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及矫正

 我来答
牛增勤
2012-08-21 · TA获得超过56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8万
展开全部
一、小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人情绪的变化,常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真正是天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要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勇敢面对,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4.人际关系紧张。
与好朋友(或者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人之间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同时,要通情达理,乐观向上,要时时处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5.考试焦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特别对我们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
二、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做多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有意地让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心理紧张。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小学生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心。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硕果。自信心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变得不相信自己,那后果怎样,别人叫你唱支歌,你却说:“我不行,唱不好。”不管什么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不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件事。而自信的人,别人叫他弹首曲子,他大胆地走上前,充满自信地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f65b3c
2012-08-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经常做体育锻炼,多与人交往,多看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叫abs
2012-08-21 · TA获得超过2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以下特点:
⑴智力正常。指的是智力结构健全,智力的五种基本因素必须具有中等水平以上。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能在成人的点拨下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中年级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符合规则的推理;高年级学生应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上有所表露。
⑵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健康标准。指的是个体有积极向上、敢于面对现实并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愿意上学读书,适应学校生活,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应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较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能较快地适应陌生的环境。高年级学生还应初步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
⑶情绪稳定而愉快。指的是以积极地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等情绪,具不应反复无常。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应当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中高年级学生的情绪应开始比较稳定,情绪体验较为丰定,且能较长时间地处于轻松和愉快的状态。
⑷了解自己,不断认识自我。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有恰当的估计,并能正确对待,扬长避短。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能了解自己十分明显的缺点;中年级学生应能对自己作出较恰当的评价;高年级学生应有自我完善的欲望、有初步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⑸人际关系和谐。指的是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人相处时,积极地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基本要求为:低年级学生应合群、乐群;中年级学生应愿意与成人交往;高年级学生应有较强的社交欲,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并开始能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2、小学生心理偏差的表现形式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①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②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③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④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3、小学生心理偏差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偏差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总体而言造成小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①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②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③学生心理因素。目前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如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吵闹。
④教育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他们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偏差的矫正策略
开展心理健康矫正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⑴ 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完整的“健康观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狭隘地指肉体的强健。换句话说,它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在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心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地关注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识。
⑵ 教会学生运用心理保健的方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应用心理保健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获得心理平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转移法: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痛苦的学生,要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②渲泄法: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
③压抑法:当忌恨念头产生时,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自己压抑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
⑶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一、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自信心是人自身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们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要培养自信心,就必须消除自卑感,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
②正确表现自己。有自卑性格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大的事情,即使只是很“小”的事,也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任何成功都会产生肯定自我、增强自信的作用。
③正确对待失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要想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却会随处而遇,对此应当持以平常之心。
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个体的少年儿童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学习的困难、社交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它会给人带来失望、压抑、沮丧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反应。
①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②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 在前进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时,要及时调整。
③化压力为动力。 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地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
④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失败乃成功之母”,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三、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交往与合作,二者具有重合之处,即都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联系。交往与合作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而显得必不可少。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
① 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
② 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人。
③消除偏见或成见。
④克服羞怯。羞怯是交往困难者的最根本间题,有这方面问题的人经常游离于人际交往的圈外。此类人应逼迫自己克服羞怯,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取成功体验。
⑤加强个性修养。在学校教育中,主要应当对学生培养以下五种有利于交往与合作的品质:豁达大度、克制忍让、温和亲切、正直诚实、委婉含蓄。
⑷ 建立心理健康偏差学生档案。
建档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跟踪观察,积累资料,明确学生心理偏差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同时也为今后其他学生的教育积累经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档案材料积累不能成为教师关于心理健康偏差学生的一本“黑帐”,要把学生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困惑以及行为上一时的冲动等等看成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不能动不动将其归因为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对于有自卑情结的学生,对其过激行为一定要“冷处理”,不可以“暴”制“暴”;对于“娇”“骄”两气严重的学生,则不能一味地鼓励和赞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必须让学生明白,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甚至是更高层次的爱。
(5)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感染学生。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无论是境遇顺利还是遭受挫折,在学生面前始终都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以满腔的热情坚持工作。对待学生总是要满面笑容,以乐观的精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流露出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希望,真诚的信任,殷切地期望他们不断进步。反之,如果教师经常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良的心境,反常的态度,对学生丧失信心,或是声色俱厉,威胁、恐吓,就有可能损害学生健康的心理。
总之,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归根结蒂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之中,教师应该以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感染和引导学生,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巧,要扮演好“心理学者”的角色,要成为学生行为的“矫正专家”,在情感上沟通,在精神上勉励,让学生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做人。
【几点思考】
1、小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影响纪律,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冷静的分析其失控的原因,予以真诚的关心帮助。
2、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往往和其性格有关,适当地进行冷处理,采取单独谈心、单独辅导,方能使其心悦诚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意见。
3、在学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及时引导纠正,使其继续平稳地向期望的水平发展下去。
4、要抓住行为不良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适度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在班级的威信,促使其尽快克服自身的缺点,自信地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