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段节目又叫《咸丰立后》,就是咸丰皇上立皇后——结婚,娶媳妇。在封建时代,皇上究竟娶多少媳妇呢?都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究竟是不是这个数字呢?我给您一个准确的答复——没准儿!
怎么没准儿呢?那年月,皇上一到十六岁就该结婚啦。皇上结婚不叫结婚,叫“立后大典”。立一位皇后。这皇后就一位,皇后以下可就多了。一等的叫贵妃,二等的叫妃,三等的叫嫔,四等的叫贵人,分多少等儿。皇后是一个,其余的贵妃、妃、嫔、贵人,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呢?只要皇上不死,三年娶一拨儿,所以我告诉您,没准儿!
就拿清朝来说吧,每三年,都要从满、蒙官员家里头选一批十四岁到二十岁的“秀女”,往宫里送。有才貌出众的,碰巧让皇上看中啦,就能当贵人,也许能选上嫔、妃、贵妃,甚至当上皇后。有这事儿吗?有哇。像慈德太后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入宫选上的。
咸丰二年,皇宫里头要选一拨儿秀女。应选的一共有六十人,经过初选,留下了二十八个,从这二十八个当中挑来挑去,最后就剩俩啦。一个是后来的东太后,慈安,钮祜录氏;一个是后来的西太后,慈禧,叶赫那拉氏。
应选那天,她俩来到“寿康宫”,往地下一跪,上边儿坐着皇太后和咸丰。
慈安长得是端庄淑雅,雍容华贵;慈禧呢?长得是容颜娇秀,媚态横生。全够漂亮的。太后一瞧,打心眼儿里喜欢慈安。咸丰呢?看上慈禧啦!按理说,皇上喜欢谁,谁就能当上皇后啦。可慈禧倒霉就倒在她那一口牙上啦。牙怎么啦?没毛病,又白又齐,特别好看。就因为牙长得好看,她说话老想找露牙的字眼儿,结果:皇后没当上!慈安呢,长了一嘴里出外进的黄板牙。别看她牙有毛病,可挺有心眼儿,说话想法儿不张嘴,让人看不出来。哎,她倒当上皇后啦。
皇太后就问慈安了:
“你姓什么呀?”
由这儿起,您注意听,慈安全使小口型的字儿来回答。
“姓钮祜录。”
钮祜录!不用张嘴吧?黄板牙看不出来。
咸丰问慈禧:
“你姓什么呀?”
慈禧一琢磨:论模样儿我们俩不相上下,我这口牙比她强。嗯,我呀,回话的时候,得想办法把这口白牙露出来,她是这么回奏的:
“姓那拉氏。”
说“氏’字儿故意拉点儿长音儿,“氏——”,嘴唇往上下一分,把牙龇出来啦。
‘那拉氏——’(学状)
咸丰一看:嗬!这口牙好似排玉一样,美!
太后又问慈安:
“你多大啦?”
“十五。”
“十五”,不用张嘴。
咸丰又问慈禧:
“你多大啦?”
慈禧刚想说,十六。一琢磨,不行,十六露不出牙来呀。灵机一动:
“明年十七——”
哎,这不是废话吗?后年还十八哪!
太后又问慈安啦:
“你家住哪儿啊?”
“乃兹府。”
咸丰问慈禧:
“你家住哪儿啊?”
慈禧住李广桥哇,李广桥,“桥”字儿露不出牙来呀。对,这么说:
“家住鼓楼西——”
嘿,变着法儿龇牙!
太后问慈安:
“你叫什么呀?”
“玉珠。”
赶寸啦,到慈安这儿全不用张嘴。
咸丰又问慈禧:
“你叫什么呀?”
本来她叫“兰儿”,“兰儿”不行啊。
“我叫兰芝——”
哎,连名儿都改啦!“兰芝——”
太后问慈安:
“你家还有什么人哪?”
“父母。”
咸丰问慈禧:
“你家有什么人哪?”
慈禧一想:我爸爸死了,光剩下妈啦,可这怎么说呀。
“妈——”,“母——”,全露不出牙来呀?哎,有了:
“妈和姨——”
哎,连亲戚全饶上啦!
皇太后一看问得差不多啦,决定吧。按规矩,皇上把一个碧玉如意赐给谁,谁就是皇后。咸丰为难了,自己喜欢慈禧,太后喜欢慈安,到底给谁呢?他拿着如意直犹豫,嘴里叨念:
“谁当皇后?谁当贵妃?”
慈禧正那儿琢磨着龇牙的字儿哪,一听赶紧搭碴儿:“我当贵妃——”
得,皇后归慈安啦!
这场是单口相声。相声分很多种形式,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大家经常见是俩人说的,那叫对口相声。三、五个人的叫群口相声,十几个人的,化妆相声。二、三十人的,那大概叫相声剧,四、五百人的,那是……听相声!也没有四、五百人一块儿说相声的,那成相声大合唱啦!
