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并出现症状就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病人突然发病,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表现,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常使家人虚惊一场,但可以反复发作。
引发短暂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
(1)动脉粥样硬化,某些脑小动脉暂时性闭塞,当侧支循环及时建立、再通后,供血改善使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
(2)高血压病,引起脑血管痉挛,血流不畅,供血不足。
(3)微小血栓栓塞,经机体本身作用而消除,血循环再通,但可引起同一症状在复发时再现。
(4)血小板增多使血粘稠度高,血氧含量不足,以及贫血、心脏病、心肌炎均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高脂血症。
(6)糖尿病及并发症。
(7)过度用脑。
(8)情绪激动。
(9)寒冷(一般是40岁以上的人群会出现)
(10)劳累 (高龄人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
1、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在24小时恢复,无后遗症;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主要有:
(1)偏瘫、偏身麻木,感觉减退,视力障碍,球麻痹;
(2)眩晕、头痛、耳鸣、眼前发黑、面部麻木、四肢无力、饮水呛咳、说话不清。
以上诸多症状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即完全恢复正常,少数病人持续到十几小时,但均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2、反复发作 以上临床症状反复出现。
3、发病年龄 多在50岁以上,有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一般在1~5年内可能发生脑梗塞。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缺血的治疗方法
1、针对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应用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黏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支架成形术。
6、对症治疗。
冬雷脑科提醒 脑缺血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切不可从事过于激烈的活动,同时切忌过度劳累,保持生活规律化,杜绝酗酒,严格戒烟,合理安排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大豆制品、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胆固醇、眼底、心电图及心功能,发现异常时,积极治疗。
该病可能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破形成的微栓子有关,另外在急性血压过低、血高凝状态时也会发生。它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
1、突然发作,短暂而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如一侧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或感觉异常;一过性单眼视力模糊或失明;突然四肢无力跌倒,但神志清楚……这些症状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24小时内可完全恢复。
2、反复多次发作,每次发作的表现基本相同,发作间隙一切正常。
3、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表现。
当患者怀疑有该病时,要请医生仔细分析病史,并作必要的检查,以排除局灶性癫痫、偏头痛、心脏病、内耳眩晕症、低血糖、贫血等病症。
短暂脑缺血发作,就医时往往症状已经消失,但有近1/3患者会反复发作,远期脑梗塞及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都高于一般人群。因而,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治疗,尤其是多次发作,又伴有多种中风危险因素者,更应积极治疗。
1、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粘滞症等危险因素,并戒烟。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颈内动脉系统微栓子引起者。因微栓塞栓子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抗血小板聚集药可抑制血小板栓子的形成。常用的药物有:①肠溶阿斯匹林片,每片25毫克,每次75-100毫克,每日1次,于晚睡前口服,并适量多饮水。有溃疡病者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②噻氯匹啶预防中风的效果比阿斯匹林要好,尤其对女性患者,但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如后者好。噻氯匹啶的口服用量是250毫克,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不良反应有出血、胃肠道症状、嗜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及过敏反应等。
3、改善脑循环。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20毫克,每日3次;或氟桂利嗪(西比灵)10毫克,每晚1次;或桂利嗪(脑益嗪)25-50毫克,每日3次。
4、抗凝治疗。目前尚未证实抗凝治疗对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肯定有效,但在频繁发作的某些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静脉滴注能获得较好疗效
2.适量补血
3.经常按摩头皮和脚底
4.吃中药,丹参片,血塞通
以上可以借鉴的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