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什么
展开全部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要接受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要接受社会中教育的影响。最初是养育的问题,这大都由家庭负责,继之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群体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化。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生活,学校是由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组成的。一方面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教育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必然引起各种心理活动。教育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不仅服从于在一般生活实践中人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
例如,年幼儿童最初掌握的概念多属日常概念,日常概念一般既含有本质属性,也含有非本质属性,或者只含有非本质属性,经过一定的学习,接受了科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于是就分辨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达到理性认识。儿童认识能力从感性水平提高到理性水平,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变化。又如,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逐渐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在先天素质基础上,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熏陶,或者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教师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导,于是便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既如上述,那么,这门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学从它的发展来看,最早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问。教育心理学在它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以前,许多教育家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他们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近代欧洲早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J.Comenius)、裴斯泰洛齐(J.Pestalozi)就持有这种观点。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E.Herbart,1776—1841)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是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科学的观点。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也有人类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桑代克的一系列研究,充分显示了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总结出教育心理学一些原理和方法。时至今日,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认识是相当普遍的。我们随便查阅一下现行的许多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都强调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应用性的学科,这应该肯定。问题是由于长期重视它的应用价值,而忽视其理论体系的探索,以致目前这门学科仍然存在体系凌乱、内容庞杂的现象,国外出版的教科书是如此,我国出版的教科书也是这样,几乎没有一本相同体系的版本。确实,教育心理学体系不一致的现象,由来已久。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r)等六人所著《教育心理学》,曾就他们引用的19种标准教科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教科书共计有15个课题,各书出入很大,只有心理发展、行为过程、学习心理、训练迁移、心理测量、心理卫生几个课题,各书大体趋于一致。近年我国邵瑞珍等对西方1980~1984年出版的14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心理、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心理、课堂动力和管理与纪律、学习动机、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课题所占章数最多。从这些调查来看,从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体系,虽然在某些方面有逐渐趋于集中的现象,但总的来说,还是见仁见智,意见分歧,没有一种公认的理论体系。一门初建的历史较短的学科,内容体系有争论,甚至“百花齐放”,原是正常现象,但理论的研究不能忽视。只谈应用忽视理论,必然导致五花八门,各行其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凌乱、内容庞杂的根源,就在于此。
科学的对象、体系与性质是密切联系的,对象规定它的体系,也决定它的性质特点。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这个对象的定义出发,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首先就应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例如,心理发展问题、学习与教学问题、品德心理问题、体育心理问题、美育心理问题、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问题、学习成绩考核问题等等,都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现实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教育心理学要从这些课题中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次,任何一种学问,都是随学术的进步而发展的,教育心理学自不能例外。目前教育心理学某些内容,已逐渐扩展成独立的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各门学科的分科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都可以进行独立讲授,但由于学制和专业的限制,不可能都开设这些课程,教育心理学应对这些分支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出一些基本原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些方面的知识,既是建立理论体系的源泉,又是结合实践应用的重要材料。因此,目前在重视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必须做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这样,教育心理学才能建立比较稳定的体系,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怎样建立呢?它究竟应该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教育心理学一直以学习心理问题为基础。今天看来,学习心理问题仍然是它的核心,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或削弱了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问题。人的培养决不是仅仅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早就明确规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新人。培养良好品德、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虽然与学习有关系,但绝不像掌握一般文化科学知识那样单靠知识学习就能形成的,而是有它的特定的形成规律。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迫切要求年青一代在掌握现代最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共产主义全面发展的个性,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教育过程是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广义的教育过程除学校教育、教学以外,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群体教育等;狭义的教育过程是指学校情境下的教育活动过程,主要是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完美的个性品德的过程。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两大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改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内容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认识的客体,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育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媒体,它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媒介。教学内容或科学信息的传输、教育手段的实施,对于人的培养都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必须紧密依随教育过程诸因素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来确定。而且,整个教育过程,始终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过程,不但有认知因素的发展,也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在这方面,教育心理学和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教育心理学又是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的。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由于涉及的方面复杂,范围广泛,正如前文指出的,它和许多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把教育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加以严格地区分,不然内容就会出现重复。我们决不能把所涉及的各分支的内容都纳入进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应是对各分支的高度概括,它居高临下,对于各分支既具有指导作用,又是各分支的理论基础。只有以教育过程为依据,综合探索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建立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根据我国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教改深化的要求,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应该包括如下诸方面的知识。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它的学科性质特点,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的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
