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 分 秘 籍
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
李彦铭说,她在考前两周里,每两天做一套各地模拟卷子。她强调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数学题的各种题型最好再熟悉一遍。
困惑之四:复习该不该跟着老师走?
何看情况
最后阶段不要大放松
黄小倩建议,最后几周复时,按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午考数学就复习数学,将做题兴奋点调整到这段时间。她强调,保持这种兴奋点是很重要的。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她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她对记者说,她从来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她把高考当作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不会紧张了。
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一定要先跳过去
历史怎么背?
李多动动笔,记些关键词,。
考试当天要注意哪些细节?
郭凡认为,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
考前怎样使用参考书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
高考前别再“覆盖”任何参考书
参考书不妨借着看
功夫一定要有工夫做后盾
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晚上早点睡觉。
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
考生如何复习
清华学生赵新华说,在高中的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集错。
清合理充分地掌握和分配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田林在1997年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对作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提高作文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循一个规范、灵活的框架以便获得理想的行文结构,同时加入自己局部小段落的创造性发挥以达到文章出彩、升华的目的。他把这种组合称为“创造性小品和新八股文”,并在自己家教的高中同学里短期内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北京大学全英是高考文科佼佼者,她认为文科学习需要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比理科少。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状元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沈成然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关键: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方法
沈成然,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2000年北京高考状元何润丰谈学习
今年高考我以683分成为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回顾这12年学习经历,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取得成绩后区分建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到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这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其次,对基础知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由基础知识构成,学好与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无论离考试题如何变化,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变而来的,学好了基础知识,就不会产生解题困难,实际上能力也就提高了。
最后,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和与同学讨论共同提高的习惯。因为学习首先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因而自学能力非常重要,通常自学的知识轻易应用和识忆,自然就属于较牢固的知识,之后,消化过程中有难理解的部分,一定要请教同学或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我得的知识也会记忆得较深刻。
总之,要在学习这项"苦差事"上取得成绩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个人主观的努力,两者能一不可,在现在情况中,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更需要刻苦努力,才能结业不负果。当然,旁逸结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北京状元吴畏谈学习
按照通常的说法,学习分为三个板块,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第三个则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的重点放在"双基",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少有涉及,教学方式上也以模仿性练习为主,过就导致学生创造力薄弱,只会做"熟题",对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我认为,教与学的重点应以"双基"转向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科学思想与意识,即其在相应学科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育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注重各个点涉及的"双基训练",却忽视了将点统一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结果学生得到的是一堆"知识插片",无法得到融会贯通,显然,一体的科学体系,对综合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对此,有的老师又提出:"基本方法"形成"三基",强调总结各关涉及基本方法,如求函数值域的十二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四种方法等等,希望先将综合问题分解重点,再按需取法。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推敲来看还是"布鲁姆"方法的高级形式,以此指导学生大一些形式详见的综合题还行,但一是新题就不灵了,为学生不会将新题分解技点,即使分解了也不知应挑何新方法,将新法如何在新环境下应用。
以2000年全国教学高考(理)19题为例,其中一步涉及求(X1+X2)/(SQRT(X12+1)+SQRT(X22+1))(X1>X2>=0) 范围,按分类法其应属求二元变量函数值域,但高中朱讲,若用不等式法将分子放大几分,不充分也难以直接想到,即使想到了也理化依据不充分而不敢下笔,事实上高中所讲的方法均无法对其严格证明,但若有"近似逼近"的数学思想则可以想到,当X1,X2=>∞时,分子,分母近似相等,直接推出其极大值为1(不含)。
科学思想与意识可以指导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下,正确在选择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科学思想与意识在不同的学种中有着共具体的涵义。
在数学科中,张莫宙教授认为数学意识为数学建构、逻辑证明、层次结构、变量函数,最值优化,方程平衡,概率统计,数据处理,近似逼近,空间位置10种,新近兴起的发散思维,培养对数学思想也有着具特有的诠释。
在物理科中,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理论推导与数学工具相结合,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同种注重要概念的透彻理解理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在化学科中,应结合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注重化学实验设计方法的分析与创造,熟练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数据处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1999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璞谈:备考三昧
回想起去年的此时,我也正为参加高考紧张地准备着。如今我已经步入了理想的大学。看着正忙碌的莘莘学子,不禁有一份特殊的心情,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临考的学生。
首先,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了近一年的复习和大小考的磨炼,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缺陷在哪儿;同时,对今年的高考新动向、历年的知识考查点也要了如指掌。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冷静地展开高考复习。这时的复习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夯实基础,另一个是查漏补缺。
许多同学在临近高考时还在买习题集,啃一些难题,这不仅得不偿失、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使情绪急躁,不利于考前信心的培养。因而,考生应该把基础练习放在首位,越接近高考,越要做基础题,而且每天都要做;但是数量也不要多,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高考中容易题和基础题做得又快又准,把基础分拿到手。除此之外,就是针对自己的弱项做一些练习,把以前错过的题再做一遍,并尽力举一反三。一言以蔽之,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点的熟练与敏感,任何一科都不可荒废。
