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死亡的不同称谓

答案好的话我会追加分数的!!!... 答案好的话我会追加分数的!!! 展开
 我来答
心理安逸
2012-08-17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2万
展开全部
(一)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三)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谓之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四)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五)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六)北京民间土语、俏皮话(非礼貌用语)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死亡的其他说法  坏人死了叫翘辫子或回老家,亲人或朋友死了叫去世,逝世,小孩子或未满18岁的死了叫夭折,突发死亡叫遇难,高僧之死叫坐化。

  崩: 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

  升霞: 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亦称(“登遇”)

  星驾: 是称天子之死。

  薨:诸侯、皇室成员、有爵位的官员死叫薨,唐代后仅二品官员死后才用薨;说法有薨落、薨奄、薨殁、薨殂、薨背、薨逝、薨谢等。

  卒: 称大史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

  不禄: 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

  于正厅东首,安心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时女子将

  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怙: 是自言父亲之死。 (怙是依靠的意思,失怙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恃: 是自言母亲之死。 (恃是依靠的意思,失恃就是失去了依

  赖。 《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

  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

  殉国: 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

  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孟子。·尽心》“天下

  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 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 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 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 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 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藏难: 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 称因人为伤害而死 (如被杀害)

  田径: 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 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

  逝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 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 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 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

  溺: 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夭: 称幼年人之死。

  困: 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 称饿死者。

  羽化: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苏拭《胡堑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弃养: 对父母去世约婉称。(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弃养。

  迁化: 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 “恕迁化而扬下令,魄

  放逸以飞。

  圆寂: 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磐: 称佛之死。

  见阎王: 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 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驾鹤西去:死的婉称。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撒手人寰指离开人间,即死亡。

  归西:也是死亡的意思。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6...0@qq.com
2012-08-17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死”之别称种种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人们对"死",自古至今都讳莫如深,为避讳起见,取了诸多别称。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如:
①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②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句中的"崩"、"崩殂"即指皇帝死亡。
③ 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薨"则指诸侯或有封爵的大臣之死。
④ 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⑤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
句中的"卒"古指大夫死亡或年老寿终。
现代人不像古代那样等级森严,但表现在对"死"的称谓上,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牺牲",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如:
⑥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就义",指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如:
⑦ 他从报上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几个月之前,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同志的信任》)
"殉道",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与此类似的还有"殉国"、"殉职"、"殉难"、"殉情"等。如:
⑧ 人民永远怀念着科学的英雄的殉道者。(《火刑》)
⑨ (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以上用词多用来表示对死者的褒扬。
而"一命呜呼"、"呜呼哀哉"、"吹灯拔蜡"、"回老家"、"玩儿完"等多含有贬义或讽刺意味。
在语体色彩方面,"逝世"专指长辈或可敬的人死去,带有庄重色彩,多用于书面;而"去世"使用范围较宽,指长辈或同辈的成年人死去,口语、书面都用。
另外,"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遇难"指因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瘐毙"指关在牢狱里的人因受刑或饥寒、疾病而死,"夭折"则指未成年而死。
其他对"死"的婉称有:百年之后、仙逝、仙游、升天、上天、归天、归西、归阴、老了、过去了、故去、过世、走、去等等。
而在佛教用语中,对僧尼之死又有别称,如"圆寂"、"涅盘"、"坐化"等
中国人关于死了还有个俗称:翘辫子。我对这俗语的来源有些模糊,大概是从清朝开始
流行的吧,那时候不论男女都留辫子。
补充:美国人俚语里对死的称呼:kick the bucket ,意思是踢水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丑ba怪do
推荐于2018-12-22 · TA获得超过2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0万
展开全部
常见:去世、过世、逝世、长眠、安息。
意外:遇难、丧身。
未成年而死:夭折。
高龄而死:登仙。
为国为民:牺牲、捐躯、殉国、殉职。
和尚死:圆寂、坐化、示寂、示灭、升天。
帝王死: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
对仇敌: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断气、完蛋、翘辫子、一命呜呼。
此外:卒、殁、疾终、溘逝、作古、弃世、下世、物故、厌世、弃养、损舍馆、弃堂帐、启手足、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909783.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董胤元
2012-08-17 · TA获得超过5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再补充几个驾鹤西游、逝、英年早逝、早夭、蹬腿、走了、过去了、没了、杀身成仁、杀身取义、就义、蹈死、赴死、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kwanghui
2012-08-17 · TA获得超过4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好多朋友给答案了.其实按死法,人物不同,有诸多不同的叫法,,最形象个人认为:挂了!!最牛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