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卷无益的资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按图索骥: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纸上谈兵: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战争,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刘羽冲死读书: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韩信替刘邦卖命,攻赵地。有人劝守城的知识分子成安君坚壁清野,袭击韩信粮道。成安君则背了一句兵法:“孙子曰,十则围之,倍则战”,自诩兵多将广,准备阵地战。确实,孙子说过,军队多于敌军十倍,就可包围作战,多一倍,就可放胆一战。但是,孙子也说过“兵以诈立”。成安君为何只取这条理论,不取另一条呢?这问题估计成安君没时间思考,因为身为“儒者”的他,很快被街头小混混韩信砍了脑袋。
《三国演义》写守街亭那一段,简直是马谡的一次兵法背诵秀。当时,副将王平一看街亭地势,说此地险绝,应该当道屯兵。马谡说差矣,然后背兵法一句:“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决定屯兵山顶。王平说山顶是死地,马谡说差矣,又背兵法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说死地有什么不好,身处死地,士兵打仗,能够以一挡百。于是,马谡守在山上,断水绝粮,自取灭亡。街亭一失,不仅战役全败,蜀汉从此失去战略先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眼泪未必全是为马谡挥的,也含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自己泪满襟”的意味。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疏于国政,南唐被宋攻占后,旧日宫墙、往昔繁华均已不在。李煜追忆自己在位时的繁华荣耀,恨宋抢夺了本属于自己的江山,他是一个诗人,诗人就会以诗人的方式抒发对宋朝统治者的不满,他念旧,及至被赵匡胤封了个闲职到被杀的这段时间中,他整日郁郁寡欢,回忆南唐兴盛的情景。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纸上谈兵: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战争,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刘羽冲死读书: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韩信替刘邦卖命,攻赵地。有人劝守城的知识分子成安君坚壁清野,袭击韩信粮道。成安君则背了一句兵法:“孙子曰,十则围之,倍则战”,自诩兵多将广,准备阵地战。确实,孙子说过,军队多于敌军十倍,就可包围作战,多一倍,就可放胆一战。但是,孙子也说过“兵以诈立”。成安君为何只取这条理论,不取另一条呢?这问题估计成安君没时间思考,因为身为“儒者”的他,很快被街头小混混韩信砍了脑袋。
《三国演义》写守街亭那一段,简直是马谡的一次兵法背诵秀。当时,副将王平一看街亭地势,说此地险绝,应该当道屯兵。马谡说差矣,然后背兵法一句:“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决定屯兵山顶。王平说山顶是死地,马谡说差矣,又背兵法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说死地有什么不好,身处死地,士兵打仗,能够以一挡百。于是,马谡守在山上,断水绝粮,自取灭亡。街亭一失,不仅战役全败,蜀汉从此失去战略先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眼泪未必全是为马谡挥的,也含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自己泪满襟”的意味。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疏于国政,南唐被宋攻占后,旧日宫墙、往昔繁华均已不在。李煜追忆自己在位时的繁华荣耀,恨宋抢夺了本属于自己的江山,他是一个诗人,诗人就会以诗人的方式抒发对宋朝统治者的不满,他念旧,及至被赵匡胤封了个闲职到被杀的这段时间中,他整日郁郁寡欢,回忆南唐兴盛的情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