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国花牡丹: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形态特征: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可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红、紫、蓝、黑和复色(实际上并无纯正的蓝与黑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繁殖与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和扦插。移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喜肥,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对生长势旺盛、发枝能力强的品种,只需剪去细弱枝,保留全部强状枝条,对基部的萌蘖应及时除去,以保持美观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使植株开花繁而艳、保持植株健壮,应根据树龄情况,控制开花数量。在现蕾早期,选留一定数量发育饱满的花芽,将过多的芽和弱芽尽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个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应将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让其开花,以集中营养促进植株的发育。
常见病害有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应用: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牡丹形态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一、株型
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1、 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º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 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º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 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 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类型:
1、单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焰”、“脂红”等。
五、叶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大形圆叶型
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小叶圆叶型
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小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中形叶型
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中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六、叶柄
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
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近几年来,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1、 单瓣
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赛珠盘”、“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结实能力较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雪莲”、“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或减少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4、 蔷薇型
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花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瑞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6、 金环型
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极少,以“白天鹅”、“俊颜红”品种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排列规则,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或曲皱花瓣,瓣群稠密耸起,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8、绣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或椭圆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似“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9、千层台阁型
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较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10、楼子台阁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进程中,有些品种同株、同枝常开2-3花型或更多种花型。如“赵粉”、“青香白”、“白鹤卧雪”、“山花烂熳”等,同株可开“皇冠”、“托桂”、“单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确定某一品种的花型时,应以该品种演化达到最高的花型为标准。
八、果实种籽
单瓣花结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形态特征: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可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红、紫、蓝、黑和复色(实际上并无纯正的蓝与黑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繁殖与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和扦插。移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喜肥,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对生长势旺盛、发枝能力强的品种,只需剪去细弱枝,保留全部强状枝条,对基部的萌蘖应及时除去,以保持美观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使植株开花繁而艳、保持植株健壮,应根据树龄情况,控制开花数量。在现蕾早期,选留一定数量发育饱满的花芽,将过多的芽和弱芽尽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个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应将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让其开花,以集中营养促进植株的发育。
常见病害有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应用:
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牡丹形态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一、株型
因品种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异。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五个类型;
1、 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º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 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º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 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述每一植株类型中,因品种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时,枝条的粗壮、细弱、硬挺、直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如矮生类型中“罗汉红”即属于粗壮矮生型,而“出梗夺翠”则属于细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红”属粗壮直立型,“姚黄”则属于细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 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类型:
1、单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焰”、“脂红”等。
五、叶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大形圆叶型
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小叶圆叶型
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小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中形叶型
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中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六、叶柄
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
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近几年来,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1、 单瓣
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赛珠盘”、“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结实能力较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雪莲”、“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或减少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4、 蔷薇型
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花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瑞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6、 金环型
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极少,以“白天鹅”、“俊颜红”品种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排列规则,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或曲皱花瓣,瓣群稠密耸起,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8、绣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或椭圆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似“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9、千层台阁型
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较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10、楼子台阁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进程中,有些品种同株、同枝常开2-3花型或更多种花型。如“赵粉”、“青香白”、“白鹤卧雪”、“山花烂熳”等,同株可开“皇冠”、“托桂”、“单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确定某一品种的花型时,应以该品种演化达到最高的花型为标准。
八、果实种籽
单瓣花结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展开全部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名“月桂”、“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科,为温带树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湖南浏阳周洛分布有野生群落;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有20多个城市以桂花为市花。
木犀科。常绿乔木,高3-15米,枝灰色。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全缘。花簇生于叶腋,花淡黄白色,4裂。核果椭圆形,熟时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的生产。花入药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果榨油,食用。亦是观赏植物。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城市栽培最为集中。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种,一般要5—6年才开花。无性繁殖用枝条扦插、嫁接、压条可以当年开花。
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桂花品种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金桂花朵金黄,气味较淡,叶片较厚。
