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匿名用户
2012-08-29
展开全部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学科渗透积极心理教育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同时,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除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先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自身的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思想观念,要对同学们一视同仁,把爱撒到每一个角落,与每一个同学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课堂上,要给每一个同学传递积极的期望,更要给“问题学生”多一些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这样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视线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
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1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语文学科是语言教育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轻松自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2、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兴趣因素,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借助多媒体手段,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可行的有,比如,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置身于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从而真切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造一个情趣化、生活化、交际化的学习情境,能活化语言,丰富情感体验-
3、倡导“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提问,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在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不仅自信心、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科魅力,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容易为学生所接纳。为此,大力倡导“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以合作的理念,科学定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民主合作关系;以互动的理念,科学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教学合一”关系。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方法的取用中,应多创造机会让不同学习能力或者看法不同的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怎样合作学习。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很多同学的自觉程度、毅力强度等方面有待教师引导和培养。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上的渗透,还应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功夫。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
1、营造平等、民主、合作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关心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感受这个内心世界,并用学生的内在参照标准去感知他们看到的外在世界,还要能传达出学生的感受,即用一份童心去领会他们,而不是用成人的思想。语文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同时,还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鼓励他们。此外,教师还应本着教师是教育者而不是命令者的原则,在人格、权利上与学生享有同等地位,自己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建立。
四、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采取一定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没有固定方法。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阅读渗透。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调控,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编印一些心理阅读资料,向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刊物,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针对学生的实际,选取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教育。
2、主题渗透。主题是文章或作品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要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主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如:讲《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完成人物和结构的分析后,学生归纳的主题为“赞扬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可顺势发问:“为什么说‘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同学们的讨论转入到晏子的智慧和善辩上,并认为是晏子的‘智慧和善辩’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接着提问:“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展开了一次有关人际交往的小讨论。
3、人物渗透。人物形象,无论是正面和反面的,只要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都能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如《将相和》一课,通过讨论蔺相如与廉颇这两个人物形象,让同学们从性格方面来分析人物。同学们对蔺相如与廉颇是怎样的一个人进行探讨后,认识到了性格的好坏对人身心健康的利害关系,同时加强了他们在人格和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改善的意识。
4、辅导渗透。在学习辅导的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尤其不可忽视,老师对学生发生的心理问题,要善于敏锐的发现,及时加以引导。要充满关怀,循循善诱,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学习的辅导与学生积极沟通,体现平等性和理解性。所谓“食补”不若“心补”,教师的正确诱导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至于如何进行学习辅导中的心理诱导,我们认为作为观念层面的心理诱导,其技术和方式是不一而足的,也就是随机性的正面牵引,不能变成简单的定义和程式。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看法,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潜移默化的,它不是外显的,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同学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汗血紫红马
2012-08-29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4万
展开全部
语文是培养语言、写作、涵养、心理素质、精神面貌等的一门综合学科。
心理健康是指在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建立兴趣爱好,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等。
就拿写作为例:心里偏激狭隘的人写的文章多少都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你说这样的文章对读者好吗?所以要引导学生的心理方向,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罠國贰年
2012-08-29 · 贡献了超过12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4万
展开全部
举实例 再加以说明和建议
但要注意下笔 不要写成说明文
追问
我需要的是这方面的材料
追答
看您要哪方面的的了  配套的思品书里可能会有你想要的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