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发展前景?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4-09
展开全部
变压器行情
目前传统变压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新的配电变压器标准的出台,将对变压器市场起到约束和引导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传统变压器的产能扩张将受到抑制,节能型、智能型的变压器市场空间将扩容。国内具备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变压器制造实力,以及110千伏以下生产能力的变压器企业总产能约30亿千伏安,而市场年需求量目前不超过13亿千伏安,产能过剩情况严重。调查显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变压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约为20%,两三年前约为8%,目前500千伏以下产品的平均利润率仅在2%~3%,不少企业走进负利率时代。在招投标市场上,国内电力行业招标时多采用最低价竞标的方式,也导致了设备生产企业的降价竞争,部分变压器产品最终售价只有原材料成本的80%。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惨烈,中标价低于成本价,国内变压器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今年三季度的利润率同比下降46%,很多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一大批配电变压器企业,甚至出现了牺牲产品质量而去恶意竞争的局面随着政府对节能型、智能化的配电变压器产品的鼓励与支持,节能变压器市场的空间将出现大幅扩容。目前,发达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情况是:在设计与制造领域,90%以上的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产品数据库技术PDM;在管理和经营领域,普遍围绕因特网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战略。所以,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时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已成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变压器制造企业的主要用户是电力部门,我们很多变压器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只要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就可以发展,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信息意识淡薄的观点,严重影响了变压器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企业信息基础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投人不足、电子商务应用少。实际上,变压器绝大多数变压器制造企业存在下列问题:市场反映慢,客户经常抱怨,营销有漏洞信息时代,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反映快慢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变压器制造企业品种多、规格多,如果不建立销售信息系统,就很难处理大量的产品和客户信息,使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客户满意。也很难及时、有效地对销售人员和客户进行管理,从而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并减少业务人员挪用公款及个别信誉低的客户欠帐、赖账的漏洞。交货不及时现象普遍,合同履约率不高最近几年由于电力紧张,变压器需求量增加,变压器制造企业订货量普遍增加。但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企业交货不及时现象突出,合同按时履约率低。这里面既有生产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流动资金不足的原因,还有近两年受硅钢片供应紧张影响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交货不及时受生产能力影响最大。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生产能力真正不足,往往是生产能力没有平衡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水平较低在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和利用Excel计算电磁方案的多,而真正意义上利用计算机程序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少。采用三维CAD设计就更少了。只有真正意义上的CAD,才能有效降低设计成本和提高设计效率并保证设计质量。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产品一次合格率低由于质量系统不完善,IS09001质量保证体系未能得到真正贯彻,除济南西门子等个别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实施六个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所以变压器成品试验一次合格率低,大多低于三西格玛质量水平,所以返工现象多,质量成本居高不下。三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的缺陷率为0.27%,即合格率为99.73%,更不用说六个西格玛质量水平了,它要求的缺陷率为百万分之三点四,几乎是零缺陷。应收帐款及库存占用资金比例较大,流动资金紧张由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近两年变压器价格上扬,再加上订货量增加,很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从企业内部来看,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原因很多是应收帐款和库存占用资金比例较大,致使现金流量不足。供应管理水平低很多变压器制造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供应关系,没有双赢思维,甚至基本的业务程序都不健全,如缺少合同等,使供应工作漏洞多,容易给公司造成损失。采用供应链管理的几乎没有。借助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信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改变企业的组织方式与管理模式,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做到决策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子工业协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对中国变压器产业发展情况、行业政策改革情况、变压器行业的发展环境情况,变压器行业供需情况、变压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报告还对变压器相关行业做了深入探讨,重点分析了变压器行业的市场情况与发展趋势,并对变压器行业优势企业做了透彻研究。本报告是变压器行业及相关企业和单位、计划投资于变压器行业的机构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变压器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变压器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市场策略的必备的精品。
modelmagice
2014-07-30 · TA获得超过31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07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06万
展开全部
变频器作为工控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安装在电机前端以实现调速和节能。高压变频器后端主要拖动风机、水泵类负载,实际节电效果达30%~60%,未来该行业市场发展将受益于大中型项目改造。低压变频器与控制层和执行层设备共同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专用变压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变频器行业将会趋向节能、多元化发展,其未来发展将受益于制造业装备升级。
从整体看,我国变频器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市场极具诱惑力,潜在容量十分可观,不断吸引着行业新参与者进入,而现有市场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发展日渐成熟,未来的资源掠夺、市场争战将是必然。随着技术上不断进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逐渐提升,加上服务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厂家的竞争力将愈加强大。
从需求方面看,变频器也正逐渐走向多元化,通用型、专用型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此外,变频器厂商也更多关注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积极寻求更大的突破,使得变频器在恶劣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工作,并确保使用安全和用户的正常生产。
我国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主要电机设备为满足运行中的最高功率要求,输出功率经常有很大的设计冗余,若使用机械调速能量被大量浪费在阀门和风门挡板上。变频技术通过电力电子控制完成调速,在后端拖动电机使其转速变化范围增大,频率高时效果更为明显。风机水泵类负载最适宜安装变频器节能,相比低压变频,高压技术在细分行业使用更为广泛。
有关专家对比了电气设备中几种主要节能产品的效果,其中变频器效率高达30%~60%,使用时只需加装在电机前端,对原有设备改动较小。
节能环保推广是推动我国变频器行业发展的动力,变频技术也正处于从调速到节能的转变过程。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制造装备升级和工业节能环保,确立了未来行业发展仍将走调速节能并举的路径。预计低压变频器以自动化改造和进口替代为主线,国内企业将重点发展控制和驱动技术;高压变频器依托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下游仍以电力、冶金、水泥等的大型工业设备改造为主,竞争加剧将刺激高性能产品国产化提速。
想获得更多关于变频器行业的信息,前瞻产业研究院为您提供了一系列关于这个产业的分析报告,内容涵盖了未来5至10年变频器行业市场前景的预测,例如“2014-2018年中国变频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守株待兔gp
2013-11-29 · TA获得超过64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12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482万
展开全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干式变压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入超过3000亿元用于交流特高压建设,2015年将形成以“三纵三横”为核心的“三华”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新增特高压变电站38座、变电容量2.6亿千伏安,新建特高压交流线路2.6万公里;开发15项直流工程,总换流容量2.3亿千瓦,线路全长2.5万公里。
同时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将优先发展长距离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是中国2020年前电网发展的主题,中国由于电力资源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均衡,将优先发展特高压输电,按照国网与南网的规划,2020年前特高压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其中国网投资6330亿元。
近年来,全球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现已成为国际第二大市场。尤其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加快西电东送、南北互供、跨区域联网等工程的建设,带动了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未来几年,干式变压器制造行业又将迎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弋游精灵2012
2012-08-28 · TA获得超过10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1万
展开全部
可能会朝:高温超导方向发展。
追问
能更具体一点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