银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银桂花朵颜色较白,稍带微黄,叶片较薄。
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丹桂花朵颜色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
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四季桂别称月月桂。花朵颜色稍白,或淡黄,香气较淡,叶片薄。长年开花。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近年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对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考虑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籽银桂”(结籽),“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各品种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例如:四季桂品种群中的“日香桂”、“大叶佛顶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黄色,同一枝条各节先后开花,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现四川苍溪有大量母株。“大叶佛顶珠”花乳白至纯白色,花序密集,顶生花序独特,花期自春到秋连续不断。它们观赏价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选用“日香桂”、“大叶佛顶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龙桂”、“柳叶桂”等,用作乔木或作庭园主景宜选“大叶黄银桂”、“金桂”、“大叶丹桂”、“大丹金桂”、“橙红丹桂”。
形态特性
株高约15m,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
桂花是常绿阔叶乔木,野生或地栽的高达15米,树冠可达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达2—3米,树冠可达2—3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常呈灌木壮,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
繁殖与栽培
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法繁殖。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叶蜂、柑橘粉虱、蚱蝉等。
应用
桂花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园林中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植。为盆栽观赏的好材料。
桂花味辛,可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桂花味香,持久,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
生态习性
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在浅薄板结贫瘠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枝叶稀少,叶片瘦小,叶色黄化,不开花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严重时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阳光,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据观察,桂花单株树冠的一侧贴近墙面,或两棵桂花的树冠相互重叠时,贴近墙面的一侧或交错重叠的那部分树冠,很快变的稀疏,影响整个树冠的形体与美观。可见,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这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桂花常见叶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桂花播种育苗技术
桂花一般采用扦插育苗,单干桂花多采用播种育苗,现介绍如下:
1、采种桂花9至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
2、育苗常用播种育苗法。播种育苗能获得大量的桂花实生苗,适宜用作行道树。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宽10至12厘米,每亩播种20公斤,每亩地产桂花苗2.5至3万株。播种前要将种脐朝向一侧,覆一二厘米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3、养护技术
(1)中耕除草。在以主干为中心1米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进行中耕松土。
(2)浇水与排涝。桂花的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一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桂花不耐涝,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
(3)合理施肥。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一两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匀再覆土。
(4)整形修剪。
①剥芽:发芽时将主干下部无用的芽剥掉。
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无用枝条,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长的顶部枝条,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园林用途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木犀科。常绿乔木,高3-15米,枝灰色。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全缘。花簇生于叶腋,花淡黄白色,4裂。核果椭圆形,熟时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的生产。花入药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果榨油,食用。亦是观赏植物。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城市栽培最为集中。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种,一般要5—6年才开花。无性繁殖用枝条扦插、嫁接、压条可以当年开花。
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桂花品种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金桂花朵金黄,气味较淡,叶片较厚。
银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银桂花朵颜色较白,稍带微黄,叶片较薄。
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丹桂花朵颜色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
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四季桂别称月月桂。花朵颜色稍白,或淡黄,香气较淡,叶片薄。长年开花。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近年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对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考虑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籽银桂”(结籽),“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各品种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例如:四季桂品种群中的“日香桂”、“大叶佛顶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黄色,同一枝条各节先后开花,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现四川苍溪有大量母株。“大叶佛顶珠”花乳白至纯白色,花序密集,顶生花序独特,花期自春到秋连续不断。它们观赏价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选用“日香桂”、“大叶佛顶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龙桂”、“柳叶桂”等,用作乔木或作庭园主景宜选“大叶黄银桂”、“金桂”、“大叶丹桂”、“大丹金桂”、“橙红丹桂”。
形态特性
株高约15m,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
桂花是常绿阔叶乔木,野生或地栽的高达15米,树冠可达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达2—3米,树冠可达2—3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常呈灌木壮,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
繁殖与栽培
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法繁殖。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叶蜂、柑橘粉虱、蚱蝉等。
应用
桂花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园林中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植。为盆栽观赏的好材料。
桂花味辛,可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桂花味香,持久,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
生态习性
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在浅薄板结贫瘠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枝叶稀少,叶片瘦小,叶色黄化,不开花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严重时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阳光,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据观察,桂花单株树冠的一侧贴近墙面,或两棵桂花的树冠相互重叠时,贴近墙面的一侧或交错重叠的那部分树冠,很快变的稀疏,影响整个树冠的形体与美观。可见,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这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桂花常见叶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桂花播种育苗技术
桂花一般采用扦插育苗,单干桂花多采用播种育苗,现介绍如下:
1、采种桂花9至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
2、育苗常用播种育苗法。播种育苗能获得大量的桂花实生苗,适宜用作行道树。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宽10至12厘米,每亩播种20公斤,每亩地产桂花苗2.5至3万株。播种前要将种脐朝向一侧,覆一二厘米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3、养护技术
(1)中耕除草。在以主干为中心1米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进行中耕松土。
(2)浇水与排涝。桂花的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一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桂花不耐涝,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
(3)合理施肥。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一两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匀再覆土。
(4)整形修剪。
①剥芽:发芽时将主干下部无用的芽剥掉。
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无用枝条,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长的顶部枝条,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园林用途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牡丹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中国牡丹主要产地
1:山东菏泽,素有"牡丹之乡"之美称,2006年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2:河南洛阳,古诗有“洛阳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之美誉。
3.甘肃紫斑牡丹
4.:安徽铜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陕西汉中,有牡丹园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中国牡丹主要产地
1:山东菏泽,素有"牡丹之乡"之美称,2006年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2:河南洛阳,古诗有“洛阳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之美誉。
3.甘肃紫斑牡丹
4.:安徽铜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陕西汉中,有牡丹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花草种类繁多,希望不单只有牡丹。宋代诗人周敦颐 就有《爱莲说》一词。大家在中学不都也学习过吗?文章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