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魅影》的观后感怎么写?要从音乐上的感想。。不是故事情节的感想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cctv音乐 的评价http://tieba.baidu.com/f?kz=123807212
影评:在黑暗的角落守护无望的爱情
——《歌剧魅影》
文 林瀚
第一次听到“Memory(记忆)”,就喜欢上了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鲁·洛依德·韦伯)的音乐剧。
在写这篇文章时,一直在听Gerard Butler(杰拉德·巴特勒)演绎的“Music of The Night(夜晚的音乐)”。我个人喜欢这个新版本胜于英国著名音乐剧演员Michael Crawford(迈克尔·克劳福德)演唱的旧版本。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电影胜于舞台剧的原因吧, Michael Crawford 歌声中甜腻的英伦腔使我不自觉地与The Phantom(魅影)产生了隔阂。
我也想不到,在2004年的夏天,与The Phantom的距离会由另一位英国男演员来缩小。这就是在电影版《歌剧魅影》中,扮演“魅影”的Gerard Butler。
向来喜欢多才多艺的演员。比如澳大利亚籍的Hugh Jackman(休·杰克曼)和Nicole Kidman(妮可·基德曼),前者靠电影打入洛杉矶好莱坞,又凭歌舞剧功底唱响纽约百老汇,后者则因出演了那部令人拍案叫绝的“Moulin Rouge(红磨坊)”而晋升一线女星的行列。
Gerard Butler却是这群杰出的艺术家当中大气晚成的一个。
早年认识他是因为一部“Attila(阿提拉,大陆官方译为‘匈奴大帝’)”,一部于2000年由美国拍摄的讲述匈奴王阿提拉统一部落联盟和后来挑战罗马帝国霸主地位的传奇故事的电影。然而这部片子于大片林立的2001年上映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一个盛夏的晚上,明珠台播出了这部被很多人遗忘了的“Attila”。我向来不钟情于史诗片,但这部制作在好莱坞只能算中等投资的史诗电影,却让我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除了12年前 Mel Gibson(梅尔·吉卜森)那部捧回奥斯卡小金人的“Brave Heart(勇敢的心)”,我几乎没有再为哪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心动过。
心动,确实如此。与一部好电影的邂逅就像是一场恋爱,从无可名状的心动开始。直到五年后,我才理清了由这份心动引发的困惑。是因为有了Gerard Butler,我才喜欢上这部电影。我无法想象除了他以外,其他男演员饰演这位匈奴猛将会是什么效果。
作为跟我一样普通影迷,难免落入偶像崇拜的俗套。虽然我对Gerard Butler还不及对Hugh Jackman那样不吝溢美之词,但从记住他名字的那一刻起,我会有心无心地去关注他的新作。但等待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
Gerard Butler再一次走入我们的视线,是搭乘了“Tomb Raider Ⅱ(古墓丽影2)”的顺风车。但在女主角 Angelina Jolie(安吉丽娜·茱莉)的盛名之下,在这样一部以Angelina Jolie为卖点的商业动作片中,男士们自动成了绿叶。另外,由于《古墓丽影2》有了任达华的加盟,我国影迷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华人演员的戏份上,而忽略了其实比任达华更有份量的杰拉德。
终于,Gerard Butler,这个有着粗犷外表,早年曾经组织过摇滚乐队的苏格兰男人,在2004年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峰。
《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著名悬念小说家Gaston Leroux(加斯顿·勒鲁)的同名小说。在他仅59年的短暂一生中,一共留给世人33 部长篇小说,其中不乏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比如写于1907年的《黄色房间的秘密》。显然,在今天,勒鲁的另一部小说—— “Le Fantom De L'opera(歌剧幽灵)”,比他的其他作品更加为大众所熟知。尽管在当年, “Le Fantom De L'opera”并不是法国最著名的通俗小说,甚至不是Gaston Leroux 本人写作生涯中最有名的一部作品。但早在默片时代(最早的一个版本拍摄于1925年),“歌剧幽灵”却和吸血鬼德古拉一样,成为了早期惊竦类电影的宠儿。
中国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黑白电影之一——《夜半歌声》,也脱胎于《歌剧幽灵》的故事框架。当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夜半歌声》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并融入了左翼思想,使得《夜半歌声》不同于以往版本的《歌剧魅影》,更像是一部左派知识份子宣传理想,讥讽和谴责时政的文化工具。