(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
(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
(6)学生心理卫生与教育的问题。
(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
(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
(10)教师心理学的问题。
以上所列十个方面,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体系和结构。当然,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成熟的,还有待于深入,特别是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的研究,还很薄弱。这正是我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应积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任何一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某些学科有关系,同时它的内容是从多方面建立起来的,教育心理学自不能例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材料,一方面来源于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察实验和实践研究总结的成果,一方面也从实验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伦理学、神经生理学、临床诊断学以及其他有关的心理学方面,摄取有关的资料,分析提炼组成。这里主要讨论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推理、情绪、意志、个性特征及学习等,并找出有关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研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主要是学校教育情境)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同时也要研究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影响,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教育过程中其他心理现象。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或原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结合教育实践应用这些原理或原则的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例如,普通心理学研究知觉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范围为知觉的特征和种类、识别目的物的过程和错误的知觉等,教育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则要着重考察学习过程中知觉与观察、阅读等的关系。关于推理的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推理过程,教育心理学则研究推理过程如何应用于数学等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关于学习与记忆的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实质结构和生理机制等,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情境下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材料如何有效地编码、储存和提取等问题。
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儿童心理学也是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在19世纪末叶产生的,其任务是揭示人的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和动态。儿童这一概念在我国的习惯用法主要指年幼或少年期儿童。西方对儿童这一概念扩大到整个青年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向下到学前儿童,发现了从前不为人知的儿童的潜在可能性,揭示了儿童生命中的敏感期或关键期,这一时期最有利于儿童各种机能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向上、向高龄方向发展,也获得许多重要的和有趣的东西,这主要是通过组织复杂的生活活动,发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保持年限要比从前认为的长得多。儿童心理学不仅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发展特征,而且还要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影响。例如,何种遗传可以阻止儿童的发展,何种环境可以助长或阻碍儿童的发展。
由于儿童心理学的对象是大多数处于教育情境下正在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所以儿童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而是把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并在教育过程中去探索他们的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就是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所获得的事实,以确定教育的可能性,从而安排正确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不能强迫初学步的儿童学习跑步或竞走。所谓高难度的教学,也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然必致徒劳而无功。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产生于50年代,到60年代后期有较长足的发展。这门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教育情境中有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假设是: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不管是否趋向于社会所要求的目标,都能够在人际关系和学校社会性组织的需求下获得更好的理解。因此,教育社会心理学把行为看作是个体与他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必须考察在学校情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其他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他们是怎样行动的,而这些相互作用都是一种刺激情境。这种复杂的刺激情境决定了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或学生的行为问题,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因此,必须依据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决。如集体对个体行为和对学习小组行为的影响等。教育心理学不能孤立地研究个体行为,必须在社会心理学水平上分析个体的各种行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及集体的交往方式,影响每个人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充分体现这些因素,必须充分应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提出处理这些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效能。
教育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也很密切。个性心理学原是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它逐渐充实、扩展并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它的历史虽然较短,它却是教育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根据和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并不直接讲授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年青一代健康的个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习心理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某些个性特点,无论对正常儿童或特殊儿童,都须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因材施教。
个性心理学中的某些问题,更是教育心理学直接研究的内容,例如性格和品德的问题。学校教育要培养年青一代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其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性格与品德之间不可能作出严格的区分,我们常把品德看做性格中有关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行为倾向系统,因此,性格与品德有重叠的部分,如诚实、忠厚、欺骗、奸诈等,既可以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品德是性格中被缩小到同道德和伦理有关的范围的心理特征。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年青一代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此外,某些个性特征对学习是有影响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心理学也要研究一些非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要接受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要接受社会中教育的影响。最初是养育的问题,这大都由家庭负责,继之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群体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化。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生活,学校是由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组成的。一方面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教育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必然引起各种心理活动。教育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不仅服从于在一般生活实践中人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
