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英汉对比分析在翻译中的运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彼此存在很大差异。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郭建中先生《中国人的家庭》译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了在翻译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译文,达到“动态对等”。
关键词:英汉对比 翻译 动态对等
1. 引言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前者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后者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诸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色鲜明。恩格斯曾说: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帮助的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冯锦、杨平,2004)
张培基(1982)把翻译定义为“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1985)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由此可见,翻译涉及到双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的对比和转换,自然,对比语言学对于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它有关领域。”(许余龙,1989)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能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从而获得理想的译文。
由郭建中教授译注并载于《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2期的《中国人的家庭》,是一篇上乘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郭教授精湛的翻译技能,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也由此可见一斑。笔者拟以此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英汉对比分析在翻译中的运用。
2.《中国人的家庭》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
中国人的家庭
(1)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是神圣的。(2)因此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
(3)从前,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很多人生活在一起,有的家庭四世同堂――四代人住在一起。(4)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5)在这个小社会里等级分明,辈分最高者地位最高。(6)在封建时代,几十口人甚至上百口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纪律约束是不行的。(7)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8)封建社会的家规就是一个家庭的法律,在家里丈夫打妻子,父亲打儿子是合法的,别人无权干涉。(9)儿女们的生活包括婚姻都由家长主宰。(10)每个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宗祠,在那里供奉着这个家族的祖先。(11)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自己的祖先增光。
(12)现在情况不同了。(13)封建式的大家庭解体了,以小家庭为主。(14)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但是人们对家庭的依恋却依然如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人之常情。
The Chinese Family
Families are sacred to the Chinese. Chinese people, wherever they may be, are strongly attached to their families.
In the old days, Chinese people preferred to live in extended families with up to four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 An extended family was a small society in which everyone has his own place by seniority in the hierarchy. In feudal times it was impossible for large members of people to live together without restraints being placed on their behavior. As the saying goes, “A state has its law and a family its regulations.” In feudal times family regulations are laws in a family in which husbands dominated their wives and fathers their children, including their choice of spouses. No one had the right to interfere if a husband beat his wife or a father beat his son, for these actions were regarded as legal. Every clan set up its ancestral temple where their ancestors were enshrined and worshipped, and it was the duty of every family member to add to the prestige of the family.
Now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feudal extended family has given way to the nuclear family, and its life style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However, the Chinese have as strong a sentimental attachment for their families as ever. So, it is quite natural and normal for people “to miss
all the more their family members during festivals”.
3. 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中国人的家庭》译文
3.1 词汇选择
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经验往往是不同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对同一客观事物或思想,两种语言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词汇是语篇的基本单位,在这一结构层次上,翻译者要根据特定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注意区分词义的引申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切忌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对译。
