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介绍一下《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
今天读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看着李大钊活活被绞死,想了解一下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
今天读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看着李大钊活活被绞死,想了解一下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
展开
展开全部
作者 毛泽东
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 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 小老虎”。1933年冬,在夺取关口梁一役中,他在我军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动请缨,率领“尖刀班”绕山路、搭人梯,翻墙入寨,如“神兵天降”般冲进敌窠,全歼顽敌。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在江东安营待命,设法赶造和寻找船只渡江。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垭渡口强渡西征,立下了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通信营任班长。进入草地半月以后,部队开始断粮,首长乘骑的骡马都被杀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最后只能靠寻找无毒的野菜充饥。看似美丽的大草地上其实毒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每次采摘野菜时,张思德总要先尝一尝。一天中午,张思德找到一种极像水萝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接着呕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急忙向身边的战友喊道:“快,这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说完便失去了知觉。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由于长征途中以及在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选派到中央警备团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张思德十分激动,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每天一起床,张思德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经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踩实。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车,都要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张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欢冷风吹”而“抢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按规定执勤时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担心会因此影响视线和听力,有情况不能及时反应,总是不肯放下,以至于耳朵上长了冻疮。毛主席多次关切地劝他注意保暖,他总是憨憨的一笑。
张思德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时,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接受:“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第一个报名,被任命为副队长。他对战友们讲:“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个中缘由,正如《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要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点燃一支烟,毛主席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
“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古远兴答道。
毛主席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主席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同志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同志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这天,主席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主席即兴作出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 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 小老虎”。1933年冬,在夺取关口梁一役中,他在我军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动请缨,率领“尖刀班”绕山路、搭人梯,翻墙入寨,如“神兵天降”般冲进敌窠,全歼顽敌。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在江东安营待命,设法赶造和寻找船只渡江。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垭渡口强渡西征,立下了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通信营任班长。进入草地半月以后,部队开始断粮,首长乘骑的骡马都被杀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最后只能靠寻找无毒的野菜充饥。看似美丽的大草地上其实毒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每次采摘野菜时,张思德总要先尝一尝。一天中午,张思德找到一种极像水萝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接着呕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急忙向身边的战友喊道:“快,这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说完便失去了知觉。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由于长征途中以及在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选派到中央警备团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张思德十分激动,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每天一起床,张思德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经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踩实。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车,都要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张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欢冷风吹”而“抢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按规定执勤时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担心会因此影响视线和听力,有情况不能及时反应,总是不肯放下,以至于耳朵上长了冻疮。毛主席多次关切地劝他注意保暖,他总是憨憨的一笑。
张思德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时,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接受:“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第一个报名,被任命为副队长。他对战友们讲:“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个中缘由,正如《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要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点燃一支烟,毛主席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
“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古远兴答道。
毛主席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主席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同志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同志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这天,主席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主席即兴作出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展开全部
作者 毛泽东
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 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 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讲演。这篇讲演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都要像张思德那样,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二是论述了正确的生死现,要求革命者必须树立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三是提出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的思想原则。要求我们保持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光荣传统,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四是强调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领导的军队最初叫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句古汉语,词语的用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接下去对这句话加以发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行恐怖、独裁,是在替法西斯卖力。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就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联系到张思德同志。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里毛泽东同志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第三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人”,就是说,自己的同志也好,亲密的朋友也好,相处得有点疙疙瘩瘩的人也好,反对过自己的人也好,谁的批评意见都要听得过去。“只要……就”是一个条件复句。条件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凡是符合这个条件,不管是谁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这说明,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扎实,更有力量。毛泽东同志举这个例子,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相爱护。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理由不搞好团结。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坚定地相信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那就什么样的严重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凶恶敌人都能战胜。“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个勇气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来自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说,为了人民的利益要不怕牺牲,这种牺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毛泽东同志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木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死亡。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三个“互相”,充分体现了革命队伍内应有的同志情谊。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所以要开追悼会,还是因为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值得人们怀念他。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全文很短,只有五六百字,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刻。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
文章结构
本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完全是为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我们应该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为人民服务就要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同志。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写作特点
1.文章中心明确、突出,思路十分清楚。全文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我们的革命宗旨及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问题的态度。
2.议论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中心思想
本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教学设计示例(一)
4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炊”、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2、学生自主分析字形结构。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
“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讨论述,这样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
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过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看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六、学习第五段。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八、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设计示例(二)
4 为人民服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彻底。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办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领导的军队最初叫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句古汉语,词语的用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接下去对这句话加以发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行恐怖、独裁,是在替法西斯卖力。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就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联系到张思德同志。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里毛泽东同志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第三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人”,就是说,自己的同志也好,亲密的朋友也好,相处得有点疙疙瘩瘩的人也好,反对过自己的人也好,谁的批评意见都要听得过去。“只要……就”是一个条件复句。条件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凡是符合这个条件,不管是谁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这说明,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扎实,更有力量。毛泽东同志举这个例子,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相爱护。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理由不搞好团结。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坚定地相信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那就什么样的严重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凶恶敌人都能战胜。“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个勇气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来自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说,为了人民的利益要不怕牺牲,这种牺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毛泽东同志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木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死亡。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三个“互相”,充分体现了革命队伍内应有的同志情谊。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所以要开追悼会,还是因为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值得人们怀念他。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全文很短,只有五六百字,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刻。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
文章结构
本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完全是为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我们应该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为人民服务就要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同志。
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写作特点
1.文章中心明确、突出,思路十分清楚。全文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我们的革命宗旨及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问题的态度。
2.议论精辟,语言富有感染力,号召力。
中心思想
本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教学设计示例(一)
4 为人民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悼”、“炊”、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2、学生自主分析字形结构。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
“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讨论述,这样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
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过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看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六、学习第五段。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八、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设计示例(二)
4 为人民服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彻底。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办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