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考古发现最早的论语在什么时候?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论语》一书,是战国时期编成,大家都这么看。但战国时期的《论语》不一定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有些话可能在今本之内,有些话可能在今本之外,而且有好多不同的传本。当时的《论语》是什么样,因为没有出土发现,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孔子死后,春秋末年和战国早期,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非常活跃,战国中期以来,古书经常引用《论语》,比如《孟子》,就有12条引文和今本《论语》相近。
参考资料: chinaconfucius.org/ReadNews.asp?NewsID=1221&...&SpecialID=0 - 29k - 2008年2月17日
2016-08-29
展开全部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有三种版本:“《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鲁》二十篇,《传》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鲁论》,20篇。“《鲁》二十篇,《传》十九篇”。这也就是现在所能读到的本子。
《齐论》,22篇。多出《问王》(或说是《问玉》)和《知道》二篇。
《古论》,21篇。出孔子壁中,《子张》有2篇。
《鲁论》和《齐论》都有师传。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教授《论语》,以《鲁论》为主,《齐论》辅之,称《张侯论》。由于张禹地位尊贵,所以他的本子被“立于学官”,为当时一般儒士所尊奉。东汉末年,郑玄“校鲁论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经典释文·叙录》)。今本《论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本子:《鲁论语》为鲁人所传,共二十篇,今《论语》的篇章即依此而定;《齐论语》为齐人所传,比《鲁论语》多《问王(玉)》、《知道》两篇,共二十二篇;《古论语》相传出于曲阜孔子住宅壁中,它把《尧曰》的“子张问于孔子”以下另分一篇,称为《子张》,与《论语》原《子张》篇同名,故有《子张》两篇,实为二十一篇。这三种本子除了篇数不同外,在章次、文字和解说上都有出入。西汉成帝之师张禹先学《鲁论》,后学《齐论》,对齐、鲁两派择善而从。张禹封安昌侯,所以他的本子称为《张侯论》,盛行于汉代。汉末郑玄也根据《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为之作注。三国时何晏汇集汉魏各家注解,作《论语集解》,现在流传的就是何晏的注本。
《鲁论》,20篇。“《鲁》二十篇,《传》十九篇”。这也就是现在所能读到的本子。
《齐论》,22篇。多出《问王》(或说是《问玉》)和《知道》二篇。
《古论》,21篇。出孔子壁中,《子张》有2篇。
《鲁论》和《齐论》都有师传。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教授《论语》,以《鲁论》为主,《齐论》辅之,称《张侯论》。由于张禹地位尊贵,所以他的本子被“立于学官”,为当时一般儒士所尊奉。东汉末年,郑玄“校鲁论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经典释文·叙录》)。今本《论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本子:《鲁论语》为鲁人所传,共二十篇,今《论语》的篇章即依此而定;《齐论语》为齐人所传,比《鲁论语》多《问王(玉)》、《知道》两篇,共二十二篇;《古论语》相传出于曲阜孔子住宅壁中,它把《尧曰》的“子张问于孔子”以下另分一篇,称为《子张》,与《论语》原《子张》篇同名,故有《子张》两篇,实为二十一篇。这三种本子除了篇数不同外,在章次、文字和解说上都有出入。西汉成帝之师张禹先学《鲁论》,后学《齐论》,对齐、鲁两派择善而从。张禹封安昌侯,所以他的本子称为《张侯论》,盛行于汉代。汉末郑玄也根据《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为之作注。三国时何晏汇集汉魏各家注解,作《论语集解》,现在流传的就是何晏的注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论语》一书,是战国时期编成YIGONGYOUSANBEN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