如原文中第(3)句“从前,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及第(13)句“封建式的大家庭解体了,以小家庭为主”。一看到“大家庭”和“小家庭”,初学者会马上译成“big family” 和“small family”。殊不知在英语中,相当于汉语所讲的“大家庭”和“小家庭”的概念,分别是“extended family” “nuclear family”。《朗文当代英语辞典》(1995)给出如下定义:Extended family: a family group that consists not onl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but also of grandparents, aunts,uncles etc.; Nuclear family: a family unit that consists only of husband,wife and children. 而big family 一般是指多子女的家庭。I have a big family to support意为“要养活好多子女”,而不是“要养活一个大家庭”。Nuclear family 曾经译为“核心家庭”,从英语的定义看,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家庭”,就不必用“核心家庭”了。因此,一个nuclear family(小家庭)也可以是一个big family (多子女家庭)。再看原文第(10)句“每个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宗祠……”。这里“大家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就不是“extended family”了。根据中国的习俗,这里的“大家庭”是指同一姓氏的家族。相对应的英语词汇应是clan: a large group of families that often share the same name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1995))。
此外,原文第(2)句“因此中国人无论走到那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中“忘不了”,译文没有简单地译为can not forget, 而译为are strongly attached to , 更符合中国人对家庭依恋的情怀。
3.2 句法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句子差异,最大的莫过于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而英语造句则主要采用形合法。王力先生(1990)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意合”(parataxis) 也称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汉语重意合,是一种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语言,以神驭形,结构松弛,多是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单句,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形合”(hypotaxis)又称“显形”(explicitnes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英语重形合,遣词造句讲究逻辑性,最忌流散疏松,而必须借助连接词、关系词、指代词等手段来凸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形摄神。
汉语的意合特点和英语的形合特点对英汉互译有诸多启示。汉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没有形式上的体现,但将汉语句译成英文时,句与句之间则常常需要关联词,否则会影响意义的传达。相反,在英译汉时,就不一定要将文中的关联词全部译出,过分使用关联词会让汉译文很拗口。介词是英语形合的手段之一,在英语中使用频繁,汉语中很多的动词都可以用英语的介词来表达。(范红升,1996)
纵观原文,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典型的以意合法组织起来的短文,全篇多是简单句,且句与句之间很少有关联词,没有明显的衔接手段。如原文第(3)句是几个简单句复合而成的,真正体现了汉语“竹节形”的特点。译文将“从前”后面的几个简单句合而为一,还使用了介词in, with up to, under, 使整个句子结构非常严谨,读起来也很流畅。又如原文第(4)、(5)句,译文将其处理为一个复合句,“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译为主句,紧接其后有一个“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限定“小社会”,还添加了介词by, in, 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重复,使译文非常简洁,另一方面也符合英语“葡萄形”句法结构。第(10)句的处理和第(4)、(5)句相似,但将第(11)句译为和(10)句译文并列,也符合英语句法特点。译文对原文(13)、(14)、(15)句的处理也值得我们注意。译文将第(13)、(14)句的转折关系译出来了,但句序稍有变化。原文(13)、(14)、(15)句隐含因果关系,译文添加了连接词so, 将其凸显出来了,使读者一目了然。
3.3 语篇结构
黄国文(1988)在《语篇分析概要》中给语篇下的定义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短可长,短的三言两语,长的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关键是意义完整,前后连贯,自成体系。“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衔接和连贯都是汉语和英语的基本特征。两者在衔接手段上都包括照应、省略、连接、词汇等。照应是指应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同级比较词,以免重复累赘。词汇手段是指同义、近义反复,亦称同现关系,即是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的运用。但英汉语在这些衔接手段的运用上有所不同,翻译时不可亦步亦趋,应根据各自的语言习惯予以调整。
原文第(1)、 (2)句, “中国人”和“家庭”各重复一次,译文也采用了重复原词的方式. 但原文第(3)句中,“家庭”重复了一次,译文则以介词短语处理,family只出现一次。原文第(4)、(5)句,“小社会”重复一次,而译文用in 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避免了原词重复。又如原文第(10)、(11)句, “那里”属指示代词照应, 译文以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灵活处理,更符合英语习惯。“祖先”重复一次, 但译文根据上下文处理为the family。由此可以看出译文没有拘泥于原文,而是根据英语习惯适当调整, 因而读来自然流畅。
4. 结语
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 提倡翻译“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一词表示这是两种关系的对等: 一边是原文对原文的接受者;另一边是译文对译文的接受者。同样的信息,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金�,1998) 。翻译要达到“动态对等”,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对源语和译语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把握源语和译语的特点和精神风貌。本文以郭建中教授《中国人的家庭》译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了在翻译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译文,达到“动态对等”。
参考文献:
[1]冯锦,杨平.英汉对比分析与翻译教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7.
[2]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3]巴尔胡达罗夫. 语言与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4]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5]郭建中译注.中译英:中国人的家庭[J]. 上海科技翻译,2001,(2).
[6]朗文当代英语辞典[Z].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范红升.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特点对翻译的启示[J].福建外语,1996,1.