其次,我认为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前状态的调整。第一,要调整生物钟,休息时间要延长。因为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常常休息得很晚,在调整时,上床时间要一点点提前,和高考时间相适应,不要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搞“疲劳战术”。第二,考生还应该注意把自己的最有效率的时间段调整到与高考相吻合的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刻意在这两个时间段做和高考科目、题型相类似的练习,使自己在此时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第三,缓解压力。在高考中,一点压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考生可以多和父母、同学谈谈心,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一玩、笑一笑。
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例如知道了考试地点,一定要去“踩点”,以免在考试第一天陌生感过重;如果在高考前夜失眠,也不要太紧张,要知道全国几百万考生,失眠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此外,高考考场沉重而森严的气氛多少会影响考生的情绪,这也难以避免,考试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而一科失利的阴影尽量不要影响下一科,毕竟高考中更重要的是总分。
大功将成勿松懈
江苏省1999年文科第一名季晓莉,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我的生活与学习日程仍然和高三第一学期乃至高二时一样,按照原来的节奏运行着。该努力学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该做的题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时最容易滋生松懈的情绪,我的经验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一种大功将成的空白感与空虚感。
一方面,与时间争夺效率,争夺正在遗忘的记忆,不断地修补各科知识。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记录在案的“陷阱”与思维误区也不放过。语文基础知识的考点、英语语法、历史书每日作适当温习。试卷、分类讲义有时间的时候,可随手翻翻。综合测试、英语阅读理解则每天要按时练习,以适应考试,培养语感。
另一方面,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地迎战高考。看着划满红杠杠的日历,每一个考生都难免焦灼与忐忑不安,要善于将这种既想逃避又想早日接近的感觉化解。那段日子里,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时常想,几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就会坐在某个考场里,面对那几张决定命运的试卷,会是什么情形呢?那密密麻麻的题目中,有哪个知识点正在我手中这本书的这一页上、这道题里?我会不会因为现在匆匆跳过去的几个字失去一道填空题?那道我迷迷糊糊的题会不会就恰恰出现在那几套试卷里?全国那么多的考生,同时间同样地填答同样的试卷,头脑里会出现同样的解题思路吗?会有同样的解题方式吗?会得出同样的答案吗?这样一想,我便很庆幸高考还没有来,我还有时间和权利,心安理得地看那些可能出现在“那几套试卷”上的东西。于是,继续幸福万分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
高考到来的前几天,一目十行地翻翻讲义,实际上脑子里已经装不下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但对我却很有必要: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不停地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的感觉。
真上考场了,惟一要做的事,便是倾尽全力将那些空白填满,填正确,让那些内容真正代表我,一个有个性而非标准化了的生命。
复习时将自己置于考试场景之下
叶欣,200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总分687分。
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无论是科目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认为,考生都要切忌放纵自己,“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轻松自然状态,考场上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叶欣介绍说,她的一些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战略,一进考场,他们突然发现很难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从前灵活敏捷。结果,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是一个人复习得最辛苦最投入的时候,也是水平最佳时期。若在考前不能持续这种状态,高考成绩当然大打折扣”。
谈到自己的复习良方,叶欣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多做试题。
据叶欣介绍,在高考前的10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做10套试卷。“因为知识点都已经熟悉明确了,关键是利用做题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这使得她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只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奔向高考。
叶欣说,在考前做足够多的习题有益无害。正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理科考生通向优异成绩的惟一路径。她建议考生们在不多的时间里成套地做试题,“既然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就要靠‘多做’找着应试感觉,并把速度练上去”。
不过,在“做”的过程中,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要追求数量,只求彻底弄懂吃透。做题时不能抱着猜题碰题的侥幸心理,高考试题是灵活多样的。在做题时,要牢记自己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其次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在平时练习时,考生不要懒散或三心二意,而应将自己置于考试的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叶欣说,考生所规定的做题时间应比实战时间短,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熟能生巧,一旦把速度提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
她还补充说,以上所言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之上。“假如因为几次练习的不尽如人意就灰心丧气”,应当减少练习数量,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另外,叶欣介绍了几点心得。她说,相对于文科类考生而言,理科生所要面对的题量更大,题型也更为复杂。因此,在临近高考的前10天,考生应将以前的试卷、习题再温习一遍,尤其要特别关注错题。但千万不可只看不动笔。“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想个大概而懒得动笔,那么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易暴露缺点的环节就错过了”。
考前的生物钟也一定要调节好,“不要因为第二天有考试就刻意地早睡”,只要遵循了惯有的生活规律,考生就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如果在进考场之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不妨随便阅读相关书籍,既可以缓解气氛和心情,又能够提前进入考试思路,有助于考场发挥。
最后,她提醒家长在一门考试结束之后,应“避免问涉及考试内容、结果的问题。帮助考生检查证件、文具,督促考生午休等才是家长们更应该考虑的”。
高考状元谈高考如何复习
1999年广东理科第一名的许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高考这段时间 究竟该如何复习。
其一,扬长避短。就多数同学而言,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 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悬殊。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好是采取扬长避短的战略,如果有一两门薄弱科目,就要瞄准靶子,对症下药,不让 弱科拖后腿。如果有一两门强项学科,可以把它作为高考的“杀手锏”拿出来,这样可使分数明显提高。
其二,勿下“题海”。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并非演算那些浩如烟 海的习题,而应该是努力培养心理上的自我承受意识及学习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升学考试约80%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而且做出那20%难题的功夫,也不是短时间所能练就的;花大量时间 做难题,如果做不出,则会影响情绪,自寻烦恼。
其三,强化记忆。同学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政治、英语复习以后,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就会忘记。所以,要尽量加快复 习速度,缩短复习周期,将中学所学的知识迅速地在脑中“过”几遍,反复刺激大脑皮质,强化记忆,以收到最佳效果。
下面说说高考时的“六要六忌”。
