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山黄陵
纪元前二十六世纪的前二五九八年,黄帝姬轩辕一百五十二岁,但他仍仆仆风尘离开他的首都,四出巡查。这一年他到了桥山(陕西黄陵),在山下铸了一个大鼎。鼎是一种巨大的锅,可能他想用以请各部落酋长大吃一顿,但大鼎铸成的时候,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
姬轩辕跟他的随从人员和宫女,共七十人,一齐跨了上去,然后,黄龙冉冉起飞。一些没有福气的人,赶来的太迟,只能抓住已经飞离地面的黄龙的胡须,胡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所以姬轩辕的结局不是死亡,而是白日升天,成仙而去。
那些掉下来的人,懊丧而悲痛地把姬轩辕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之下,位置在陕西黄陵的黄帝衣冠冢。
2、九黎战神
在中国的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中国神话中的战神。原为炎帝臣属,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率部落里的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霸,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吃不休,勇猛无比。
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战败,被黄帝杀了,并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
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神形象。
3、大羿射日
传说,羿是五帝时期的人。帝尧之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把土地都烤焦了,庄稼也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4、大禹铸鼎
大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
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5、盘古开天
开天大神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地就是盘古所造,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有传洪荒破碎成三界后,只有两处与三界相勾连的地方,一是南天门,一为幽冥海。这幽冥海在后土化身六道轮回后便和地府一起称为幽冥地狱。幽冥海由冥河老祖掌握,而后土六道使得巫族的势力有机会进入地狱。
封神之役结束后能有资格参与地府分割的只剩下西方教和阐教。于是我们看见了地藏王菩萨在幽冥海和地府交界处阴山大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阐教十二金仙之广成子下地府身化十殿阎罗。
这些事情只是封神之后的一个小插曲,期间有一段故事发生,而最后的结果是双方的妥协,道教一方承认了地藏的入住。而西方教也没有撼动道教在三界的统领地位。没有多少的轰轰烈烈。几千年的时光又在云卷云舒中过去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漫长的生死离别,但对有些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罢了。
想要一个有真实性的。
根据神话传说,可以推演出中华民族的三个主要来源,即上古三大部落集团:华夏、东夷和苗蛮。
按照传统的说法,帝尧放弃了自己不肖的儿子丹朱,把天子之位让给了贤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弃了自己无能的儿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让给功盖天地的大禹。这种传为以德不以亲的做法,称作“禅让”。
主张禅让说的,主要是后世的儒家。根据这种说法,帝尧很早以前就在寻找合适的继承人,他听说有个名叫许由的人品德高尚,就想把王位传给许由。然而许由不愿意接受,连夜跑到箕山脚下的颍水去隐居。帝尧追到颍水,说:“好吧,既然您暂时不愿意接受王位,那就先来当我的辅佐官吧。”清高的许由听了更是厌恶,冲出屋子,到颍水边捧水来洗耳朵,以表示不愿再听。许由有个朋友叫巢父,正好牵着一头小牛来岸边喝水。得知许由洗耳的原因后,不屑地说道:“你如果一直隐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谁有会想到把治理天下的重担往你肩上放呢?你自己沽名钓誉,现在惹祸上身,又跑来洗耳朵,把水弄脏,是我的小牛也受到污染!”说罢,牵着小牛到上游去喝水了。
后人对此事评价说,当时所谓的天子,并不是真正钟鸣鼎食的君王,他们不过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长而已。毫无特权的帝尧生活极其清苦,所以一般人不愿意接受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职位,只有帝尧这种大贤,才肯接受禅让。然而,《韩非子》等书中,对此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和判断。
PS:《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提到,帝尧想把君主之位让给帝舜,重臣鲧和共工反对说:“怎能把天下传给一介平民?”帝尧不但不听从他们的意见,还发兵将鲧杀死在羽山,把共工流放到幽州之都。《韩非子·忠孝》中又说,舜因为父母和弟弟象不肯悔改,最终流放了父母,杀死了象。《竹书纪年》中说,因为帝尧年老德衰,舜就将他囚禁在平阳,还派人阻拦其子丹朱,不使父子相见,最终篡夺了帝尧的君主之位。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尧舜之间的继承关系就不是禅让,而是篡位。类似的说法也对应在帝舜和大禹身上。传统说法认为。帝舜因为儿子商均不贤,就像上天推荐大禹作为他的继承人。十七年后,他巡游到南方的苍梧之野时突然去世,安葬在九嶷山上。大禹坚持守丧三年,然后想请商均继位,但遭到诸侯和百姓们的一致反对,这才勉强做了君主。但还有相反的说法,说帝舜并非巡游南方,而是被大禹流放到那里去的,大禹还趁机篡夺了它的君主宝座。
至于启之开创夏朝,也和前述情况相类似,只不过他是儿子继承君位的胜利者,最终通过甘之战打败伯益而登上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