[8]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金�. 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关键词:英汉对比 翻译 动态对等
1. 引言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前者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后者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诸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特色鲜明。恩格斯曾说: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帮助的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冯锦、杨平,2004)
张培基(1982)把翻译定义为“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1985)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由此可见,翻译涉及到双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的对比和转换,自然,对比语言学对于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比语言学的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它有关领域。”(许余龙,1989)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能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从而获得理想的译文。
由郭建中教授译注并载于《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2期的《中国人的家庭》,是一篇上乘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郭教授精湛的翻译技能,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也由此可见一斑。笔者拟以此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英汉对比分析在翻译中的运用。
2.《中国人的家庭》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
中国人的家庭
(1)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是神圣的。(2)因此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
(3)从前,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很多人生活在一起,有的家庭四世同堂――四代人住在一起。(4)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5)在这个小社会里等级分明,辈分最高者地位最高。(6)在封建时代,几十口人甚至上百口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纪律约束是不行的。(7)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8)封建社会的家规就是一个家庭的法律,在家里丈夫打妻子,父亲打儿子是合法的,别人无权干涉。(9)儿女们的生活包括婚姻都由家长主宰。(10)每个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宗祠,在那里供奉着这个家族的祖先。(11)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自己的祖先增光。
(12)现在情况不同了。(13)封建式的大家庭解体了,以小家庭为主。(14)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但是人们对家庭的依恋却依然如故。“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人之常情。
The Chinese Family
Families are sacred to the Chinese. Chinese people, wherever they may be, are strongly attached to their families.
In the old days, Chinese people preferred to live in extended families with up to four generations under the same roof. An extended family was a small society in which everyone has his own place by seniority in the hierarchy. In feudal times it was impossible for large members of people to live together without restraints being placed on their behavior. As the saying goes, “A state has its law and a family its regulations.” In feudal times family regulations are laws in a family in which husbands dominated their wives and fathers their children, including their choice of spouses. No one had the right to interfere if a husband beat his wife or a father beat his son, for these actions were regarded as legal. Every clan set up its ancestral temple where their ancestors were enshrined and worshipped, and it was the duty of every family member to add to the prestige of the family.
Now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feudal extended family has given way to the nuclear family, and its life style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However, the Chinese have as strong a sentimental attachment for their families as ever. So, it is quite natural and normal for people “to miss
all the more their family members during festivals”.
3. 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中国人的家庭》译文
3.1 词汇选择
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所处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经验往往是不同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对同一客观事物或思想,两种语言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词汇是语篇的基本单位,在这一结构层次上,翻译者要根据特定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注意区分词义的引申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切忌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对译。