(1)要谨小慎微,忌粗心审题、解题、组织答案需细心,关键字眼、中心思想要抓准,运算过程、书写过程要谨慎,尽量避免因非智 力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
(2)要充满斗志,忌怯场信心是成功的法宝,哀兵必败,历来如是。同学们踏入考场要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忌无精打采,甚至畏惧三分。
(3)要先易后难,忌盲目在每科考试题目中,难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生做题要先易后难,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抓住基础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所以解题时忌“从一 而终”。
(4)要知难而上,忌畏缩前面所说的先易后难,是从方法上的要求,而这里的知难而上则侧重于毅力方面,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要有一股拼劲。
(5)要处乱不惊,忌烦躁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教室周围环境的影响,难题的困扰,题型的新颖,设问的刁钻等。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处乱不惊。要知道,若有以上问题的出 现是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6)要坚守最后一分钟,忌好胜心理
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卷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各科应平衡发展
访1999年吉林省文科状元孙海萍
记 者:你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
孙海萍:其实每次考试都会有遗憾。我说不满意,老师说你都是状元了,还想怎么样呢?我想如果再考一次,可能还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记 者: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孙海萍:历史和语文考得特别差。语文是第一科考的,有一点紧张。复习时老是注意难点,简单的反而错了不少。历史的教训就是不要复习得太难,毕竟还是基础重要。学习不能脱离书本,多看书,多听老师讲,基础一定要打好。另外,像语文这样的课,我高考前有三周没上语文课,因为那时我觉得语文考得特别好,每次摸底都是130多分,后来我认为不用看了。最后高考语文118分,是最低的,惟一没上120分的科目。所以说每科都不能放下,应该平均用力。各个状元都不是哪一科很突出,而是没有一科特别瘸腿的。各科应该平衡发展。�
记 者: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孙海萍:可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不要因为一科考得不好而影响另一科。�
记 者:你通过日本语能力是一级,什么时间通过的?�
孙海萍:1998年12月,我是学日语的。�
记 者:你感觉高考和你们班主任的指导有什么关系?�
孙海萍:有的科目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如数学,高一、高二时不是很好,高三时他给我们强化训练,每周都考试,就是考出来了。语文、历史是平时积累的,高三基本上定型了。因为我们上高中保送的特别多,班主任就在思想上指导我们,他劝我不要因为眼前的安定而失去了拼搏精神,他在这方面给我的指导特别多。�
记 者:你觉得你的用功程度怎么样?�
孙海萍:和贪玩的比我是属于比较努力的,但和没日没夜学习的比,我还不是特别努力的。
我觉得学习要有兴趣,另外还要有效率。我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早晨5点起床。男生这方面好,打一场篮球后,精力充沛,学习效率特别高。坐在那里学习,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率,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成果就行,不要打时间战,自己找窍门,提高效率。
记 者:一般女孩数学差一点,你学得不错,你是怎么看待的?�
孙海萍:我不觉得男孩子语言就一定笨,女孩学数学就没有男生灵,我觉得性别上多少有一点差异,但主要在教育。我爸喜欢数学,在这方面也培养我,所以我数学还可以。我们班也有很多男生文科学得特别好的。男女平等,说女孩子学数学差那是社会偏见。�
记 者:你获得吉林省文科第一名,为女同学争光了。
孙海萍:其实是为学校争光。�
记 者:你感觉父母在性格成长和高考上对你有什么帮助?�
孙海萍:小时候帮助很大,长大后就少一点。因为我12岁就去长春上学了。小时候父母教育我说,女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稳重,不要爱漂亮,如果爱美学习成绩肯定要下降。还有,就是不要交男朋友,不要儿女情长。我爸爸教我数学,妈妈告诉我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记 者:你考试前一天觉睡得怎么样?�
孙海萍:我躺下十几分钟就睡着了,不太把这个当成一回事。
记 者:凭你的经验,有什么好的方法让2000年的考生考好?�
孙海萍:我觉得文科重要的是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学习时注意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文科本来就是和你的生活和整个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不能光看书本,但也不能脱离书本。还有,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怯场,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到最好。放手一搏,人生能有几回搏。
《高考成功的十大秘诀》
巩固基础是秘诀
整理掌握知识点
综合考题目的实用性很强,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付综合考,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十分重要。我高考加试的是物理,但综合考前,我曾把高一高二的化学课本也找出来,把上面涉及的理论点又整理了一遍,因为对于理科综合考来说,理化是不分家的。实际操作也好,灵活运用也罢,都建立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转换思维看新闻
许多人把拓宽知识面等同于多做习题,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综合考来说,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你不可能去猜题。去年的题目中有两道涉及世贸组织和APEC会议的时事选择题,还有一道关于轨道交通的物理题。要回答这些题目,光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高三时间比较紧,我的窍门是,每天利用晚饭时间看电视新闻,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同时有意识地把这些时事或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不做偏题和难题
去年是第一届综合能力考,许多同学如临大敌,找来很多参考书、习题册。那些参考书上的习题,有的很偏很难,有点像智力测试题目。可等考试后才发现,其实综合考并不会很难。
去年考试的时候,我只是把老师布置的题目按质按量完成,并且每做完一套题,都做自我总结,理清思路,将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长期积累,当我看到这类题目时,就会知道可能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广西高考状元谈学习
欧阳图,广西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他生来眼睛不太好,所以常常只能听话地待在家里,识了字后,也只能看书解闷。所以竟一知半解地读了不少书。这个小男孩上学后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游刃有余,并得以在全市最好的高中梧州高中读书。在上学期间,他一直成绩优良,曾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区二等奖,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区一等奖
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
李彦铭说,她在考前两周里,每两天做一套各地模拟卷子。她强调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数学题的各种题型最好再熟悉一遍。
困惑之四:复习该不该跟着老师走?
何看情况
最后阶段不要大放松
黄小倩建议,最后几周复时,按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午考数学就复习数学,将做题兴奋点调整到这段时间。她强调,保持这种兴奋点是很重要的。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她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她对记者说,她从来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她把高考当作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不会紧张了。
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一定要先跳过去
历史怎么背?
李多动动笔,记些关键词,。
考试当天要注意哪些细节?
郭凡认为,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
考前怎样使用参考书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
高考前别再“覆盖”任何参考书
参考书不妨借着看
功夫一定要有工夫做后盾
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晚上早点睡觉。
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
考生如何复习
清华学生赵新华说,在高中的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集错。