例如,年幼儿童最初掌握的概念多属日常概念,日常概念一般既含有本质属性,也含有非本质属性,或者只含有非本质属性,经过一定的学习,接受了科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于是就分辨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达到理性认识。儿童认识能力从感性水平提高到理性水平,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变化。又如,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逐渐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在先天素质基础上,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熏陶,或者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教师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导,于是便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既如上述,那么,这门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学从它的发展来看,最早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问。教育心理学在它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以前,许多教育家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他们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近代欧洲早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J.Comenius)、裴斯泰洛齐(J.Pestalozi)就持有这种观点。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E.Herbart,1776—1841)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是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科学的观点。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也有人类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桑代克的一系列研究,充分显示了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总结出教育心理学一些原理和方法。时至今日,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认识是相当普遍的。我们随便查阅一下现行的许多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都强调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应用性的学科,这应该肯定。问题是由于长期重视它的应用价值,而忽视其理论体系的探索,以致目前这门学科仍然存在体系凌乱、内容庞杂的现象,国外出版的教科书是如此,我国出版的教科书也是这样,几乎没有一本相同体系的版本。确实,教育心理学体系不一致的现象,由来已久。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r)等六人所著《教育心理学》,曾就他们引用的19种标准教科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教科书共计有15个课题,各书出入很大,只有心理发展、行为过程、学习心理、训练迁移、心理测量、心理卫生几个课题,各书大体趋于一致。近年我国邵瑞珍等对西方1980~1984年出版的14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心理、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心理、课堂动力和管理与纪律、学习动机、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课题所占章数最多。从这些调查来看,从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内容体系,虽然在某些方面有逐渐趋于集中的现象,但总的来说,还是见仁见智,意见分歧,没有一种公认的理论体系。一门初建的历史较短的学科,内容体系有争论,甚至“百花齐放”,原是正常现象,但理论的研究不能忽视。只谈应用忽视理论,必然导致五花八门,各行其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凌乱、内容庞杂的根源,就在于此。
科学的对象、体系与性质是密切联系的,对象规定它的体系,也决定它的性质特点。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这个对象的定义出发,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首先就应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例如,心理发展问题、学习与教学问题、品德心理问题、体育心理问题、美育心理问题、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问题、学习成绩考核问题等等,都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现实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教育心理学要从这些课题中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次,任何一种学问,都是随学术的进步而发展的,教育心理学自不能例外。目前教育心理学某些内容,已逐渐扩展成独立的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各门学科的分科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都可以进行独立讲授,但由于学制和专业的限制,不可能都开设这些课程,教育心理学应对这些分支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出一些基本原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些方面的知识,既是建立理论体系的源泉,又是结合实践应用的重要材料。因此,目前在重视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必须做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这样,教育心理学才能建立比较稳定的体系,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怎样建立呢?它究竟应该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教育心理学一直以学习心理问题为基础。今天看来,学习心理问题仍然是它的核心,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或削弱了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问题。人的培养决不是仅仅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早就明确规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新人。培养良好品德、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虽然与学习有关系,但绝不像掌握一般文化科学知识那样单靠知识学习就能形成的,而是有它的特定的形成规律。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迫切要求年青一代在掌握现代最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共产主义全面发展的个性,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教育过程是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广义的教育过程除学校教育、教学以外,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群体教育等;狭义的教育过程是指学校情境下的教育活动过程,主要是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完美的个性品德的过程。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两大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改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内容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认识的客体,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育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媒体,它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媒介。教学内容或科学信息的传输、教育手段的实施,对于人的培养都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必须紧密依随教育过程诸因素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来确定。而且,整个教育过程,始终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过程,不但有认知因素的发展,也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在这方面,教育心理学和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教育心理学又是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的。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由于涉及的方面复杂,范围广泛,正如前文指出的,它和许多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把教育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加以严格地区分,不然内容就会出现重复。我们决不能把所涉及的各分支的内容都纳入进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应是对各分支的高度概括,它居高临下,对于各分支既具有指导作用,又是各分支的理论基础。只有以教育过程为依据,综合探索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建立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根据我国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教改深化的要求,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应该包括如下诸方面的知识。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它的学科性质特点,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的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
