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南少林寺在哪里?
推荐于2016-07-01
泉州南少林最早见于《万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清末成书《少林拳术秘诀》称:"斯时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唐豪考证认为:此"闽中"少林即泉州少林,从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早期看法认为:泉州东禅院即南少林。始建于唐初的泉州少林寺虽历经沧桑,千年古刹史迹犹存,文献可稽。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少林古迹"山门匾额,稍后又出现过"钦赐东禅少林寺"供案。泉州历史学会陈泗东据此认为:"东禅寺有两个名称,一是正式的,名为镇国东禅寺……另一个是俗称,叫少林寺。"东禅寺即南少林的说法在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莆田的少林寺1998年12月8日,九莲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属于后期重建的现代工程!
南少林寺在哪里?
泉州南少林寺
据历史记载,中国的少林寺,差不多有10处之多。最有名的当属河南登封少林寺,建寺最早、影响最大。其次是福建省晋江市东门外的泉州东禅少林寺。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贡献,也以这二者为最,传奇故事颇多。
福建泉州东禅少林寺,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智空入闽所建,址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一向为我国南禅及南少林武术之中心,声名远播。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历经三废三兴。据清代《西山杂志》记载,唐天佑元年(公元907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诏修;南宋景炎元年,“清源少林寺千僧蒲寿庚之降元”,千僧抗元,少林寺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年,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少林寺”,直至清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毁,火烧少林寺之后,少林寺和尚至善法师避祸民间,继续招收少林弟子,反清复明。部分武僧逃入德化避难,其藏身地一直是个谜。近来有人证实,泉州市德化县福建省著名的戴云山脉是当年南少林武僧的落脚点。在乾隆年间,一代武林宗师洪熙官进了泉州少林寺,拜至善禅师为师,继续发展南少林拳。后来他在广东佛山习武、开馆授徒,培养出了南少林拳王黄飞鸿,后又由黄飞鸿弟子传至香港,并远播东南亚及美国等地。
现位于东岳山脚下的泉州市少林寺,挖出了大量唐宋时期南少林寺的建筑构件之后,位于南安石井镇埭头村的颜岗寺又发现了一处“南少林五祖”之一的墓塔,为 “南少林发源地在泉州”的说法再添一重要左证。正在施工的泉州南少林寺二期工程在复建天王殿工地上,已陆续出土一批唐宋时期古石础、石柱、石塔刹、药碾槽、宋瓷花瓶等珍贵文物。此间考古人士称,这是南少林考古的又一新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泉州南少林遗址历史。但所有这些的证据还是难以服众,最重要的一点是无直接记载“少林寺”的字样,但它对我国的宗教与佛教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莆田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 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 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华山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遥;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据守不过片刻功夫。从地理形势上看,林山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藏龙卧虎之地。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
福清南少林寺
1993年6月4日,福清市文史工作者经过一一番努力,在东张镇少林村找到南少林遗址。此后三年多时间,经考古工作者调查、考证和考古发掘,取得得各种资料证实:位于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遗址是与史籍记载相符的福建少林寺,即历史上俗称的南少林。这个重大成果,已在1996年11月15日的“福清南少林寺遗址发掘和研究成果报告会”上,得到全国各地二十多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福清少林寺遗址北山面溪,朝东偏南。寺东面的五老峰与河南嵩山的五乳峰惟妙惟肖,少林溪的流向亦与北少林寺旁的少阳溪相同。从寺址地形上看,从少林尾经少林石路,过少林桥,进入山门,有九个层次分明的大阶地,寺院依山起势成阶梯式建筑,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寺院建筑群十分浩大,寺内有极为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用特制的瓦筒安装的供水设施,其四周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极为雄伟壮观,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在寺院西南角约百米处,有一块占地约800多平方米的马厩,相传系当年和尚圈马之地,至今村民仍称该处为马房。另外,在少林寺南面约300米处有一座小山坡,为当年和尚放马的地方,因马群常遭虎豹伤害,称为虎咬马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