清合理充分地掌握和分配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田林在1997年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对作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提高作文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循一个规范、灵活的框架以便获得理想的行文结构,同时加入自己局部小段落的创造性发挥以达到文章出彩、升华的目的。他把这种组合称为“创造性小品和新八股文”,并在自己家教的高中同学里短期内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北京大学全英是高考文科佼佼者,她认为文科学习需要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比理科少。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状元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沈成然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关键: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方法
沈成然,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2000年北京高考状元何润丰谈学习
今年高考我以683分成为北京市理科高考状元,回顾这12年学习经历,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培养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取得成绩后区分建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到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有了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这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其次,对基础知识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由基础知识构成,学好与否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影响,而且,无论离考试题如何变化,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变而来的,学好了基础知识,就不会产生解题困难,实际上能力也就提高了。
最后,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和与同学讨论共同提高的习惯。因为学习首先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因而自学能力非常重要,通常自学的知识轻易应用和识忆,自然就属于较牢固的知识,之后,消化过程中有难理解的部分,一定要请教同学或老师,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我得的知识也会记忆得较深刻。
总之,要在学习这项"苦差事"上取得成绩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个人主观的努力,两者能一不可,在现在情况中,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更需要刻苦努力,才能结业不负果。当然,旁逸结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北京状元吴畏谈学习
按照通常的说法,学习分为三个板块,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第三个则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的重点放在"双基",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少有涉及,教学方式上也以模仿性练习为主,过就导致学生创造力薄弱,只会做"熟题",对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我认为,教与学的重点应以"双基"转向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科学思想与意识,即其在相应学科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育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注重各个点涉及的"双基训练",却忽视了将点统一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科学思想与意识的培养,结果学生得到的是一堆"知识插片",无法得到融会贯通,显然,一体的科学体系,对综合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对此,有的老师又提出:"基本方法"形成"三基",强调总结各关涉及基本方法,如求函数值域的十二种方法,求轨迹方程的四种方法等等,希望先将综合问题分解重点,再按需取法。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推敲来看还是"布鲁姆"方法的高级形式,以此指导学生大一些形式详见的综合题还行,但一是新题就不灵了,为学生不会将新题分解技点,即使分解了也不知应挑何新方法,将新法如何在新环境下应用。
以2000年全国教学高考(理)19题为例,其中一步涉及求(X1+X2)/(SQRT(X12+1)+SQRT(X22+1))(X1>X2>=0) 范围,按分类法其应属求二元变量函数值域,但高中朱讲,若用不等式法将分子放大几分,不充分也难以直接想到,即使想到了也理化依据不充分而不敢下笔,事实上高中所讲的方法均无法对其严格证明,但若有"近似逼近"的数学思想则可以想到,当X1,X2=>∞时,分子,分母近似相等,直接推出其极大值为1(不含)。
科学思想与意识可以指导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下,正确在选择和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科学思想与意识在不同的学种中有着共具体的涵义。
在数学科中,张莫宙教授认为数学意识为数学建构、逻辑证明、层次结构、变量函数,最值优化,方程平衡,概率统计,数据处理,近似逼近,空间位置10种,新近兴起的发散思维,培养对数学思想也有着具特有的诠释。
在物理科中,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理论推导与数学工具相结合,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同种注重要概念的透彻理解理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在化学科中,应结合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注重化学实验设计方法的分析与创造,熟练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数据处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1999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璞谈:备考三昧
回想起去年的此时,我也正为参加高考紧张地准备着。如今我已经步入了理想的大学。看着正忙碌的莘莘学子,不禁有一份特殊的心情,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临考的学生。
首先,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了近一年的复习和大小考的磨炼,考生应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缺陷在哪儿;同时,对今年的高考新动向、历年的知识考查点也要了如指掌。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冷静地展开高考复习。这时的复习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夯实基础,另一个是查漏补缺。
许多同学在临近高考时还在买习题集,啃一些难题,这不仅得不偿失、浪费时间,而且容易使情绪急躁,不利于考前信心的培养。因而,考生应该把基础练习放在首位,越接近高考,越要做基础题,而且每天都要做;但是数量也不要多,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高考中容易题和基础题做得又快又准,把基础分拿到手。除此之外,就是针对自己的弱项做一些练习,把以前错过的题再做一遍,并尽力举一反三。一言以蔽之,要始终保持对知识点的熟练与敏感,任何一科都不可荒废。
其次,我认为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考前状态的调整。第一,要调整生物钟,休息时间要延长。因为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常常休息得很晚,在调整时,上床时间要一点点提前,和高考时间相适应,不要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搞“疲劳战术”。第二,考生还应该注意把自己的最有效率的时间段调整到与高考相吻合的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刻意在这两个时间段做和高考科目、题型相类似的练习,使自己在此时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第三,缓解压力。在高考中,一点压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考生可以多和父母、同学谈谈心,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一玩、笑一笑。
最后,考生还应该注意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例如知道了考试地点,一定要去“踩点”,以免在考试第一天陌生感过重;如果在高考前夜失眠,也不要太紧张,要知道全国几百万考生,失眠的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此外,高考考场沉重而森严的气氛多少会影响考生的情绪,这也难以避免,考试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而一科失利的阴影尽量不要影响下一科,毕竟高考中更重要的是总分。
大功将成勿松懈
江苏省1999年文科第一名季晓莉,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临考前的一个月里,我的生活与学习日程仍然和高三第一学期乃至高二时一样,按照原来的节奏运行着。该努力学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该做的题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时最容易滋生松懈的情绪,我的经验是不要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一种大功将成的空白感与空虚感。
