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强度 抗拉强度区别
一、特点不同
1、断裂强度:根据材料的材质及粗细不同,其测定设备也相应有所变化,但总的原理不变。
2、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二、性质不同
1、断裂强度:是材料发生断裂时的拉力与断裂横截面积的比值,即应力。
2、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
扩展资料
1、抗拉强度的分类:
(1)张拉膜抗拉强度
膜材在纯拉伸力的作用下,不致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与受拉伸膜材宽度的比值,通常用N/3cm来表示。它分为经向和纬向抗拉强度。
(2)混凝土抗拉强度
混凝土承受拉应力时的极限强度远比混凝土抗压强度为小,只有立方体抗压强度的1/17~1/8。凡影响抗压强度的因素,对抗拉强度也有相应的影响。但不同因素对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却不同。
(3)岩石的抗拉强度
岩石的抗拉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受到轴向拉应力后其试件发生破坏时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断裂强度的测定方法
在需要同时测定延伸率的情况下,测试样本的长度将会有所规定。例如在半导体行业内使用的键合线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为断裂强度及延伸率,其测定条件根据英制单位及公制单位不同其样本的长度固定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裂强度
一、性质不同
1、断裂强度:是材料发生断裂时的拉力与断裂横截面积的比值,即应力。
2、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
二、特点不同
1、断裂强度:根据材料的材质及粗细不同,其测定设备也相应有所变化,但总的原理不变。
2、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扩展资料:
抗拉强度的计算: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m^2(MPa)。
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σ=Fb/So,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裂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金属材料中的一个常用术语,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与拉伸前试棒断面面积之比,单位为MPa。
断裂强度(breaking strength )这一术语主要用于非金属材料,使用的比较混乱,百度百科的定义为:断裂强度(breaking strength或者Break load),是指材料发生断裂的应力,单位为N、kg等里的单位。但这种方式似乎不太合理,应该是单位面积的应力才对。
如果你在学习金属材料,建议使用抗拉强度的概念和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