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过学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然讲过(昨天刚好看了关于白鹿洞书院的电视介绍)
淳熙6年至8年(1179~1181)朱熹任南康军期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重建院宇。尽管南康正遭旱灾,财政困难,还是集资筹款建起屋宇20余间。
(二)筹措院田。朱熹筹集了一部分资金购置学田,认为这是维持书院的“久远之计”。
(三)聚书。朱熹曾发文各地征集图书。并将一部分诗、贴或模写,或重书入石。
(四)立师。朱熹从外地延请名儒掌教未果,只得自煎洞主,自为导师,亲自讲学,同时还邀请几个朱门弟子执教。
(五)聚徒。朱熹发榜招生,远近诸生闻风而至。与朱熹有书信联系的门人有200多人。
(六)订学规。朱熹在总结前人办学所订规制和禅林清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为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一教育方针当时为全国书院普遍遵行,至今仍为中外教育家所重视和研究。
(七)立课程。朱熹将《四书》作为生徒的基本课程,同时也要学习《五经》等书以及古代诗文。
淳熙6年至8年(1179~1181)朱熹任南康军期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重建院宇。尽管南康正遭旱灾,财政困难,还是集资筹款建起屋宇20余间。
(二)筹措院田。朱熹筹集了一部分资金购置学田,认为这是维持书院的“久远之计”。
(三)聚书。朱熹曾发文各地征集图书。并将一部分诗、贴或模写,或重书入石。
(四)立师。朱熹从外地延请名儒掌教未果,只得自煎洞主,自为导师,亲自讲学,同时还邀请几个朱门弟子执教。
(五)聚徒。朱熹发榜招生,远近诸生闻风而至。与朱熹有书信联系的门人有200多人。
(六)订学规。朱熹在总结前人办学所订规制和禅林清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为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一教育方针当时为全国书院普遍遵行,至今仍为中外教育家所重视和研究。
(七)立课程。朱熹将《四书》作为生徒的基本课程,同时也要学习《五经》等书以及古代诗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