相声艺术表演上必须精练。可话又说回来了,其他的艺术也得精练,您看,说书、唱戏,要是不精练,书也甭说了,戏也甭演了。有这么句话嘛,叫“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怎么讲呢?就是说:评书演员嘴快,戏曲演员腿快。说书的一说,甭管这件事情多长时间,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算行了。一拍醒木,“秋去东来”,这四个字儿半年过去了,说书的嘴快。唱戏的呢?腿就得快。您看京戏,甭管这地方离这儿几千里几万里,几个人在台上一绕弯儿,就算到了。
京戏里有一出戏叫《反云南》,一员大将带着四个打旗儿的,这员大将一传令:
“众将宫,兵发云南去者!”
唢呐一吹,这个曲牌叫“三枪”,仓才仓,各龙冬仓,各龙冬依冬乙冬仓令才,仓各来才依各台——仓!四个打旗儿的围着这台绕了一个弯儿,又回到原来站的那地方,四个人不动了。这员大将装模做样的还问哪:
“我军为何不行?”
哎,这不是废话吗?再行掉台下去啦!
这儿一回禀:“兵至云南!”
哎,这就到啦!您瞧快不快?可也别说,也就得这么快。不这么快,这戏就没法唱了。你说我们这演员演戏演得真实,你再演得真实,也分演到什么地方,演到这个地方,没法真实。这员大将一传令:
“众将官,兵发云南去者!”
打旗儿的一举旗儿,“嚄——”,跟台上的大将一块儿唏哩呼噜都进后台啦,把后台把行头一脱,行李卷儿一打,奔火车站买票,上云南啦!这么演倒是真实啦,可听戏的受得了吗?坐了半天,不见人出来,这位问那位:
“哎,老王,这戏还演不演了?”
“不知道哇。”
正纳着闷儿呢,剧场服务员过来了。二位一想:问问他吧:
“同志,这戏散了吗?”
“没散。”
“没散,怎么半天不见人儿啊?”
这服务员还给解释哪:
“啊,您没听明白吗?兵发云南去者——他们都上云南了!”
“啊?真去啦?”
“您不知道,我们这儿演员演戏演得真实。”
“他真实了,我们怎么办呢?”
“那看你们几位想听不想听了,要是不想听,就回家睡觉去;要是想听呢?也好办,跟他们一块儿上车站买票,也上云南吧!”
嗐!
怎么没准儿呢?那年月,皇上一到十六岁就该结婚啦。皇上结婚不叫结婚,叫“立后大典”。立一位皇后。这皇后就一位,皇后以下可就多了。一等的叫贵妃,二等的叫妃,三等的叫嫔,四等的叫贵人,分多少等儿。皇后是一个,其余的贵妃、妃、嫔、贵人,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呢?只要皇上不死,三年娶一拨儿,所以我告诉您,没准儿!
就拿清朝来说吧,每三年,都要从满、蒙官员家里头选一批十四岁到二十岁的“秀女”,往宫里送。有才貌出众的,碰巧让皇上看中啦,就能当贵人,也许能选上嫔、妃、贵妃,甚至当上皇后。有这事儿吗?有哇。像慈德太后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么入宫选上的。
咸丰二年,皇宫里头要选一拨儿秀女。应选的一共有六十人,经过初选,留下了二十八个,从这二十八个当中挑来挑去,最后就剩俩啦。一个是后来的东太后,慈安,钮祜录氏;一个是后来的西太后,慈禧,叶赫那拉氏。
应选那天,她俩来到“寿康宫”,往地下一跪,上边儿坐着皇太后和咸丰。
慈安长得是端庄淑雅,雍容华贵;慈禧呢?长得是容颜娇秀,媚态横生。全够漂亮的。太后一瞧,打心眼儿里喜欢慈安。咸丰呢?看上慈禧啦!按理说,皇上喜欢谁,谁就能当上皇后啦。可慈禧倒霉就倒在她那一口牙上啦。牙怎么啦?没毛病,又白又齐,特别好看。就因为牙长得好看,她说话老想找露牙的字眼儿,结果:皇后没当上!慈安呢,长了一嘴里出外进的黄板牙。别看她牙有毛病,可挺有心眼儿,说话想法儿不张嘴,让人看不出来。哎,她倒当上皇后啦。
皇太后就问慈安了:
“你姓什么呀?”
由这儿起,您注意听,慈安全使小口型的字儿来回答。
“姓钮祜录。”
钮祜录!不用张嘴吧?黄板牙看不出来。
咸丰问慈禧:
“你姓什么呀?”
