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病句及分析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能辨析不通顺的的语句,并加以改正
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
各种语病概述
〔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一 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名词误用:
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4 数量词误用,
例1 :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6 副词误用
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渭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 介词不当:
例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钊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例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例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8 助词误用
例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例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9 连词误用
例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例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例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例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1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2词义轻重不当
例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例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3 词义范围不当
例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例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例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例l: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例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例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例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1 错用关联词语
例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例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2 滥用关联词语
例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例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3 缺少关联词语:
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例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4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例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例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例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5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例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二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
(一)成分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袤达不受影响的现象。
1 缺主语:
例l: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例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例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2 缺谓语
例1: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例2: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例3: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例4: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3 缺宾语
例l: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 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4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例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二)成分多余
1 主语多余
例l: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例2: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2 谓语多余
例l: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
例2: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3 宾语多余
例1.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例2. 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 附加成份多余
例l: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例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例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例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例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
各种语病概述
〔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
一 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名词误用:
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2 动词误用
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3 形容词误用
例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4 数量词误用,
例1 :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6 副词误用
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渭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7 介词不当:
例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钊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例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例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8 助词误用
例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例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例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9 连词误用
例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例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例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例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1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2词义轻重不当
例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例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3 词义范围不当
例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例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例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例l: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例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例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例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1 错用关联词语
例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例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2 滥用关联词语
例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例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3 缺少关联词语:
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例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4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例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例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例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5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例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二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
(一)成分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袤达不受影响的现象。
1 缺主语:
例l: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例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例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2 缺谓语
例1: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例2: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例3: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例4: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3 缺宾语
例l: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 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4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例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二)成分多余
1 主语多余
例l: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例2: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2 谓语多余
例l: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
例2: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3 宾语多余
例1.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例2. 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 附加成份多余
例l: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例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例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例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例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展开全部
辨析病句的方法有三步:
1、读。 调动语感查语病。
2、提。 提出主干查枝叶。
3、析。 语法无误析事理。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选C。这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高考题。A项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B项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D项"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挽救失足青年"可以,"培养失足青年"就讲不通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语广播讲
A.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选C。这是一组考"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高考题。A项前面说"能不能培养出",后边说"也是根本任务",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B项前面是"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后面说"能否继承并发扬",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D项"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挽救失足青年"可以,"培养失足青年"就讲不通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语广播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三、修改符号:
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四、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改。
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
②谓语有多余成分;
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
三、修改符号:
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四、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改。
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
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
②谓语有多余成分;
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
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
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
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
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
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
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
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
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