如原文中第(3)句“从前,中国人喜欢大家庭……”及第(13)句“封建式的大家庭解体了,以小家庭为主”。一看到“大家庭”和“小家庭”,初学者会马上译成“big family” 和“small family”。殊不知在英语中,相当于汉语所讲的“大家庭”和“小家庭”的概念,分别是“extended family” “nuclear family”。《朗文当代英语辞典》(1995)给出如下定义:Extended family: a family group that consists not onl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but also of grandparents, aunts,uncles etc.; Nuclear family: a family unit that consists only of husband,wife and children. 而big family 一般是指多子女的家庭。I have a big family to support意为“要养活好多子女”,而不是“要养活一个大家庭”。Nuclear family 曾经译为“核心家庭”,从英语的定义看,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家庭”,就不必用“核心家庭”了。因此,一个nuclear family(小家庭)也可以是一个big family (多子女家庭)。再看原文第(10)句“每个大家庭都有自己的宗祠……”。这里“大家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就不是“extended family”了。根据中国的习俗,这里的“大家庭”是指同一姓氏的家族。相对应的英语词汇应是clan: a large group of families that often share the same name (《朗文当代英语辞典》(1995))。
此外,原文第(2)句“因此中国人无论走到那里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中“忘不了”,译文没有简单地译为can not forget, 而译为are strongly attached to , 更符合中国人对家庭依恋的情怀。
3.2 句法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句子差异,最大的莫过于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而英语造句则主要采用形合法。王力先生(1990)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意合”(parataxis) 也称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汉语重意合,是一种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语言,以神驭形,结构松弛,多是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单句,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形合”(hypotaxis)又称“显形”(explicitnes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英语重形合,遣词造句讲究逻辑性,最忌流散疏松,而必须借助连接词、关系词、指代词等手段来凸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形摄神。
汉语的意合特点和英语的形合特点对英汉互译有诸多启示。汉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没有形式上的体现,但将汉语句译成英文时,句与句之间则常常需要关联词,否则会影响意义的传达。相反,在英译汉时,就不一定要将文中的关联词全部译出,过分使用关联词会让汉译文很拗口。介词是英语形合的手段之一,在英语中使用频繁,汉语中很多的动词都可以用英语的介词来表达。(范红升,1996)
纵观原文,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典型的以意合法组织起来的短文,全篇多是简单句,且句与句之间很少有关联词,没有明显的衔接手段。如原文第(3)句是几个简单句复合而成的,真正体现了汉语“竹节形”的特点。译文将“从前”后面的几个简单句合而为一,还使用了介词in, with up to, under, 使整个句子结构非常严谨,读起来也很流畅。又如原文第(4)、(5)句,译文将其处理为一个复合句,“一个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译为主句,紧接其后有一个“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限定“小社会”,还添加了介词by, in, 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重复,使译文非常简洁,另一方面也符合英语“葡萄形”句法结构。第(10)句的处理和第(4)、(5)句相似,但将第(11)句译为和(10)句译文并列,也符合英语句法特点。译文对原文(13)、(14)、(15)句的处理也值得我们注意。译文将第(13)、(14)句的转折关系译出来了,但句序稍有变化。原文(13)、(14)、(15)句隐含因果关系,译文添加了连接词so, 将其凸显出来了,使读者一目了然。
3.3 语篇结构
黄国文(1988)在《语篇分析概要》中给语篇下的定义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短可长,短的三言两语,长的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关键是意义完整,前后连贯,自成体系。“语篇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衔接和连贯都是汉语和英语的基本特征。两者在衔接手段上都包括照应、省略、连接、词汇等。照应是指应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同级比较词,以免重复累赘。词汇手段是指同义、近义反复,亦称同现关系,即是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的运用。但英汉语在这些衔接手段的运用上有所不同,翻译时不可亦步亦趋,应根据各自的语言习惯予以调整。
原文第(1)、 (2)句, “中国人”和“家庭”各重复一次,译文也采用了重复原词的方式. 但原文第(3)句中,“家庭”重复了一次,译文则以介词短语处理,family只出现一次。原文第(4)、(5)句,“小社会”重复一次,而译文用in 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避免了原词重复。又如原文第(10)、(11)句, “那里”属指示代词照应, 译文以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灵活处理,更符合英语习惯。“祖先”重复一次, 但译文根据上下文处理为the family。由此可以看出译文没有拘泥于原文,而是根据英语习惯适当调整, 因而读来自然流畅。
4. 结语
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 提倡翻译“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一词表示这是两种关系的对等: 一边是原文对原文的接受者;另一边是译文对译文的接受者。同样的信息,用两种不同语言表达,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金�,1998) 。翻译要达到“动态对等”,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对源语和译语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准确把握源语和译语的特点和精神风貌。本文以郭建中教授《中国人的家庭》译文为例,从词汇选择、句法差异和语篇结构三方面,说明了在翻译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理想的译文,达到“动态对等”。
参考文献:
[1]冯锦,杨平.英汉对比分析与翻译教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7.
[2]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3]巴尔胡达罗夫. 语言与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4]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5]郭建中译注.中译英:中国人的家庭[J]. 上海科技翻译,2001,(2).
[6]朗文当代英语辞典[Z].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范红升.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特点对翻译的启示[J].福建外语,1996,1.
[8]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金�. 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