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展开全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科学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在科学技术领域内,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冶铸和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有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造和发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学、地理学继承了汉代的优良传统,有许多重要作品问世;书法、绘画和雕刻,名家辈出,更有不少优秀作品流传至今。由于民族的融合,佛教的传播,同时汲取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内容极其丰富,异彩纷呈,开启了历史性的新风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①刘徽:魏晋时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祖冲之
A.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B.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运用岁差原理,测出一回归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只差50秒.
D.还以十万分之一的误差计算出了"交点月"的数字.
E.他发明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
2.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述了《齐民要术》;
②《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旱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
①裴秀
A.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B.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水经注》文笔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二,玄学的兴起
原因: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名为"清谈".
时间:魏晋之际
特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为"三玄."
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
影响:给两汉以来僵化的儒学以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辩哲学的发展.
三,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也是一位医学家.他写的《抱朴子》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②当时出现许多名僧,如法显等.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③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4.反佛与灭佛
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
③北周武帝利用灭佛增加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焚烧佛经,捣毁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
四,承上启下的文学
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②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
①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以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写出的诗赋,史称"建安文学".
②"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
3.陶渊明与田园诗
①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一生中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
②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
4.山水诗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开始兴盛.
②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山水文学的代表作.
③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鲍照的代表作有《拟行路难》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5.南北朝民歌
①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
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
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五,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
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④东晋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她师从钟繇,得其真传.王羲之曾随卫夫人学习书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书法家.
⑤因北魏碑志艺术最有代表性,人们习称这种书体"魏碑"."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
2.绘画艺术成就
①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②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③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
①魏晋以后,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4.音乐与舞蹈艺术
①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①刘徽:魏晋时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祖冲之
A.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B.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运用岁差原理,测出一回归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只差50秒.
D.还以十万分之一的误差计算出了"交点月"的数字.
E.他发明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
2.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述了《齐民要术》;
②《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旱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
①裴秀
A.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B.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水经注》文笔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二,玄学的兴起
原因: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名为"清谈".
时间:魏晋之际
特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为"三玄."
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
影响:给两汉以来僵化的儒学以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辩哲学的发展.
三,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也是一位医学家.他写的《抱朴子》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②当时出现许多名僧,如法显等.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③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4.反佛与灭佛
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
③北周武帝利用灭佛增加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焚烧佛经,捣毁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
四,承上启下的文学
