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至五峰可直达么?? 25

我是说坐汽车,不要从宜昌过!... 我是说坐汽车,不要从宜昌过! 展开
 我来答
萧镶箭雨
2008-03-03 · TA获得超过40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五峰位于鄂西南边陲。原名长乐县,1914年更名为五峰县,198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总人口20.8万,其中土家族人口占67%。

五峰自然环境独特,素有“仙源”之称。境内峰峦叠翠,碧水长流,水能、矿产、森林 特产、旅游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建国前,五峰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建国后,生产关系逐步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20年来,全县人民沐浴党的 民族政策的阳光和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走“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系列开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到1998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收入501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404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7 倍、15倍、13.5倍。

一、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建国初期,五峰农业生产效益极其低下,全县没有一台机械、没有一座水库,刀耕火种 ,广种薄收,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建国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如一地把农业及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水库,打梯田,修水渠,治河道,改善生产条件。到1998年,全县已人均拥有旱涝保收农田0.7亩。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 科学技术,配方施肥,模式栽培,地膜覆盖,良种普及,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自1989年以来,全县人均粮食连续10年稳定在450公斤以上,解决了全县人民的温饱问题。

进入90年代,农业产业化蓬勃兴起,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户一园、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农业经济新格局。林业、茶叶、烟叶 、畜牧、蔬菜、药材6大产业成为五峰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200万亩林、10万亩茶、4万亩 烟、50万头(只)畜禽、5万亩菜、40万亩药材,6大基地覆盖了全县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 山当田种,树当粮肥,利用山地资源,兴建绿色银行,林业稳步发展,先后获得湖北省“消 灭荒山先进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森林覆盖率达到73.8% ,居湖北各县(市)首位。请名师,创名牌,扬名声,五峰茶叶香飘四海,采花毛尖获得国家绿 色食品证书,天麻剑毫茶取得保健专利,千丈百毫、长乐毛尖、水仙绿茶等十余种名茶先后 获得国际、国内食品博览会金奖。一个基地一条龙,龙头枕市场,龙尾联农户,六龙腾飞, 农业兴旺。1998年,全县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9555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1 0%以上,完成企业产值11.5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2.36亿元,比1949年增长7.65倍 ,农村人均纯收入1404元,比1978年增长13.47倍,比1949年增长32.43倍。

二、因地制宜兴建民族工业

建国初,五峰仅有几家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产能力较小的火纸、榨油和陶瓷作坊, 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83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 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工业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巧用民族政策,立足优势资源,坚持市场导向,实施系列开发,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布重兵,点强将,集中有限资金捆绑投入办大工业,办优势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水力水电、林产林化、矿产开发、金属冶炼、水泥建材、 机械制造为支柱的民族工业经济的基本骨架。其中水电工业已步入全国小水电建设先进县行列,装机容量7.1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水电工业年创税收1998年 达到1500万元。在此基础上,全县组建成立了湖北首家县级电业集团--湖北天宇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资产达到 4.4亿元; 中德合资企业山山人造板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中密度纤维板3万立方米,是湖北宜昌市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之一,二期三聚氰胺耐磨地板和新型装饰板生产线投产后,年创利税将突破3000万元。两大集团,两大产业,支 撑了五峰民族工业的半壁河山。1998年,全县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2亿元, 实现工业产值5.25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3.4倍和22.8倍;实现税收25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

三、三路并进开发大市场

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国家、集体、个体三头并进齐争辉,改变了过去农民赶集、 赶市和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民贸企业顺应潮流,转机建制,民贸三照顾、民贸企业增 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提高了民贸企业的经营能力,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供销合作社万头养猪厂和5000吨饲料加工厂带动了全县生猪产业化的整体推进。连锁店、专卖店、精品屋挤满大街小巷。二十多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各类小商品批发市场,将山内小市 场与山外大市场相连接,吸引了万余农民弃农经商闯市场。1998年,全县个体经营户达到9002户,创产值 1.5亿元。繁荣活跃的市场,带动了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 素的合理流动。推动了民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99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比1978年增长34倍。

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构筑交通网,连接大市场,城乡道路三环九辐,四通八达,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 全县通车里程达1280公里;铺地下光缆,架信息桥梁,乡乡镇镇开通程控电话,部分乡镇实现129寻呼、139数字移动、169多媒体上网,全县电话装机8860部。一机在手,漫游全球, 深居深山,打通天下。建文明城镇,兴区域中心,城乡现代高楼鳞次栉比,城市风格与田园 风光交相辉映,天池河畔耸立起一座整洁漂亮的“袖珍县城”。架设输电线路,解决照明问题,村村通电,户户光明,彩电、冰箱进入寻常百姓家庭。1996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实施德政工程,解决饮水困难,18万农民的饮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兴民族教育,建医疗网络。“希望工程”、“普九工程”、“贫九工程”遍地开花;4大中心医院,1 4个基层卫生院,256个村级卫生室,形成了全县医疗卫生网络,一些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的地方性疾病得到根治。描绘空中“彩虹”,宣传富民政策,根根银线飞越崇山峻岭,无线 电波传遍千家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85%。社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城乡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99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40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 63元,城乡居民储蓄 2.2亿元,人均存款过千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民族干部茁壮成长。全县现有干部、专业技术人员5568人,其中土 家族占总数的63.8%,达到3555人。在少数民族干部、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 文化程度的963人,占27.1%,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总数的19.8%。

回顾过去,成就辉煌。五峰经过全县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集中反映在:工业规模小,农业效益低,后续财源项目严重短缺。今后一个时期,五峰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全县“一龙两翼三角四县”区域经济 布局,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开放活县、调整强县战略,着力打好财源建设、扶贫开发、基础 设施建设三大攻坚战役,使全县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益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亿元,财政收入过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超6亿元,5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亿元,分别比1998年或前5年翻一番。

“一龙”即以渔洋关镇为龙头,拉动全县经济全面发展,逐步把渔洋关建设成为全省文明城镇、全市经济强镇和全县“龙头”大镇,使之尽快成为全县的经济中心。“两翼”即以 天宇、山山两大集团为翅膀,带动县域经济腾飞,林业以中纤板生产线为核心,立足林产林 化深度系列开发,每年新建原料林基地3万亩,保持林业资源永续利用;实施流域开发,培 育壮大水电支柱产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使全县装机容量达到13万千瓦。“三角”即以 锁金山水电站为龙头,加快建设“四库九站”,牵动辐射西南部经济发展;加快以天马水利 水电枢纽工程为核心的两河流域梯级开发,牵动辐射西北部经济发展;加快以中密度纤维板 为龙头的林产林化系列开发,拉动东部乃至全县的经济发展。“四县”即尽快把五峰建设成 为全省林业强县、水电大县、茶叶名县、旅游特县。把一个繁荣稳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 五峰全面推向21世纪。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