一方面,与时间争夺效率,争夺正在遗忘的记忆,不断地修补各科知识。定期将各种知识体系、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脑海里梳理、过滤一遍。记录在案的“陷阱”与思维误区也不放过。语文基础知识的考点、英语语法、历史书每日作适当温习。试卷、分类讲义有时间的时候,可随手翻翻。综合测试、英语阅读理解则每天要按时练习,以适应考试,培养语感。
另一方面,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地迎战高考。看着划满红杠杠的日历,每一个考生都难免焦灼与忐忑不安,要善于将这种既想逃避又想早日接近的感觉化解。那段日子里,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时常想,几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就会坐在某个考场里,面对那几张决定命运的试卷,会是什么情形呢?那密密麻麻的题目中,有哪个知识点正在我手中这本书的这一页上、这道题里?我会不会因为现在匆匆跳过去的几个字失去一道填空题?那道我迷迷糊糊的题会不会就恰恰出现在那几套试卷里?全国那么多的考生,同时间同样地填答同样的试卷,头脑里会出现同样的解题思路吗?会有同样的解题方式吗?会得出同样的答案吗?这样一想,我便很庆幸高考还没有来,我还有时间和权利,心安理得地看那些可能出现在“那几套试卷”上的东西。于是,继续幸福万分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
高考到来的前几天,一目十行地翻翻讲义,实际上脑子里已经装不下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但对我却很有必要: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不停地寻找一种感觉,一种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的感觉。
真上考场了,惟一要做的事,便是倾尽全力将那些空白填满,填正确,让那些内容真正代表我,一个有个性而非标准化了的生命。
复习时将自己置于考试场景之下
叶欣,200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总分687分。
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无论是科目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认为,考生都要切忌放纵自己,“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轻松自然状态,考场上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叶欣介绍说,她的一些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战略,一进考场,他们突然发现很难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从前灵活敏捷。结果,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是一个人复习得最辛苦最投入的时候,也是水平最佳时期。若在考前不能持续这种状态,高考成绩当然大打折扣”。
谈到自己的复习良方,叶欣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多做试题。
据叶欣介绍,在高考前的10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做10套试卷。“因为知识点都已经熟悉明确了,关键是利用做题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这使得她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只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奔向高考。
叶欣说,在考前做足够多的习题有益无害。正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理科考生通向优异成绩的惟一路径。她建议考生们在不多的时间里成套地做试题,“既然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就要靠‘多做’找着应试感觉,并把速度练上去”。
不过,在“做”的过程中,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要追求数量,只求彻底弄懂吃透。做题时不能抱着猜题碰题的侥幸心理,高考试题是灵活多样的。在做题时,要牢记自己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其次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在平时练习时,考生不要懒散或三心二意,而应将自己置于考试的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叶欣说,考生所规定的做题时间应比实战时间短,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熟能生巧,一旦把速度提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
她还补充说,以上所言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之上。“假如因为几次练习的不尽如人意就灰心丧气”,应当减少练习数量,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另外,叶欣介绍了几点心得。她说,相对于文科类考生而言,理科生所要面对的题量更大,题型也更为复杂。因此,在临近高考的前10天,考生应将以前的试卷、习题再温习一遍,尤其要特别关注错题。但千万不可只看不动笔。“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想个大概而懒得动笔,那么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易暴露缺点的环节就错过了”。
考前的生物钟也一定要调节好,“不要因为第二天有考试就刻意地早睡”,只要遵循了惯有的生活规律,考生就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如果在进考场之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不妨随便阅读相关书籍,既可以缓解气氛和心情,又能够提前进入考试思路,有助于考场发挥。
最后,她提醒家长在一门考试结束之后,应“避免问涉及考试内容、结果的问题。帮助考生检查证件、文具,督促考生午休等才是家长们更应该考虑的”。
高考状元谈高考如何复习
1999年广东理科第一名的许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高考这段时间 究竟该如何复习。
其一,扬长避短。就多数同学而言,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 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悬殊。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好是采取扬长避短的战略,如果有一两门薄弱科目,就要瞄准靶子,对症下药,不让 弱科拖后腿。如果有一两门强项学科,可以把它作为高考的“杀手锏”拿出来,这样可使分数明显提高。
其二,勿下“题海”。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并非演算那些浩如烟 海的习题,而应该是努力培养心理上的自我承受意识及学习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升学考试约80%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而且做出那20%难题的功夫,也不是短时间所能练就的;花大量时间 做难题,如果做不出,则会影响情绪,自寻烦恼。
其三,强化记忆。同学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政治、英语复习以后,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就会忘记。所以,要尽量加快复 习速度,缩短复习周期,将中学所学的知识迅速地在脑中“过”几遍,反复刺激大脑皮质,强化记忆,以收到最佳效果。
下面说说高考时的“六要六忌”。
(1)要谨小慎微,忌粗心审题、解题、组织答案需细心,关键字眼、中心思想要抓准,运算过程、书写过程要谨慎,尽量避免因非智 力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
(2)要充满斗志,忌怯场信心是成功的法宝,哀兵必败,历来如是。同学们踏入考场要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忌无精打采,甚至畏惧三分。
(3)要先易后难,忌盲目在每科考试题目中,难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生做题要先易后难,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抓住基础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所以解题时忌“从一 而终”。
(4)要知难而上,忌畏缩前面所说的先易后难,是从方法上的要求,而这里的知难而上则侧重于毅力方面,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要有一股拼劲。
(5)要处乱不惊,忌烦躁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教室周围环境的影响,难题的困扰,题型的新颖,设问的刁钻等。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处乱不惊。要知道,若有以上问题的出 现是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6)要坚守最后一分钟,忌好胜心理
时间就是胜利,珍惜一分钟,有可能减少你一分甚至几分的失误。
答完卷后,要认真检查,反复核对,切忌为出风头而草率交卷。要恪守“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停笔”的良训。
各科应平衡发展
访1999年吉林省文科状元孙海萍
记 者:你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
孙海萍:其实每次考试都会有遗憾。我说不满意,老师说你都是状元了,还想怎么样呢?我想如果再考一次,可能还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记 者: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孙海萍:历史和语文考得特别差。语文是第一科考的,有一点紧张。复习时老是注意难点,简单的反而错了不少。历史的教训就是不要复习得太难,毕竟还是基础重要。学习不能脱离书本,多看书,多听老师讲,基础一定要打好。另外,像语文这样的课,我高考前有三周没上语文课,因为那时我觉得语文考得特别好,每次摸底都是130多分,后来我认为不用看了。最后高考语文118分,是最低的,惟一没上120分的科目。所以说每科都不能放下,应该平均用力。各个状元都不是哪一科很突出,而是没有一科特别瘸腿的。各科应该平衡发展。�
记 者: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孙海萍:可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不要因为一科考得不好而影响另一科。�
记 者:你通过日本语能力是一级,什么时间通过的?�
孙海萍:1998年12月,我是学日语的。�
记 者:你感觉高考和你们班主任的指导有什么关系?�
孙海萍:有的科目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如数学,高一、高二时不是很好,高三时他给我们强化训练,每周都考试,就是考出来了。语文、历史是平时积累的,高三基本上定型了。因为我们上高中保送的特别多,班主任就在思想上指导我们,他劝我不要因为眼前的安定而失去了拼搏精神,他在这方面给我的指导特别多。�
记 者:你觉得你的用功程度怎么样?�
孙海萍:和贪玩的比我是属于比较努力的,但和没日没夜学习的比,我还不是特别努力的。
我觉得学习要有兴趣,另外还要有效率。我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早晨5点起床。男生这方面好,打一场篮球后,精力充沛,学习效率特别高。坐在那里学习,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率,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成果就行,不要打时间战,自己找窍门,提高效率。
记 者:一般女孩数学差一点,你学得不错,你是怎么看待的?�
孙海萍:我不觉得男孩子语言就一定笨,女孩学数学就没有男生灵,我觉得性别上多少有一点差异,但主要在教育。我爸喜欢数学,在这方面也培养我,所以我数学还可以。我们班也有很多男生文科学得特别好的。男女平等,说女孩子学数学差那是社会偏见。�
记 者:你获得吉林省文科第一名,为女同学争光了。
孙海萍:其实是为学校争光。�
记 者:你感觉父母在性格成长和高考上对你有什么帮助?�
孙海萍:小时候帮助很大,长大后就少一点。因为我12岁就去长春上学了。小时候父母教育我说,女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稳重,不要爱漂亮,如果爱美学习成绩肯定要下降。还有,就是不要交男朋友,不要儿女情长。我爸爸教我数学,妈妈告诉我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记 者:你考试前一天觉睡得怎么样?�
孙海萍:我躺下十几分钟就睡着了,不太把这个当成一回事。
记 者:凭你的经验,有什么好的方法让2000年的考生考好?�
孙海萍:我觉得文科重要的是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学习时注意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文科本来就是和你的生活和整个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不能光看书本,但也不能脱离书本。还有,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怯场,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到最好。放手一搏,人生能有几回搏。
《高考成功的十大秘诀》
巩固基础是秘诀
整理掌握知识点
综合考题目的实用性很强,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要考生通过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付综合考,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点十分重要。我高考加试的是物理,但综合考前,我曾把高一高二的化学课本也找出来,把上面涉及的理论点又整理了一遍,因为对于理科综合考来说,理化是不分家的。实际操作也好,灵活运用也罢,都建立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转换思维看新闻
许多人把拓宽知识面等同于多做习题,我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综合考来说,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因为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你不可能去猜题。去年的题目中有两道涉及世贸组织和APEC会议的时事选择题,还有一道关于轨道交通的物理题。要回答这些题目,光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高三时间比较紧,我的窍门是,每天利用晚饭时间看电视新闻,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同时有意识地把这些时事或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
不做偏题和难题
去年是第一届综合能力考,许多同学如临大敌,找来很多参考书、习题册。那些参考书上的习题,有的很偏很难,有点像智力测试题目。可等考试后才发现,其实综合考并不会很难。
去年考试的时候,我只是把老师布置的题目按质按量完成,并且每做完一套题,都做自我总结,理清思路,将其中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长期积累,当我看到这类题目时,就会知道可能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广西高考状元谈学习
欧阳图,广西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他生来眼睛不太好,所以常常只能听话地待在家里,识了字后,也只能看书解闷。所以竟一知半解地读了不少书。这个小男孩上学后在学习方面一直都游刃有余,并得以在全市最好的高中梧州高中读书。在上学期间,他一直成绩优良,曾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区二等奖,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区一等奖
展开全部
物理篇
物理得分的4大技巧
◆阅卷老师简介:胡忠想,武汉六中高级教师,参加过2002年高考物理阅卷。
物理是理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一科,近三年的得分率只在0.5左右。考生在考试中如何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外,根据物理科的学科特点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
●答题要规范,得分有技巧
从这几年的评卷来看,很多学生由于答题不规范,没有相应的应考技巧,导致丢失了很多应得之分,有些学生失分情况相当严重,一科达20分以上,其中不乏一些较好的学生。为避免这种情况,特别注意以下情形:
1.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有的考生解题是从头到尾只有方程,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中使用的符号表示什么不提出;有的考生则相反,文字表达太长,像写作文,关键方程没有列出。既耽误时间,又占据了答卷的空间,以上两种情形都会导致丢分。所以在答卷时提倡简洁文字表达,关键处的说明配合图示和物理方程式相结合。
2.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
有些考生解题时首先不从常规方法入手,而是为图简便而用一些特殊奇怪的方法,虽然是正确的,但阅卷老师短时间不易看清。同样,使用一些不是习惯的符号来表达一些特点的物理量,阅卷老师也可能会看错。这是因为阅卷现场老师的工作量很重,每天平均阅卷2500多份,平均看一道题的时间不过几秒钟。
3.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高考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写出每一个过程对应的方程式,只要说明、表达正确都可以得相应的分数;有些学生喜欢写出一个综合式,或是连等式,而评分原则是"综合式找错",即只要发现综合式中有一处错,全部过程都不能得分。所以对于不会解的题,分步列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过程分,增加得分机会。
4.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最后结果的表达式占有一定的分值,结果表达式正确计算过程出错,只会丢掉很少的分。若没有结果表达式又出现计算错误,失分机会很大。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化学篇
化学用语要正确
◆阅卷老师简介:杨敏,武汉市六中高级教师,参加过2001年高考化学阅卷。
高考临近,根据教学经验及高考改卷经历,特请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心态平和,多思慎下笔
由于是计算机阅卷,阅卷老师每人每天平均阅1000多份化学科的试卷。有学生在试卷上写了后觉得不对又改掉,用橡皮擦轻轻擦,又擦不干净,还影响清晰度;擦重了,纸易破或发毛,字写上去越发看不清。也有学生干脆划掉,可是试卷上的空格有限,剩下的将字写得很挤,老师还是看不清楚,容易引起误判。因此,考生应注意,稳住心情,等思考清楚,语言组织好了再落笔。
●书写规范,化学用语正确
由于考场紧张,有学生为图快,书写潦草,上笔连着下笔,让老师猜字,浪费老师时间,影响阅卷速度,且容易引起歧义,导致误判。所以,答题时字应尽量写规范,不要求书法,但要求尽量地清晰,化学科尤其要注意,既有文字答题,还有符号书写,化学符号、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名称,要求什么,对应作答,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
在规定的空格处答题
综合科,每题给出了有限空格,考生答题应在所给规定范围内的答题才有效。第一,不能超过边框,因为超出边框,不能反映到计算机上,相当于没有答题。第二,不要答错位,第一题就只能在第一题所给空格处,不可挤占第二题空间。
生物篇
生物失分多在细节处
◆阅卷老师简介:韩星,武汉六中高级教师,参加过2002年高考生物阅卷。
根据《生物学通报》抽样调查,2003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26题总分为14分,均分为2.89分,难度系数为0.21;27题总分为10分,均分为1.10分,难度系数为0.11;28题总分为6分,均分为4.08分,难度系数为0.68。
●失分原因
考生在这三题上失分严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审题时漏掉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