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②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
①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以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写出的诗赋,史称"建安文学".
②"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
3.陶渊明与田园诗
①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一生中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
②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
4.山水诗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开始兴盛.
②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山水文学的代表作.
③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鲍照的代表作有《拟行路难》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5.南北朝民歌
①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
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
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五,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
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④东晋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她师从钟繇,得其真传.王羲之曾随卫夫人学习书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书法家.
⑤因北魏碑志艺术最有代表性,人们习称这种书体"魏碑"."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
2.绘画艺术成就
①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②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③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
①魏晋以后,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4.音乐与舞蹈艺术
①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展开全部
文化分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我在这里就默认是狭义的文化,也就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了。
三国魏晋时期,在精英思想方面,西汉中后期以来儒学被神化的地位逐渐下降,因为天下大乱导致了人们对于儒家秩序的怀疑。所以名法、道玄,甚至佛教在不断兴起。魏晋玄学一直是那个时代思想上发展最大的特点,玄学不是单纯的道家思想,而是一种融合了儒道基本概念的思辨性的思想理论,后期又和佛教的思想不断融合,促进,共同发展。基本上就是讨论一些问题,比如有和无,名教和自然,生和死,这一系列的比较本源性的问题。中国传统对于这些问题并不给予多少的关注,到了魏晋时期,才大大发展。
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的伦理正式融入了国家的运作。两汉重儒学,但是在法律、社会管理等层面,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秦朝,有强烈的法家倾向,这个在东汉中后期得到转变,真正的制度上的变化则要到三国魏晋。魏律里首先出现了以伦理入法的情况,这一直发展就是唐律疏议中的“十恶”和“八议”。而且曹魏出现了“九品官人法”,将品德放在了选拔人才最主要的地位(汉代的孝廉科也是重德的,但是这并不是汉代官员入士的主要途径,特别在西汉,官员入士途径非常多,大多数还是才能为主)。而自社会层面,开始鼓励大家族聚居,而不是西汉那样打击豪强,强迫迁居。在家庭层面,大家族普遍注重家礼,婚姻状况成为判断一个家族是否为礼法之家很重要的依据。而且在家学之中丧服礼也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文化融合方面,魏晋南北朝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主中原,所以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隋唐帝国,在音乐、舞蹈、壁画等艺术形式中大染胡风。南方和山越等民族的融合也加快了脚步。在器物的制造,和饮食文化的变迁上面,民族融合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在文学创作方面,北方受游牧民族影响,变得很豪放。但是北朝的文学不占主流。主要还是南方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文风格。一方面语言崇尚简洁清新,富有玄理,这就开始了魏晋玄言诗,这个和玄学思想的大发展显然有关。另一方面则继承了两汉以来的华丽文风,但是由铺陈的汉大赋,变成了注重表现个人情感的小赋。这个在诗歌上就逐渐发展为南朝的宫体诗,辞藻华丽,内容淫靡。魏晋南朝的文学是贵族化倾向很浓的,基本上典故辈出,思绪渺远,完全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这也和那个时代士族和庶民悬隔的时代背景有关。士族能够依靠血统,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而平民没有意外则永远沉沦下僚。在文学等艺术层面,士族精英化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这些都是士族内部的沙龙,圈子越来越小。大传统和小传统隔绝的结果,就是南朝的精英文化赏心悦目,却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就像七层琉璃宝塔,炫目但是易碎……
三国魏晋时期,在精英思想方面,西汉中后期以来儒学被神化的地位逐渐下降,因为天下大乱导致了人们对于儒家秩序的怀疑。所以名法、道玄,甚至佛教在不断兴起。魏晋玄学一直是那个时代思想上发展最大的特点,玄学不是单纯的道家思想,而是一种融合了儒道基本概念的思辨性的思想理论,后期又和佛教的思想不断融合,促进,共同发展。基本上就是讨论一些问题,比如有和无,名教和自然,生和死,这一系列的比较本源性的问题。中国传统对于这些问题并不给予多少的关注,到了魏晋时期,才大大发展。
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的伦理正式融入了国家的运作。两汉重儒学,但是在法律、社会管理等层面,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秦朝,有强烈的法家倾向,这个在东汉中后期得到转变,真正的制度上的变化则要到三国魏晋。魏律里首先出现了以伦理入法的情况,这一直发展就是唐律疏议中的“十恶”和“八议”。而且曹魏出现了“九品官人法”,将品德放在了选拔人才最主要的地位(汉代的孝廉科也是重德的,但是这并不是汉代官员入士的主要途径,特别在西汉,官员入士途径非常多,大多数还是才能为主)。而自社会层面,开始鼓励大家族聚居,而不是西汉那样打击豪强,强迫迁居。在家庭层面,大家族普遍注重家礼,婚姻状况成为判断一个家族是否为礼法之家很重要的依据。而且在家学之中丧服礼也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文化融合方面,魏晋南北朝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入主中原,所以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隋唐帝国,在音乐、舞蹈、壁画等艺术形式中大染胡风。南方和山越等民族的融合也加快了脚步。在器物的制造,和饮食文化的变迁上面,民族融合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在文学创作方面,北方受游牧民族影响,变得很豪放。但是北朝的文学不占主流。主要还是南方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文风格。一方面语言崇尚简洁清新,富有玄理,这就开始了魏晋玄言诗,这个和玄学思想的大发展显然有关。另一方面则继承了两汉以来的华丽文风,但是由铺陈的汉大赋,变成了注重表现个人情感的小赋。这个在诗歌上就逐渐发展为南朝的宫体诗,辞藻华丽,内容淫靡。魏晋南朝的文学是贵族化倾向很浓的,基本上典故辈出,思绪渺远,完全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这也和那个时代士族和庶民悬隔的时代背景有关。士族能够依靠血统,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而平民没有意外则永远沉沦下僚。在文学等艺术层面,士族精英化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这些都是士族内部的沙龙,圈子越来越小。大传统和小传统隔绝的结果,就是南朝的精英文化赏心悦目,却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就像七层琉璃宝塔,炫目但是易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由于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与诸葛亮采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主张法治。提出“用人唯才”的观念打破以门第或名教的标准。诸葛亮也提倡法治观念,入蜀后修明法制,执法公平。提出“治国之要,务在举贤”的主张以任才适用。他也重视军法,如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军令而被斩,他也自贬三等。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为此后魏晋玄学思潮提供了基础,使名士基于政治黑暗将焦点由名法的具体问题转向玄学的抽象思辨。
