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 我来答
利斯拉
2012-09-21 · TA获得超过10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3万
展开全部
一、如何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第一、要让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用。
如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听课情绪会更高,求知欲望会更强,并且能尽快掌握密度测量的方法。从这以后,我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工农业生产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以及火药发明、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等物理常识着手,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二、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的极大扭力。
物理课本中每章每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和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在进行初中物理序言一节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在玻璃试管中装上水,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纷纷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鱼肯定会死。”通过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其中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像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让学生感觉学习物理“好玩”。
教师可根据初中学生“爱玩”、“爱摆弄”等特点,采取将传统看法中的玩物丧志影响学习,转变为“玩物益智”利于学习。教学中,教师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就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如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并用纸片盖住,然后倒置过来,会发现水不流出来,再将纸片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要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
教师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搬进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烧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等,对于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则当堂消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便有了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真正达到了玩物益智的目的,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喜欢学物理了。这时我又引导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倡尖子生写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好玩。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既有用又有趣又好玩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增强学习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反之,毫无兴趣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而成绩差又削弱学习信心,丧失学习意志,使之对学习生产厌倦,形成恶性循环。
二、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1、 "自我发掘"激发兴趣
  每一门科学都有自身的趣味性。物理学更是如此,因为它和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事以及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联系很密切,这是物理学本身的兴趣源。若把这些兴趣源与基础知识传授相结合,把蕴藏在知识之中的浓厚的兴趣源给它发掘出来,把知识教好,使学生学懂练会,从而可以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首先提出,人为什么能走路?若地球所有地区性方全是光滑的会邮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材一提出,学生立刻就感受兴趣地讨论起来。又如在完全失重讲了之后,提出如果没有重力,人现在是什么状态?经过一番兴趣性讨论,对卫星中完全失重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再如在电磁感应
  讲授前,用一导线把一灯炮接成回路,然后提出,这个灯会亮吗?在学生回答没有电子表源不会亮后,教师若演示灯亮了,这又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自然地就会迫切地想知道其原因,这是开始授课,效果当然就很好。
2、 "横向联合"激发兴趣
  如果把物理学本身的兴趣源叫做纵向源,那么,相对纵向源来说还有一些横向兴趣源,也就是物理学还具有跨学科联系的特征,它和数学,化学,语文,哲学,历史,音乐,诗歌,地理乃至体育都有有联系。这不能不说给我们兴趣教学又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兴趣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利用好这个"横向联合",毫不疑问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经济效应"。例如在布朗运动时提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与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有矛盾吗?这是"哲--理"联合的问题。又如在讲运动的合成时,一开始就提出一句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解释原意之后,马上提出一相反问题,逆水行舟进是否就一定不退?这一问学生兴趣就来了,思路也开了,为突破"合成"这个难点作了一次战前练兵。这是"文---理"的联合。再如在讲相对运动时,给学生唱一首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学生在兴趣中解释了"游"和"走"的参照物。这是"乐--理"的联合,当然还有许多横向联合的例子,这是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但实践告诉我通过"横向联合,多种经营"的方式,使用权学生感到物理不是枯燥无味,而是津津不味。
3、"深入浅出"激发兴趣
  所谓"深入浅出"就是把难以理解的概念,有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易理解,牢记忆,快解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每一本书的作者都会得用这一方法。例如物理课本中的左右手定则,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水平,上可以说这个定则是淋漓致尽地把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安培力(洛仑兹力)方向间复杂关系通俗地表达出来,非常好记,受益几代人。又如用弹簧串小珠的模型来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把抽象变为形象,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例如在讲横波波形图上对应质点的振支方向时,经进分析后提出一个判定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之间关系办法: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走,踏着波形曲线,"上坡(波)"段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波)"的质点向上振动,这里将难记的数学叙述改成通俗的叙述,把波看作是边绵的山坡,用描述爬山所有的两个动词"走"、"踏"与上、下对应,容易记忆,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我作过试验,在尖子班和普通班分别用数语言和通俗语言来叙述,结果是同解一个题(1986年高考题中的作波形图)尖子班还没有普班做得快。这些者说明深入浅出地表达物理概念,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深奥,也不难学,从而消除了心理上的障碍,自然地对物理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4、"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在教学中如果能创造情境产生兴趣源,往往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例如有一位教师给学生用学习的重要怕的讲座时,他一开始并不夸夸其谈,而是用一只空袋,拣起来放手,再拣起来,再放手,这样重复了好几次,这一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装委想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就在这时他发问:"这袋为什么站不起来呢?"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他说:"袋内滑货,无法站立"。这一富有哲理的结论,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这样情境下开始了他的讲座。毫不疑问他的这次讲座化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又如美国的一位教师在机械能守恒定律开讲之时,创造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情境。他用一个大铁球把它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将它拉至偏离竖直位置,紧靠着自己的头,在学生目不斜视之时,他把球放开,球开始运动,下面的学生为他立了一把汗 知老师如免开这一"灾难",可是他稳如泰山地站着一动不动,球摆回时并没有碰到他的头,这一场面吸引了学生,对这样的情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把握心理"激发兴趣
  中学生者具有探求知识的好奇心理,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并滑有多大的兴趣,而是对那些在他(她)们想来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却是那样的事情感兴趣。这一好奇心理为我们提供了另一兴趣源。我们可以创设一些与此同时学生常规认识相反的情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去激发兴趣。例如在讲解分子运动论这倍分内容光焕发时,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的算式:1cm3 +1cm3 = 2cm3,然后发问:这式一定成立吗?不一定(自答)。学生立刻对此深感疑惑不解,产生好奇心,急待着教师去解释。就在这时,完成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在看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原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后,学生的兴趣已经委浓厚了,再让学生追其原因,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另外还有些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把一些已有解的难题拿来问教师,其心理是想考一考教师,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实际上是想和教师比高低,叫教师看得起他。特别是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不太清楚时,学生更是摇摇欲试,这种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可以利用,把握得好就能成为 兴趣源。例如在研究枕型布电器的带电情况时,我送给了学生一个糊涂,我说现在我对留在场中的一半布电器的带电情况及带电种类不清楚,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一听,个个思考开了,并互相研究,提出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在课堂上当场实验,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节课之后,我发现没哪个学生没思考,就连从来不提问题材学生也提出了有较高水平的问题,这例子说明又找到了一新的兴趣源。
6、"梯度适中"激发兴趣
   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将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用于教学中,在这里我要提出一点建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方向,做到层次梯度适中,高层次的目标, 应注意循环递进,起到既适当又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中"一步到位"和"低标记忆"的做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是不可取的。图示为意志努力,学习效果随教学法目标水平变化的曲线,它为我们制定目标提供了参考。从图中可知,过高的目标,学生望而生畏,无兴趣可言,学习交果就下降;过低的目标,兴趣自然不浓,效益太低。若我们能把目标制定在意志努力适中而学习效果较大的C点,这当然是我们所需的兴趣源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寻找兴趣源,而兴趣源又得靠我们每们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去挖掘、去创立,并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大脑系统充分得以开放,把教学信息的遗失,反射以及信道中的噪声干扰尽可能的减少,增强教学信息量,不仅学生的大脑变得有序、聪明,而且我们的整个教学系统也将变得有序可控。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其质量能不提高吗!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参考资料: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超超851314
2012-10-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5万
展开全部
如果你是名教师,那让他为了你而学习或许是捷径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YYY567
2012-09-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每天对他说物理好有意思啊。。也许就真的有意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