如第26题,题目一开始就提示小麦是纯合体,马铃薯是杂合体,可是有很多学生都忽略掉这一点。
2.审题不仔细。
如第26题中有的学生只写出了小麦杂交的情况而遗漏了马铃薯;28题中很多学生将"湿度"看成了"温度",而认为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热能是其原因。
3.解题不够规范。
如第26题中有的学生只答了遗传图解,而没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或将马铃薯的育种遗传图解只写了前两代,而第三代的营养繁殖没有写出;或仅是用文字代替遗传图解;或遗传图解不规范,专业术语使用不当。
4.书写潦草。
如有的学生在28题的一个选择项中,所写的"②"由于是连写,很容易让老师误认为"③"而冤枉失分。
●考场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在考场答题时特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审题的准确性,全面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2.答题时要规范,答案要写完整,不可"半途而废"。
3.特别要注意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不能潦草。
4.答案要书写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电脑会无法显示。
5.在解题时若遇到新的信息点时,不要紧张,要运用中学的知识分析,并回到课本知识中去与之联系,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它还是以前学过的知识。
物理得分的4大技巧
◆阅卷老师简介:胡忠想,武汉六中高级教师,参加过2002年高考物理阅卷。
物理是理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一科,近三年的得分率只在0.5左右。考生在考试中如何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外,根据物理科的学科特点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
●答题要规范,得分有技巧
从这几年的评卷来看,很多学生由于答题不规范,没有相应的应考技巧,导致丢失了很多应得之分,有些学生失分情况相当严重,一科达20分以上,其中不乏一些较好的学生。为避免这种情况,特别注意以下情形:
1.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
有的考生解题是从头到尾只有方程,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中使用的符号表示什么不提出;有的考生则相反,文字表达太长,像写作文,关键方程没有列出。既耽误时间,又占据了答卷的空间,以上两种情形都会导致丢分。所以在答卷时提倡简洁文字表达,关键处的说明配合图示和物理方程式相结合。
2.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
有些考生解题时首先不从常规方法入手,而是为图简便而用一些特殊奇怪的方法,虽然是正确的,但阅卷老师短时间不易看清。同样,使用一些不是习惯的符号来表达一些特点的物理量,阅卷老师也可能会看错。这是因为阅卷现场老师的工作量很重,每天平均阅卷2500多份,平均看一道题的时间不过几秒钟。
3.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
高考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写出每一个过程对应的方程式,只要说明、表达正确都可以得相应的分数;有些学生喜欢写出一个综合式,或是连等式,而评分原则是"综合式找错",即只要发现综合式中有一处错,全部过程都不能得分。所以对于不会解的题,分步列式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过程分,增加得分机会。
4.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最后结果的表达式占有一定的分值,结果表达式正确计算过程出错,只会丢掉很少的分。若没有结果表达式又出现计算错误,失分机会很大。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化学篇
化学用语要正确
◆阅卷老师简介:杨敏,武汉市六中高级教师,参加过2001年高考化学阅卷。
高考临近,根据教学经验及高考改卷经历,特请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心态平和,多思慎下笔
由于是计算机阅卷,阅卷老师每人每天平均阅1000多份化学科的试卷。有学生在试卷上写了后觉得不对又改掉,用橡皮擦轻轻擦,又擦不干净,还影响清晰度;擦重了,纸易破或发毛,字写上去越发看不清。也有学生干脆划掉,可是试卷上的空格有限,剩下的将字写得很挤,老师还是看不清楚,容易引起误判。因此,考生应注意,稳住心情,等思考清楚,语言组织好了再落笔。
●书写规范,化学用语正确
由于考场紧张,有学生为图快,书写潦草,上笔连着下笔,让老师猜字,浪费老师时间,影响阅卷速度,且容易引起歧义,导致误判。所以,答题时字应尽量写规范,不要求书法,但要求尽量地清晰,化学科尤其要注意,既有文字答题,还有符号书写,化学符号、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名称,要求什么,对应作答,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
在规定的空格处答题
综合科,每题给出了有限空格,考生答题应在所给规定范围内的答题才有效。第一,不能超过边框,因为超出边框,不能反映到计算机上,相当于没有答题。第二,不要答错位,第一题就只能在第一题所给空格处,不可挤占第二题空间。
生物篇
生物失分多在细节处
◆阅卷老师简介:韩星,武汉六中高级教师,参加过2002年高考生物阅卷。
根据《生物学通报》抽样调查,2003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26题总分为14分,均分为2.89分,难度系数为0.21;27题总分为10分,均分为1.10分,难度系数为0.11;28题总分为6分,均分为4.08分,难度系数为0.68。
●失分原因
考生在这三题上失分严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审题时漏掉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
如第26题,题目一开始就提示小麦是纯合体,马铃薯是杂合体,可是有很多学生都忽略掉这一点。
2.审题不仔细。
如第26题中有的学生只写出了小麦杂交的情况而遗漏了马铃薯;28题中很多学生将"湿度"看成了"温度",而认为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热能是其原因。
3.解题不够规范。
如第26题中有的学生只答了遗传图解,而没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或将马铃薯的育种遗传图解只写了前两代,而第三代的营养繁殖没有写出;或仅是用文字代替遗传图解;或遗传图解不规范,专业术语使用不当。
4.书写潦草。
如有的学生在28题的一个选择项中,所写的"②"由于是连写,很容易让老师误认为"③"而冤枉失分。
●考场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在考场答题时特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审题的准确性,全面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2.答题时要规范,答案要写完整,不可"半途而废"。
3.特别要注意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规范,不能潦草。
4.答案要书写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否则电脑会无法显示。
5.在解题时若遇到新的信息点时,不要紧张,要运用中学的知识分析,并回到课本知识中去与之联系,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它还是以前学过的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晕...............
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没学过习啊? 还查!!
人家要你的经验!!!
我学理!! 现在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很怀念学理的快感!! 能感受吗? 很想回到过去!
理科,包括数学!课堂上一定听好!!!有疑问下课
再解决!不能影响下一题听讲!!一定要标记不等的,下
课就问,绝对不能等到明天!!当天解决!!!这是你的
态度问题!!听课是不能神游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你
要安排自己走神的时间.在老师讲你会的题目,或闲扯时
你便可以放纵自己走神了!!这样一节课便不会累.上课
要跟上老师,要学以只用!!学一知识点,就在当时立即
自己举个例子!当然要快!不然就落下了!
还要记录知识点!不必太详细!1不然很累!记得很
省自己看的懂即可!以用于考试突击使用!就不必翻好几
本课本了!特别是在高考时真的很管用!
课下一定做好作业!除非你自认为这些题绝对没问题
!!生物有点偏文,没关系!理科生要背的不多,背背生
物吧!也要笔记和知识点笔记本! 化学,其实化学方
程式也不许背!只须知道是如何反应,知道是什么反应,
然后根据配平方式和守衡规律!!! 其实很简单!!
是吧!!
我对理科有非常大的兴趣!!! 物理非常
有趣自然也不会是问题!记住公式!!要把公式摘录下来
!!以便考前看一眼!!
学姐我累了,要知道更多,加 363439766
说明身份!!和目的!!不然会被踢!!
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没学过习啊? 还查!!
人家要你的经验!!!
我学理!! 现在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很怀念学理的快感!! 能感受吗? 很想回到过去!
理科,包括数学!课堂上一定听好!!!有疑问下课
再解决!不能影响下一题听讲!!一定要标记不等的,下
课就问,绝对不能等到明天!!当天解决!!!这是你的
态度问题!!听课是不能神游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你
要安排自己走神的时间.在老师讲你会的题目,或闲扯时
你便可以放纵自己走神了!!这样一节课便不会累.上课
要跟上老师,要学以只用!!学一知识点,就在当时立即
自己举个例子!当然要快!不然就落下了!
还要记录知识点!不必太详细!1不然很累!记得很
省自己看的懂即可!以用于考试突击使用!就不必翻好几
本课本了!特别是在高考时真的很管用!
课下一定做好作业!除非你自认为这些题绝对没问题
!!生物有点偏文,没关系!理科生要背的不多,背背生
物吧!也要笔记和知识点笔记本! 化学,其实化学方
程式也不许背!只须知道是如何反应,知道是什么反应,
然后根据配平方式和守衡规律!!! 其实很简单!!
是吧!!
我对理科有非常大的兴趣!!! 物理非常
有趣自然也不会是问题!记住公式!!要把公式摘录下来
!!以便考前看一眼!!