慈禧一琢磨:论模样儿我们俩不相上下,我这口牙比她强。嗯,我呀,回话的时候,得想办法把这口白牙露出来,她是这么回奏的:
“姓那拉氏。”
说“氏’字儿故意拉点儿长音儿,“氏——”,嘴唇往上下一分,把牙龇出来啦。
‘那拉氏——’(学状)
咸丰一看:嗬!这口牙好似排玉一样,美!
太后又问慈安:
“你多大啦?”
“十五。”
“十五”,不用张嘴。
咸丰又问慈禧:
“你多大啦?”
慈禧刚想说,十六。一琢磨,不行,十六露不出牙来呀。灵机一动:
“明年十七——”
哎,这不是废话吗?后年还十八哪!
太后又问慈安啦:
“你家住哪儿啊?”
“乃兹府。”
咸丰问慈禧:
“你家住哪儿啊?”
慈禧住李广桥哇,李广桥,“桥”字儿露不出牙来呀。对,这么说:
“家住鼓楼西——”
嘿,变着法儿龇牙!
太后问慈安:
“你叫什么呀?”
“玉珠。”
赶寸啦,到慈安这儿全不用张嘴。
咸丰又问慈禧:
“你叫什么呀?”
本来她叫“兰儿”,“兰儿”不行啊。
“我叫兰芝——”
哎,连名儿都改啦!“兰芝——”
太后问慈安:
“你家还有什么人哪?”
“父母。”
咸丰问慈禧:
“你家有什么人哪?”
慈禧一想:我爸爸死了,光剩下妈啦,可这怎么说呀。
“妈——”,“母——”,全露不出牙来呀?哎,有了:
“妈和姨——”
哎,连亲戚全饶上啦!
皇太后一看问得差不多啦,决定吧。按规矩,皇上把一个碧玉如意赐给谁,谁就是皇后。咸丰为难了,自己喜欢慈禧,太后喜欢慈安,到底给谁呢?他拿着如意直犹豫,嘴里叨念:
“谁当皇后?谁当贵妃?”
慈禧正那儿琢磨着龇牙的字儿哪,一听赶紧搭碴儿:“我当贵妃——”
得,皇后归慈安啦!
这场是单口相声。相声分很多种形式,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大家经常见是俩人说的,那叫对口相声。三、五个人的叫群口相声,十几个人的,化妆相声。二、三十人的,那大概叫相声剧,四、五百人的,那是……听相声!也没有四、五百人一块儿说相声的,那成相声大合唱啦!
相声艺术表演上必须精练。可话又说回来了,其他的艺术也得精练,您看,说书、唱戏,要是不精练,书也甭说了,戏也甭演了。有这么句话嘛,叫“说书的嘴,唱戏的腿”,怎么讲呢?就是说:评书演员嘴快,戏曲演员腿快。说书的一说,甭管这件事情多长时间,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算行了。一拍醒木,“秋去东来”,这四个字儿半年过去了,说书的嘴快。唱戏的呢?腿就得快。您看京戏,甭管这地方离这儿几千里几万里,几个人在台上一绕弯儿,就算到了。
京戏里有一出戏叫《反云南》,一员大将带着四个打旗儿的,这员大将一传令:
“众将宫,兵发云南去者!”
唢呐一吹,这个曲牌叫“三枪”,仓才仓,各龙冬仓,各龙冬依冬乙冬仓令才,仓各来才依各台——仓!四个打旗儿的围着这台绕了一个弯儿,又回到原来站的那地方,四个人不动了。这员大将装模做样的还问哪:
“我军为何不行?”
哎,这不是废话吗?再行掉台下去啦!
这儿一回禀:“兵至云南!”
哎,这就到啦!您瞧快不快?可也别说,也就得这么快。不这么快,这戏就没法唱了。你说我们这演员演戏演得真实,你再演得真实,也分演到什么地方,演到这个地方,没法真实。这员大将一传令:
“众将官,兵发云南去者!”
打旗儿的一举旗儿,“嚄——”,跟台上的大将一块儿唏哩呼噜都进后台啦,把后台把行头一脱,行李卷儿一打,奔火车站买票,上云南啦!这么演倒是真实啦,可听戏的受得了吗?坐了半天,不见人出来,这位问那位:
“哎,老王,这戏还演不演了?”
“不知道哇。”
正纳着闷儿呢,剧场服务员过来了。二位一想:问问他吧:
“同志,这戏散了吗?”
“没散。”
“没散,怎么半天不见人儿啊?”
这服务员还给解释哪:
“啊,您没听明白吗?兵发云南去者——他们都上云南了!”
“啊?真去啦?”
“您不知道,我们这儿演员演戏演得真实。”
“他真实了,我们怎么办呢?”
“那看你们几位想听不想听了,要是不想听,就回家睡觉去;要是想听呢?也好办,跟他们一块儿上车站买票,也上云南吧!”
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