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语文书《唐雎不辱使命》课后习题答案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秦王用方圆五百里之地交换方圆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并非真心真意,是有意并吞,包藏祸心,倚强凌弱。
第二小题:秦王用天子之怒来恐吓唐雎,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回应秦王。
第二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第一个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第二个也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
第二小题:第一个哉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第二个哉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第三小题: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是语气助词。第二个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第四小题:第一个矣和第二个矣都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第三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意思是 我想用方圆五百里之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第二小题意思是 即使这样,我是从先王那里得来的封地,愿终身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虽然:即便如此。
第三小题意思是 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仅凭平方圆五十里之地存留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呀。 徒:只。
第一小题:秦王用方圆五百里之地交换方圆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并非真心真意,是有意并吞,包藏祸心,倚强凌弱。
第二小题:秦王用天子之怒来恐吓唐雎,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回应秦王。
第二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第一个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第二个也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
第二小题:第一个哉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第二个哉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呀。
第三小题: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是语气助词。第二个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第四小题:第一个矣和第二个矣都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
第三大题解答:
第一小题意思是 我想用方圆五百里之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第二小题意思是 即使这样,我是从先王那里得来的封地,愿终身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虽然:即便如此。
第三小题意思是 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而安陵仅凭平方圆五十里之地存留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呀。 徒:只。
展开全部
1、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2、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3、寿镜吾先生(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2、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3、寿镜吾先生(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臣坚决不答应。
2.(1)“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是不翻译出来。
(2)“哉”是表示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3.(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1)“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是不翻译出来。
(2)“哉”是表示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3.(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包藏祸心,表面以大换小,实则想靠秦王淫威霸占安陵。 以天子之怒;以布衣之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1)包藏祸心,表面以大换小,实则想靠秦王淫威霸占安陵。(2)、以天子之怒;以布衣之怒。
2、(1)呢,表疑问;表判断,不译。(2)呢,表反问;呀,表感叹。(3)吗,表疑问;啊,表感叹。(4)了,表陈述;了,表陈述。
3、(1)古义:交换,今义:容易。(2)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用于上半句。(3)古义:只,今义:徒弟。
4、荆轲、蔺相如等
2、(1)呢,表疑问;表判断,不译。(2)呢,表反问;呀,表感叹。(3)吗,表疑问;啊,表感叹。(4)了,表陈述;了,表陈述。
3、(1)古义:交换,今义:容易。(2)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用于上半句。(3)古义:只,今义:徒弟。
4、荆轲、蔺相如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