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哪一个文化的分布较广?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有前后两个阶段的代表——先陶新石器文化和大坌坑文化。
(1)先陶新石器文化
台湾先陶新石器文化遗存,以台东县长滨乡海雷洞为代表,同期的还有台东长滨乡的潮音洞、乾元洞和台湾中部的玉山,以及西海岸南部地区的屏东县鹅銮鼻第二史前遗址的第一史前文化相等 。其中除玉山和鹅銮鼻外,均为洞穴遗存。台湾先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1万至6千年。
(2)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因1964年发现于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遗址下层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西部沿海及其岛屿。这种文化的陶器以粗绳陶为特征。一些研究者称“粗绳纹陶文化”。大坌坑文化遗存都出现在新石器遗址的最下层,是台湾迄今发现的时代较早的新石器文化。该文化的年代,只有一个碳14数据,为距今5480±50年,这一年代属于该文化的晚期。大坌坑文化年代的上限,可能在距今15000年
(1)先陶新石器文化
台湾先陶新石器文化遗存,以台东县长滨乡海雷洞为代表,同期的还有台东长滨乡的潮音洞、乾元洞和台湾中部的玉山,以及西海岸南部地区的屏东县鹅銮鼻第二史前遗址的第一史前文化相等 。其中除玉山和鹅銮鼻外,均为洞穴遗存。台湾先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1万至6千年。
(2)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因1964年发现于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遗址下层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西部沿海及其岛屿。这种文化的陶器以粗绳陶为特征。一些研究者称“粗绳纹陶文化”。大坌坑文化遗存都出现在新石器遗址的最下层,是台湾迄今发现的时代较早的新石器文化。该文化的年代,只有一个碳14数据,为距今5480±50年,这一年代属于该文化的晚期。大坌坑文化年代的上限,可能在距今15000年
展开全部
以大坌坑文化为主,这个文化的分布地区广及大陆东南沿海的闽南、广东二地沿海,台湾地区的大坌坑文化可能是从大陆地区同一个文化的族群移民而来。
从遗址的大小及文化层堆积型态得知,已经是定居的小型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边或海边、湖岸稍高的陛地。从出土石制生产工具如石锄、石斧等得知当时人已知农耕,张光直先生推测可能是种植根茎类作物,耕作型态属於刀耕火种( slash and burn )的游耕阶段;狩猎、采集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澎湖地区的叶类型则发现有贝冢,以捕鱼、采贝和采集潮间带的食物维生。可见当时人根据不同环境,而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显然有相当强的适应力,当时生产技术尚在生产粮食的初起阶段,生产力不足以维持较多的人口,聚落数量也少,人口及聚落长期维持均衡的状态改变很少,直到晚期才起了变化。人们沿著淡水河向上延伸进入台北盆地。晚期的蘇澳新城遗址出土的墓葬型式是长方形石板棺,葬式可能是仰身直肢葬。由陶器纹饰的变化所显示流畅与美感,表示当时人已经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从遗址的大小及文化层堆积型态得知,已经是定居的小型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边或海边、湖岸稍高的陛地。从出土石制生产工具如石锄、石斧等得知当时人已知农耕,张光直先生推测可能是种植根茎类作物,耕作型态属於刀耕火种( slash and burn )的游耕阶段;狩猎、采集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澎湖地区的叶类型则发现有贝冢,以捕鱼、采贝和采集潮间带的食物维生。可见当时人根据不同环境,而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显然有相当强的适应力,当时生产技术尚在生产粮食的初起阶段,生产力不足以维持较多的人口,聚落数量也少,人口及聚落长期维持均衡的状态改变很少,直到晚期才起了变化。人们沿著淡水河向上延伸进入台北盆地。晚期的蘇澳新城遗址出土的墓葬型式是长方形石板棺,葬式可能是仰身直肢葬。由陶器纹饰的变化所显示流畅与美感,表示当时人已经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坌坑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