。
他,就是陶渊明。
年幼时期,你家道中落,早年丧父,与母亲妹妹在外祖父家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却受到外祖父的熏陶,泛舟学海,攀登书山。
少年时期,你有着“猛志溢四海”的大志。满腔热血外出寻官,然而却屡屡受挫。做官三十年,只有无尽的烦闷和牢骚。于是你大笔一挥,写下《归去来兮辞》,甩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隐居田园,与世隔绝。
归隐后,你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虽困顿,却快乐。虽嗜酒如命,但才华横溢。于是今天的我们读到了《饮酒》二十首。
老年时期,你重病在身,但你对此也毫不在意,依然每日喝酒不断,倒也真是随性洒脱。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归去来兮辞》时,我仿佛听到了一生悠远的吟唱从天边传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7
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影响着自己,推动着自己前进的偶像。或许,他就像天使,在前方为我们指路。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他坚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标杆。
五柳先生,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的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明君子不会在黑暗、丑恶的现实中与权贵同流合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说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会被世俗与权势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远的像莲花一般清纯,不被环境所染指。君子对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特想法,更表明自己要在黑暗的现实中保留尊严而不被践踏。
君子对莲的态度和认知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低头,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困难面前应昂起头,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严。
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让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金钱,名利,富贵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学识才是我们的全部。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8
你生于繁华尽落,死于落虹归隐;你生于乱世之中,死于躬耕之里。你的一生如巍峨群山,时起时伏;如滔滔黄河,九曲连环;又如丝丝雾霭,缥缈淡泊。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是你少年时的志向,你胸怀大志,混迹宦海,却屡受轻视,不得重用,于是你发出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的感慨,后几进官场,几度失望。在沐浴过春雨,迎接过秋风的十三年官场打拼中,为了“大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你奋斗过,拼搏过,但换来的只是不断的失望。在彭泽任县令,当遇到傲慢的督邮时,你怒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后毅然辞官归隐,这就是你仕途的终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你心中的乐趣,你挣脱出世俗的漩涡,归隐入僻静的田园,你曾幻想过宁静和谐的桃花源,那里人民安乐,自给自足,那是你心中憧憬的地方;你曾居住在“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的陋屋中,却依旧忘我地读书,忘怀得失,安然自若;你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新、恬淡的意境笼罩在你的周围。是否也有那么一株菊花,像你一样,不奢求阳光,不奢求雨露,兀自傲立,远望南山。固守寒庐,看时空轮转,风卷云舒,享素月清辉播洒,骄阳金光笼罩,与雅菊青山相伴,这就是你——陶渊明!
你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诗文,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意境,一种如同清风拂面、清新而自然的意境,读了你的诗文总是会不自觉地感到心灵的放松,好似身处深谷幽涧,聆听着泉水叮咚……
你是历史上那一丝淡泊的雾霭,那一行巍峨的群山,是那一株菊花,在凡尘俗世间绽放着自己超脱的光辉!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9
在我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安平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从他《饮酒》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园田居》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多篇佳作中,都不难看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可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高风亮节的人,竟只想过着平淡的田园生活,是否太令人匪夷所思?太浪费人才?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固然是好,但只是一味的逃避现实,空有才华而无所作为,不知先生当时是否心有不甘?我认为,人活着就要有价值,要心有大志,面对困难迎风而上,勇于和官场的黑暗势力作斗争,让自己的能力用在为国家做贡献上,而不是只求自己的安乐。但人各有志,我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但是,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崇高品德依然令我敬佩不已。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人说,五柳先生读书,仅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不为求得名利,所以他的“不求甚解”正表现了他的志趣与气质。但是,我不禁要提出质疑,难道仔细认真的阅读就不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了吗?如果只是粗略的读,泛泛的读,“走马观花”般的读,怎么能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要点呢?又怎么能准确无误的理解内容和中心思想呢?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对知识不深入探究,只懂皮毛,学习也将只会是一知半解,无法获得多少本领。但陶渊明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求知精神,那股强烈读书的欲望,值得我们学习。
也许,正是因为陶渊明有着这种“领异标新”的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才使得他能名垂青史,留芳百世吧!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0
没有繁忙的政务,没有世俗的烦忧。不慕荣华,尽享田园。这正是陶渊明的写照。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便是陶渊明的作风。每当红日初升,他手捧诗书。吟诗作画,谈天论地。“不戚戚于贫贵,不汲汲于富贵。”他爱喝酒,喝酒也有别具一格的作风。朋友请他去喝酒,去了就喝,喝完就走。只求开心潇洒。这便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田园诗人。
早出晚归,在月光的追随下——“带月荷锄归”。早晨的露水沾在衣服上感到清凉与舒服——“夕露沾我衣”。过着这样的生活只求“但使愿无违”这难道不是人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吗?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一簇簇悠悠香菊在院里静放。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这时,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的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悠悠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就像孔子所说:“何陋之有?”