(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
(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
(6)学生心理卫生与教育的问题。
(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
(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
(10)教师心理学的问题。
以上所列十个方面,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体系和结构。当然,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成熟的,还有待于深入,特别是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的研究,还很薄弱。这正是我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应积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任何一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某些学科有关系,同时它的内容是从多方面建立起来的,教育心理学自不能例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材料,一方面来源于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察实验和实践研究总结的成果,一方面也从实验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伦理学、神经生理学、临床诊断学以及其他有关的心理学方面,摄取有关的资料,分析提炼组成。这里主要讨论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推理、情绪、意志、个性特征及学习等,并找出有关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研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主要是学校教育情境)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同时也要研究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影响,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教育过程中其他心理现象。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或原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结合教育实践应用这些原理或原则的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例如,普通心理学研究知觉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范围为知觉的特征和种类、识别目的物的过程和错误的知觉等,教育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则要着重考察学习过程中知觉与观察、阅读等的关系。关于推理的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推理过程,教育心理学则研究推理过程如何应用于数学等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关于学习与记忆的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实质结构和生理机制等,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情境下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材料如何有效地编码、储存和提取等问题。
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儿童心理学也是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在19世纪末叶产生的,其任务是揭示人的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和动态。儿童这一概念在我国的习惯用法主要指年幼或少年期儿童。西方对儿童这一概念扩大到整个青年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向下到学前儿童,发现了从前不为人知的儿童的潜在可能性,揭示了儿童生命中的敏感期或关键期,这一时期最有利于儿童各种机能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向上、向高龄方向发展,也获得许多重要的和有趣的东西,这主要是通过组织复杂的生活活动,发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保持年限要比从前认为的长得多。儿童心理学不仅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发展特征,而且还要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影响。例如,何种遗传可以阻止儿童的发展,何种环境可以助长或阻碍儿童的发展。
由于儿童心理学的对象是大多数处于教育情境下正在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所以儿童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而是把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并在教育过程中去探索他们的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就是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所获得的事实,以确定教育的可能性,从而安排正确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不能强迫初学步的儿童学习跑步或竞走。所谓高难度的教学,也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然必致徒劳而无功。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产生于50年代,到60年代后期有较长足的发展。这门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教育情境中有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假设是: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不管是否趋向于社会所要求的目标,都能够在人际关系和学校社会性组织的需求下获得更好的理解。因此,教育社会心理学把行为看作是个体与他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必须考察在学校情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其他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他们是怎样行动的,而这些相互作用都是一种刺激情境。这种复杂的刺激情境决定了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或学生的行为问题,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因此,必须依据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决。如集体对个体行为和对学习小组行为的影响等。教育心理学不能孤立地研究个体行为,必须在社会心理学水平上分析个体的各种行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及集体的交往方式,影响每个人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充分体现这些因素,必须充分应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提出处理这些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效能。
教育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也很密切。个性心理学原是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它逐渐充实、扩展并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它的历史虽然较短,它却是教育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根据和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并不直接讲授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年青一代健康的个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习心理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某些个性特点,无论对正常儿童或特殊儿童,都须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因材施教。
个性心理学中的某些问题,更是教育心理学直接研究的内容,例如性格和品德的问题。学校教育要培养年青一代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其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性格与品德之间不可能作出严格的区分,我们常把品德看做性格中有关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行为倾向系统,因此,性格与品德有重叠的部分,如诚实、忠厚、欺骗、奸诈等,既可以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品德是性格中被缩小到同道德和伦理有关的范围的心理特征。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年青一代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此外,某些个性特征对学习是有影响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心理学也要研究一些非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展开全部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集中在: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