学姐我累了,要知道更多,加 363439766
说明身份!!和目的!!不然会被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理科综合:主干学科 基本技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拼盘式结构明显。整个试卷按学科很明显地分成物理、化学、生物3大块,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仍是分科教学、综合考试。综合试题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所占比例不大,只有20%左右。最后的一道大综合题也还是拼盘性质,学科界限比较明显:提供一个背景材料,设计几个问题来考查生物、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每一个问题只需要运用单一学科知识就可以解决。真正反映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包容的试题极少。2001年和2002年高考的理科综合都只有两道选择题勉强称得上是跨学科试题,今年则没有比较明显的这类试题。
二、试题突出了对各主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由于考试的科目为3个学科,有限的题量中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因此,重在考查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以能力测试为主,以现实问题命题,突出考查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现实科技发展的能力,涉及面比较广。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如温室栽培,苹果树嫁接;涉及科技发展的,如早期胚胎中发现干细胞、器官移植等。
四、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如通过给定物质设计收集和获得纯净气体的化学实验、通过给定器材实物图设计测量电路的物理实验,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分析既定的实验过程,却缺乏动手设计的能力;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常识也不具备。近年来高考也一直加大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这符合理科教学实践点,很多理论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发现和验证的。
五、重视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新一轮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否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或新闻报道、识别图表来获取有效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仍是今年理科综合试卷重点考查的一个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拼盘式结构明显。整个试卷按学科很明显地分成物理、化学、生物3大块,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中学教学仍是分科教学、综合考试。综合试题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所占比例不大,只有20%左右。最后的一道大综合题也还是拼盘性质,学科界限比较明显:提供一个背景材料,设计几个问题来考查生物、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每一个问题只需要运用单一学科知识就可以解决。真正反映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包容的试题极少。2001年和2002年高考的理科综合都只有两道选择题勉强称得上是跨学科试题,今年则没有比较明显的这类试题。
二、试题突出了对各主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由于考试的科目为3个学科,有限的题量中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因此,重在考查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以能力测试为主,以现实问题命题,突出考查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现实科技发展的能力,涉及面比较广。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如温室栽培,苹果树嫁接;涉及科技发展的,如早期胚胎中发现干细胞、器官移植等。
四、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考生设计简单实验能力的考查。如通过给定物质设计收集和获得纯净气体的化学实验、通过给定器材实物图设计测量电路的物理实验,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分析既定的实验过程,却缺乏动手设计的能力;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常识也不具备。近年来高考也一直加大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这符合理科教学实践点,很多理论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发现和验证的。
五、重视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新一轮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否通过阅读科普读物或新闻报道、识别图表来获取有效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仍是今年理科综合试卷重点考查的一个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6-03-11
展开全部
高 分 秘 籍
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
李彦铭说,她在考前两周里,每两天做一套各地模拟卷子。她强调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数学题的各种题型最好再熟悉一遍。
困惑之四:复习该不该跟着老师走?
何看情况
最后阶段不要大放松
黄小倩建议,最后几周复时,按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午考数学就复习数学,将做题兴奋点调整到这段时间。她强调,保持这种兴奋点是很重要的。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她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她对记者说,她从来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她把高考当作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不会紧张了。
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一定要先跳过去
历史怎么背?
李多动动笔,记些关键词,。
考试当天要注意哪些细节?
郭凡认为,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
考前怎样使用参考书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
高考前别再“覆盖”任何参考书
参考书不妨借着看
功夫一定要有工夫做后盾
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晚上早点睡觉。
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
考生如何复习
清华学生赵新华说,在高中的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集错。
清合理充分地掌握和分配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田林在1997年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对作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提高作文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循一个规范、灵活的框架以便获得理想的行文结构,同时加入自己局部小段落的创造性发挥以达到文章出彩、升华的目的。他把这种组合称为“创造性小品和新八股文”,并在自己家教的高中同学里短期内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北京大学全英是高考文科佼佼者,她认为文科学习需要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比理科少。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状元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沈成然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关键: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方法
沈成然,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考前一个月,应该多看书
李彦铭说,她在考前两周里,每两天做一套各地模拟卷子。她强调要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卷子,因为凭第一印象答题,才能检验出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数学题的各种题型最好再熟悉一遍。
困惑之四:复习该不该跟着老师走?
何看情况
最后阶段不要大放松
黄小倩建议,最后几周复时,按各科考试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午考数学就复习数学,将做题兴奋点调整到这段时间。她强调,保持这种兴奋点是很重要的。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自信。她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她对记者说,她从来没觉得高考有多可怕,她把高考当作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想,自然就不会紧张了。
考试时前几道题就被难住了=====一定要先跳过去
历史怎么背?
李多动动笔,记些关键词,。
考试当天要注意哪些细节?
郭凡认为,考试前要看准考试时间、地点;进考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带的东西,如准考证、笔、尺子、橡皮等,每考完一门课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否则弄丢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考生情绪,进而影响考试成绩。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先把姓名、考号、学校等在答题纸和试卷上一一填好,然后把整个试卷大致浏览一遍,检查有没有空白或缺题试卷。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所有选项都看完再来选择最佳答案。
考前怎样使用参考书
参考书一定充分利用
高考前别再“覆盖”任何参考书
参考书不妨借着看
功夫一定要有工夫做后盾
最好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晚上早点睡觉。
参考书应该有,但绝对不用多!
考生如何复习
清华学生赵新华说,在高中的复习中,一项看似简单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集错。
清合理充分地掌握和分配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系研究生田林在1997年高考作文中获得满分,对作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提高作文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循一个规范、灵活的框架以便获得理想的行文结构,同时加入自己局部小段落的创造性发挥以达到文章出彩、升华的目的。他把这种组合称为“创造性小品和新八股文”,并在自己家教的高中同学里短期内收到了极大的成效。北京大学全英是高考文科佼佼者,她认为文科学习需要理解的地方一点也不比理科少。减少对答案和老师的依赖,自我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在学习中排好一张密切适应自己学习状态的时间表也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徽状元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沈成然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理解是关键: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谈语文和历史的学习方法
沈成然,2000年安徽省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2.如何学习历史
1) 记忆是很重要的:主要方法有, 比较记忆法:比如说将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进行比较。 浏览记忆法: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翻翻书,不去可以地记东西,只是随意翻翻。 联想记忆法:不看书,将某一章节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比如说它分为几大点,一个大点中又包含几小点…… 选择记忆法:如背历史年代,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都记下来的,要善于去选择,要去粗取精了。
2) 理解是关键: 要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3) 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由各个条件促成与组成的,可以把他们一一写出来,最后将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
总之,学习是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同学们应该成为学习主人,而非奴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