影评:在黑暗的角落守护无望的爱情
——《歌剧魅影》
文 林瀚
第一次听到“Memory(记忆)”,就喜欢上了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鲁·洛依德·韦伯)的音乐剧。
在写这篇文章时,一直在听Gerard Butler(杰拉德·巴特勒)演绎的“Music of The Night(夜晚的音乐)”。我个人喜欢这个新版本胜于英国著名音乐剧演员Michael Crawford(迈克尔·克劳福德)演唱的旧版本。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电影胜于舞台剧的原因吧, Michael Crawford 歌声中甜腻的英伦腔使我不自觉地与The Phantom(魅影)产生了隔阂。
我也想不到,在2004年的夏天,与The Phantom的距离会由另一位英国男演员来缩小。这就是在电影版《歌剧魅影》中,扮演“魅影”的Gerard Butler。
向来喜欢多才多艺的演员。比如澳大利亚籍的Hugh Jackman(休·杰克曼)和Nicole Kidman(妮可·基德曼),前者靠电影打入洛杉矶好莱坞,又凭歌舞剧功底唱响纽约百老汇,后者则因出演了那部令人拍案叫绝的“Moulin Rouge(红磨坊)”而晋升一线女星的行列。
Gerard Butler却是这群杰出的艺术家当中大气晚成的一个。
早年认识他是因为一部“Attila(阿提拉,大陆官方译为‘匈奴大帝’)”,一部于2000年由美国拍摄的讲述匈奴王阿提拉统一部落联盟和后来挑战罗马帝国霸主地位的传奇故事的电影。然而这部片子于大片林立的2001年上映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一个盛夏的晚上,明珠台播出了这部被很多人遗忘了的“Attila”。我向来不钟情于史诗片,但这部制作在好莱坞只能算中等投资的史诗电影,却让我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除了12年前 Mel Gibson(梅尔·吉卜森)那部捧回奥斯卡小金人的“Brave Heart(勇敢的心)”,我几乎没有再为哪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心动过。
心动,确实如此。与一部好电影的邂逅就像是一场恋爱,从无可名状的心动开始。直到五年后,我才理清了由这份心动引发的困惑。是因为有了Gerard Butler,我才喜欢上这部电影。我无法想象除了他以外,其他男演员饰演这位匈奴猛将会是什么效果。
作为跟我一样普通影迷,难免落入偶像崇拜的俗套。虽然我对Gerard Butler还不及对Hugh Jackman那样不吝溢美之词,但从记住他名字的那一刻起,我会有心无心地去关注他的新作。但等待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
Gerard Butler再一次走入我们的视线,是搭乘了“Tomb Raider Ⅱ(古墓丽影2)”的顺风车。但在女主角 Angelina Jolie(安吉丽娜·茱莉)的盛名之下,在这样一部以Angelina Jolie为卖点的商业动作片中,男士们自动成了绿叶。另外,由于《古墓丽影2》有了任达华的加盟,我国影迷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华人演员的戏份上,而忽略了其实比任达华更有份量的杰拉德。
终于,Gerard Butler,这个有着粗犷外表,早年曾经组织过摇滚乐队的苏格兰男人,在2004年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峰。
《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著名悬念小说家Gaston Leroux(加斯顿·勒鲁)的同名小说。在他仅59年的短暂一生中,一共留给世人33 部长篇小说,其中不乏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比如写于1907年的《黄色房间的秘密》。显然,在今天,勒鲁的另一部小说—— “Le Fantom De L'opera(歌剧幽灵)”,比他的其他作品更加为大众所熟知。尽管在当年, “Le Fantom De L'opera”并不是法国最著名的通俗小说,甚至不是Gaston Leroux 本人写作生涯中最有名的一部作品。但早在默片时代(最早的一个版本拍摄于1925年),“歌剧幽灵”却和吸血鬼德古拉一样,成为了早期惊竦类电影的宠儿。
中国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黑白电影之一——《夜半歌声》,也脱胎于《歌剧幽灵》的故事框架。当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夜半歌声》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并融入了左翼思想,使得《夜半歌声》不同于以往版本的《歌剧魅影》,更像是一部左派知识份子宣传理想,讥讽和谴责时政的文化工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