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怎么读
谒的读音:yè。
谒字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它的本义是拜见、进见的意思。在古代,谒字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前往宫殿、府邸、寺庙、陵墓等处拜见贵族、官员、神灵或先祖的情况。在历史上,谒字也常被用于形容人们向神仙、鬼神祈求保佑、降福的行为。
除了本义,谒字在文学、历史、宗教等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古代文学中,谒字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向神仙、鬼神祈求保佑、降福的行为,如《左传》中的“有事于太庙,谒于上帝”,《楚辞·九叹》中的“谒玄黄以输积思”等。
除了以上应用,谒字还具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和用法。例如,谒字可以表示告状、请求的意思,如《史记》中的“因直谒欲有言,请得见”,《汉书》中的“谒冤不得直,自杀以明志”等。
此外,谒字还可以表示进见的原因、目的等,如《左传》中的“有事于太庙,谒于上帝,以配祖考”,《汉书》中的“遣使者斋金玉驷,诣阙贡职,自请海内大定,天子乃许之”等。
总之,谒字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汉字。它在古代文学、历史、宗教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谒字也具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和用法,如告状、请求、进见的原因、目的等。
谒的历史起源:
谒至少在秦末汉初就已出现了。《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沛县当亭长时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到吕公家去贺喜,因为没有带钱而不得上堂入座,便假装“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这“诣”就是汉代的名片。
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发现的东吴将军朱然墓中出土了三枚谒。这三枚谒是用木片做成的,长24.8厘米,合汉代1尺,宽9.5厘米,厚3.4厘米,谒面顶部中央写一个“谒”字,右边直行墨书:“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扬朱然再拜”,谒面有一大片空白,这就是书写贺礼钱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