生活中带有宁静;内心中含有恬淡;体会悠闲自在的生活;品味生命的美好。像陶渊明一样超凡脱俗;像陶渊明一样悠闲自得;像陶渊明一样安贫乐道;过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自己的真,真无愧于你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的潇洒,清明。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1
寂静的山林中,一间破旧的草屋,几根参差不齐的树枝搭凑而成的篱笆凑成了一个小园子。园中,在秋风中吐露芬芳的菊花开的正艳,只见一人在园中菊花丛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开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语地似是叹息又似怡然自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真是惬意呀,说完,笑着走进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号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旦对知识有了新的领会,就会高兴的忘了吃饭。家中贫穷,以至于不避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吃不上饭的事也是时有发生。但他自己并不为此而感到伤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娱,颇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并不总依靠亲朋好友,时常也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然有时候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此中艰辛而又惬意的生活,依旧没有为那黑暗官场中的五斗米折腰。现在,他只是扛着锄头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惬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无杂树的桃花源就是他的梦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会。没有官场中的黑暗,没有世俗中的纷争,没有苦难,没有惶恐,只有朴实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远过着平和、宁静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搅,想着太守,官员报告此事,美丽的桃花源也会让其不复得路。五柳先生的梦想是美好的,与世无争的五柳先生不正适合于此地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五柳先生难道不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让我们走近秋风中的菊花中,找寻陶渊明的隐逸之感;走进终南山下的豆苗中,领会陶渊明的惬意之情;走近那美丽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读陶渊明与世无争的意境吧!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自命清高的陶渊明胸怀淡雅之愿,一卷书画,两袖清风地走了。而我总觉得,他是逃了。余秋雨说过:“不愿的,就是逃避。”其实,往往是逃不过的。可是,陶渊明却趁着酒疯,逃了!于陶渊明,我是不能妄加褒贬的。
夸吧,他自私、胆怯,只懂得逃避,不敢跳出来,做破旧立新的闯将;骂吧,又确实不敢鄙薄他那旷世的田园之作。于是,只借“五柳先生”来谈谈陶公。亲旧置酒而招之,先生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原本是一个无节制之人,且“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礼尚往来不要说,道一声谢又有何妨!搁至今日,那就是痴汉一个呀!“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能让人做何感想呢?你当然可以说,“他的精神是饱满的呀!”哼!一个只知“忘怀得失”,“着文章自娱”,对社会毫无价值的醉汉,你会说他精神饱满,可笑之极,可悲之极!试想,上下五千年,全社会都是五柳先生之类的闲云野鹤,社会何谈进步,小康如何迈进!
诗、词、歌、赋要其何用。课后要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我会说,他性格怪癖,不重小节,兴趣低俗,胸无大志!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生苦短,何不叱咤一回!由于历史,我们无法回头看,只是于这尚未涉世之年,于这远离城市的安静之处,大肆胡说,妄谈一回。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3
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用了落寞两个字评价他辞官归隐后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从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逐渐的思想产生了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励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祸连年不断,根本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
十三年的宦游生涯,对陶渊明来说,仅仅是一场噩梦,他的《归去来兮辞》写得再明确不过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心性与出仕的矛盾;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是心性与世俗的矛盾;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心性与时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况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理性抉择。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告别仕途,戡破宦海,归隐田园,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穷苦潦倒,但内心仍是甘之如饴。所以他是幸福的。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4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篇15
他建造房屋在深山里,有一次他邀请我去他家玩,因为在深山里,我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后来他拄着木棍,在野花丛中缓缓走出,他很瘦,那小眼珠中流露出一丝丝喜悦,我跟随着他漫步在那花海中,花随着风摆动,一丝花香飘出,我发现这里听不到远处的车马喧闹,感受不到喧嚣扰攘,这是宁静却不失一种大自然的活力。
到了他家,他的家在一处不深的小湖边,周围有几只牛在散步,陶渊明的家门外放着几坛他自己酿的酒,屋后有一棵桃树,开的正灿烂,一片桃花瓣飘到我的手心,一股香味流入心田,我随他进入他的屋中,屋子不大,里面却陈列齐全。陶渊明提议一起去摘菊花,我慢慢地走到东边的篱笆下,我抬头远望,南边的山映入眼帘,真美。
傍晚,我与陶渊明饮完酒后便告辞,他却坚持要来送我,我拗不过他,只能与他一起走。傍晚山间的云气十分美丽,若隐若现,几只飞鸟结伴归巢,在巢穴中是他们的孩子在等他们。
在这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我想要直观地告诉其他人,却忘记了该如何表达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