经学方面,汉末郑玄之经学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晋之世,王肃继承父学而注经,其对经学的见解与郑玄不同,遂有郑、王两派互相驳难。曹魏末年,司马氏篡魏为晋。当时政治黑暗,知识份子之思想趋向反动、消沉而无出路。倾向曹氏者多是失势士子,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倾向司马氏者,则主张维持名教,使儒家作风渐起分化。因晋武帝为王肃外孙,遂被立为官学,一时黜郑申王,使王学成为宗主。
-------------------
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社会生产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
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 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 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 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 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迹。而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经学方面,汉末郑玄之经学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晋之世,王肃继承父学而注经,其对经学的见解与郑玄不同,遂有郑、王两派互相驳难。曹魏末年,司马氏篡魏为晋。当时政治黑暗,知识份子之思想趋向反动、消沉而无出路。倾向曹氏者多是失势士子,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倾向司马氏者,则主张维持名教,使儒家作风渐起分化。因晋武帝为王肃外孙,遂被立为官学,一时黜郑申王,使王学成为宗主。
-------------------
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社会生产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
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 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 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 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 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迹。而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个人觉得是两点吧。
一是颓废,二是融合。
汉民族的文化日益颓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日益融合。
颓废与融合的另一个结果是佛教的广泛传播。
一直到南朝梁的时候,侯景之乱,江南士族尽死,传统汉文化可以说是颓废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史说界有一个说法叫“衣冠在北”,当时的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少数民族占领的中原地区了。少数民族开始被汉化,汉化的同时又参杂了佛教的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
从这时候起,佛教开始广泛影响中国和中国的民众,并且从此以后,越是乱世,佛教就越昌盛。
中国“人吃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并且在后世被发扬光大。
——————————————————
PS。
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有力量的文化人。从曹操以后,一代比一代颓废。
开始是士大夫颓废,后来连老百姓也颓废了。男人也擦胭抹粉,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了。
直到亡国灭种,也未曾开悟。
一是颓废,二是融合。
汉民族的文化日益颓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日益融合。
颓废与融合的另一个结果是佛教的广泛传播。
一直到南朝梁的时候,侯景之乱,江南士族尽死,传统汉文化可以说是颓废到了尽头。
与此同时,史说界有一个说法叫“衣冠在北”,当时的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少数民族占领的中原地区了。少数民族开始被汉化,汉化的同时又参杂了佛教的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
从这时候起,佛教开始广泛影响中国和中国的民众,并且从此以后,越是乱世,佛教就越昌盛。
中国“人吃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并且在后世被发扬光大。
——————————————————
PS。
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有力量的文化人。从曹操以后,一代比一代颓废。
开始是士大夫颓废,后来连老百姓也颓废了。男人也擦胭抹粉,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了。
直到亡国灭种,也未曾开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由于东汉晚期政治败坏,局势混乱。曹操与诸葛亮采用名家或法家的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曹操提倡信赏必罚,主张法治。提出“用人唯才”的观念打破以门第或名教的标准。诸葛亮也提倡法治观念,入蜀后修明法制,执法公平。提出“治国之要,务在举贤”的主张以任才适用。他也重视军法,如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军令而被斩,他也自贬三等。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为此后魏晋玄学思潮提供了基础,使名士基于政治黑暗将焦点由名法的具体问题转向玄学的抽象思辨。
经学方面,汉末郑玄之经学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晋之世,王肃继承父学而注经,其对经学的见解与郑玄不同,遂有郑、王两派互相驳难。曹魏末年,司马氏篡魏为晋。当时政治黑暗,知识份子之思想趋向反动、消沉而无出路。倾向曹氏者多是失势士子,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倾向司马氏者,则主张维持名教,使儒家作风渐起分化。因晋武帝为王肃外孙,遂被立为官学,一时黜郑申王,使王学成为宗主。
-------------------
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社会生产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
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 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 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 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 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迹。而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经学方面,汉末郑玄之经学已甚受推崇。然而在魏晋之世,王肃继承父学而注经,其对经学的见解与郑玄不同,遂有郑、王两派互相驳难。曹魏末年,司马氏篡魏为晋。当时政治黑暗,知识份子之思想趋向反动、消沉而无出路。倾向曹氏者多是失势士子,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倾向司马氏者,则主张维持名教,使儒家作风渐起分化。因晋武帝为王肃外孙,遂被立为官学,一时黜郑申王,使王学成为宗主。
-------------------
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社会生产上,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
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更是有所发展,随着山水诗的出现,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开始转变,山水景色也成为绘画的内容。 南朝还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也有人在团扇上画 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的山水。南齐谢赫撰著了 研究绘画理论的《古画品录》,而他所总结的“六法”,已 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南朝书法也名家辈出。王羲之后裔、由陈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写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迹。而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作品都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