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官职介绍
写小说需要提及主人公的官职状况,因小说描绘的是汉代,所以请教汉代的官职称谓及具体品阶。1.需要汉代官阶(从1品官到4品官的官阶)2.汉代将军的命名(如伏波将军马援是否为固...
写小说需要提及主人公的官职状况,因小说描绘的是汉代,所以请教汉代的官职称谓及具体品阶。1.需要汉代官阶(从1品官到4品官的官阶)2.汉代将军的命名(如伏波将军马援是否为固定的命名还是皇帝可以随便给将军起个名字就叫伏波)3.爵位太尉周勃的绛侯属于哪个爵位?(亭侯?乡侯?还是更高?最好连爵位的命名方法都介绍一下)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代官职表
三公: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大司徒司徒)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
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又称:太常)
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又称:郎中令)
3、卫尉(掌帝之警卫)
4、太仆(掌国之车马)
5、廷尉(掌国之刑狱)(又称:大理)
6、大鸿胪(掌国之外事、外交)(又称:典客、大行令)
7、宗正(监督帝之亲属)
8、大司农(掌国之财政、农业)(又称:治粟内史)
9、少府(理帝之私人财务)
列于九卿
执金吾(又称:中尉)(掌管京师治安)
将作大匠(又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廷土木建筑)
以上三公九卿的名号在秦汉间沿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三公: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大司徒司徒)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
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又称:太常)
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又称:郎中令)
3、卫尉(掌帝之警卫)
4、太仆(掌国之车马)
5、廷尉(掌国之刑狱)(又称:大理)
6、大鸿胪(掌国之外事、外交)(又称:典客、大行令)
7、宗正(监督帝之亲属)
8、大司农(掌国之财政、农业)(又称:治粟内史)
9、少府(理帝之私人财务)
列于九卿
执金吾(又称:中尉)(掌管京师治安)
将作大匠(又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廷土木建筑)
以上三公九卿的名号在秦汉间沿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展开全部
估计楼主想要的是军职吧
太尉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四征(征西、征北、征东、征南)将军
四镇(似上)将军
四平(似上)将军
四安(似上)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杂号将军(伏波将军马援就是这一类,一般是根据出征的地点或者出征的兵种命名,像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是出兵贰师,度辽将军就是出兵辽东,楼船将军就是水军司令了)
这都属于高级将领了。
东、西、南、北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校尉
都尉
都伯(军侯),似团营级的,主人公发家首选
屯长
什长
伍长
汉代的官职等级还是很严格的,像曹操当初期望得征西将军就已经很高了,不像南北朝官职那么泛滥
爵位在汉代只有王侯两大类,侯又分列侯和关内侯(列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关内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依次是:
诸侯王(刘姓)
列侯
侯(周勃就是这一类,名字多半是封地的地名,像留侯张良封于留,绛侯封于绛,不是像后世那样起名具有一定的含义的)
乡侯 (武乡侯诸葛亮,蜀汉的封号,具体在哪里不清楚)
亭侯 (汉寿亭侯关羽,汉庭的正统封号,封于荆州汉寿即现公安附近)
关内侯
关内侯一般没有封号,子孙降级继承
太尉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四征(征西、征北、征东、征南)将军
四镇(似上)将军
四平(似上)将军
四安(似上)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杂号将军(伏波将军马援就是这一类,一般是根据出征的地点或者出征的兵种命名,像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是出兵贰师,度辽将军就是出兵辽东,楼船将军就是水军司令了)
这都属于高级将领了。
东、西、南、北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校尉
都尉
都伯(军侯),似团营级的,主人公发家首选
屯长
什长
伍长
汉代的官职等级还是很严格的,像曹操当初期望得征西将军就已经很高了,不像南北朝官职那么泛滥
爵位在汉代只有王侯两大类,侯又分列侯和关内侯(列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关内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依次是:
诸侯王(刘姓)
列侯
侯(周勃就是这一类,名字多半是封地的地名,像留侯张良封于留,绛侯封于绛,不是像后世那样起名具有一定的含义的)
乡侯 (武乡侯诸葛亮,蜀汉的封号,具体在哪里不清楚)
亭侯 (汉寿亭侯关羽,汉庭的正统封号,封于荆州汉寿即现公安附近)
关内侯
关内侯一般没有封号,子孙降级继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代官职表
三公: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大司徒司徒)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
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又称:太常)
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又称:郎中令)
3、卫尉(掌帝之警卫)
4、太仆(掌国之车马)
5、廷尉(掌国之刑狱)(又称:大理)
6、大鸿胪(掌国之外事、外交)(又称:典客、大行令)
7、宗正(监督帝之亲属)
8、大司农(掌国之财政、农业)(又称:治粟内史)
9、少府(理帝之私人财务)
列于九卿
执金吾(又称:中尉)(掌管京师治安)
将作大匠(又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廷土木建筑)
以上三公九卿的名号在秦汉间沿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三公: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大司徒司徒)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
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又称:太常)
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又称:郎中令)
3、卫尉(掌帝之警卫)
4、太仆(掌国之车马)
5、廷尉(掌国之刑狱)(又称:大理)
6、大鸿胪(掌国之外事、外交)(又称:典客、大行令)
7、宗正(监督帝之亲属)
8、大司农(掌国之财政、农业)(又称:治粟内史)
9、少府(理帝之私人财务)
列于九卿
执金吾(又称:中尉)(掌管京师治安)
将作大匠(又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廷土木建筑)
以上三公九卿的名号在秦汉间沿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汉代官秩不称品,而称“石”,最高的是三公、大将军,这一等级一般称万石,其次是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以下为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吏。
2,汉代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外,其他的名号视情况而定。如讨伐叛逆的叫讨逆将军,率领楼船的叫楼船军将。
3,西汉的爵位制度详见二十级军功爵。周勃是列侯,西汉还没有讲列侯分成县乡亭的说法。命名方法就是“食邑地名+侯”。周勃的食邑在绛县,所以叫绛侯。
2,汉代除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外,其他的名号视情况而定。如讨伐叛逆的叫讨逆将军,率领楼船的叫楼船军将。
3,西汉的爵位制度详见二十级军功爵。周勃是列侯,西汉还没有讲列侯分成县乡亭的说法。命名方法就是“食邑地名+侯”。周勃的食邑在绛县,所以叫绛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