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我来答
轩轩智慧先锋
高能答主

2019-07-07 · 希望是生命中的那束光,照亮我们的未来。
轩轩智慧先锋
采纳数:2714 获赞数:53365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现代·吴晗《谈骨气》原文: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

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谈骨气》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其时,正当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的时刻。

在这之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摘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单行本,第19页。

也就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在这个发生重要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除了必须依靠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唤起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革命热情,艰苦奋斗。

为此,就需要大声疾呼,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暂时困难。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

当时,正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背信弃义的叛卖行径,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

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起来,甚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极少数人则企图从某些国家那里乞求恩赐,想讨根什么魔杖来创造奇迹。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吴晗同志没有动摇,他对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

他想到了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发出的断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他坚信,有骨气的民族,是任何敌人也吓不倒、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于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以毛主席概括出来的这一命题为中心写下了《文天祥的骨气》、《爱国学者顾炎武》、《论民族英雄》、《谈骨气》等一系列论文,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

当时,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骨气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在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从“四人帮”的严重残害下复苏过来,困难很多,但前途无限灿烂。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在西方国家的所谓文明和繁荣面前,应当保持自己的骨气,有决心、有毅力凭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领导下去克服困难,夺取四化建设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谈骨气》一文的现实教育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文章简介: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是一篇以阐发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人民团结奋斗为主旨的具有鲜明战斗性的议论文。其中文中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作者在文中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从这一点来说,这三个例子都与议论的中心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这三个例子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天祥是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

不食“嗟来之食”的黔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穷苦平民的代表;民主战士闻一多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员。从表面上看,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但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就表现出了我们民族自上至下、从古到今有着无数有骨气的人,从而具体地说明了“有骨气”是我们民族可宝贵的精神。

第二,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分别针对着孟子三句话中的一句。文天祥是高官厚禄收买不了的,虽然“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但拒不投降却是他精神品质的核心。黔敖在贫困中不肯放弃做人的尊严,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侮辱。

闻一多藐视特务分子的威胁,他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以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指斥了国民党反动派,揭露了他们靠暗杀来威胁要求民主的人民群众,靠强暴武力来镇压人民的罪行。

这三个人物所处时代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但是他们的行动却恰好从三个侧面,十分具体地说明了怎样才算有骨气这个问题。第三,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文天祥在民族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穷苦的黔敖在富人的施舍面前,矜持不苟。

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面前慷慨激昂。但他们又都表现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由此看来,作者引述的三个例子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着的;既是各有特色的,又是具有共同本质的。这正说明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别具匠心。

晴晴知识加油站
高能答主

2021-01-19 · 让梦想飞扬,让生命闪光。
晴晴知识加油站
采纳数:3595 获赞数:66136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用充分的事例来阐发深刻的道理,这是本文在议论问题时表现出的突出特点。作者在文中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从这一点来说,这三个例子都与议论的中心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就引用孟子的话阐释了什么叫“有骨气”,为后文展开论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孟子的这三句话可以看作他篇的纲,它贯穿于全文的始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其时,正当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的时刻。

在这之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摘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单行本,第19页。

在这个发生重要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除了必须依靠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唤起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革命热情,艰苦奋斗。为此,就需要大声疾呼,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暂时困难。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狐小狐17
2012-09-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万
展开全部
孟子的话是道理论证。文天祥、古代穷人、闻一多是举例论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