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寒时节古人都做什么
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
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在大寒时节古人会做什么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大寒。大寒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日--21日交节。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虽然在冬至节气北半球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候,但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在冬至节气以后的小寒、大寒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是在大寒节气最冷,相信大家这几天都感觉到了。
既然是最冷的一天,古人会做什么?
一壶温酒,一炉火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冷冷的冬日喝下一杯温暖的热酒,整个人就从胃里暖到全身了。除了火锅,喝酒取暖自古有之。
烧炭取暖,神奇的椒房
我国是最早用煤炭的国家,用煤炭生火取暖是古代最普遍的方式。自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包括后来的土炕、火墙、竹火笼等,皆是在极寒天气之下,让人们顺利过冬的神器。
还有用花椒来御寒。“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在汉代的皇宫中,还有用花椒和着泥涂抹墙壁,再挂上锦绣壁毯、羽毛幔帐或铺上豪华的西域毛毯的“椒房殿”。“椒房”甚至后来还成了皇后的代称,这就是“椒房之宠”的由来。
大寒凿冰贮存,以待夏日清凉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大寒时节正是“三九天”时期,正所谓“三九、四九冰上走”。古代没有冰箱,后来即使用硝石制冰也没法普及,所以古人一般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采集冰块存入冰窖中,夏日就可以取出来使用了。寒日采冰的做法从商周一直延续至明清,周代采冰在腊月初,明清采冰在大寒前后的三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