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的资料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66a3cf81a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20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鸟给人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现代飞机已经比任何鸟类都飞得更快、更远、更高,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到星际间航行,更是鸟类所望尘莫及的。尽管这样,在某些飞行技术和飞行器的结构上,人造的飞机仍然不如鸟类那么完善而且精致,更不要说消耗能源方面了。例如,金鸻可以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而体重只减少60克,如果飞机能用这种效率飞行,那将会节省许多燃料。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鹰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翱翔在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两眼扫视地面,它能够从许多相对运动着的景物中发现兔子、老鼠,并且敏捷地俯冲而下,一举捕获。鹰眼还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它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现代电子光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研究一种类似鹰眼的系统,帮助飞行员识别地面目标,同时可以控制导弹。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里。但是,它们总能准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的目的地。这说明候鸟有极好的导航本领。科学家们早已对这些现象展开了研究,认为鸟类所以有很好的导航本领,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和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辨认方向,寻找迁徙路线。有的靠辨认太阳的位置,利用太阳作定向标;有的靠辨认星星的方位,利用星象导航;有的靠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利用地磁导航;还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导航。弄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仿生学家和设计师就可以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靠的导航仪器,为发展航空、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此外,鸟类所特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为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提供了许多仿生学上的课题。所以,鸟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老师。为了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幸福,我们也应当好好保护鸟类。
鸟给人类了许多无价的启示:人们看到天空中的飞鸟,想到了一种能把我们带到天空中飞的机器…飞机;山雕飞落地刹那间的坚定和稳重,让人觉得自己也可以从天空中飞下,安全落地;飞翔中的蜻蜓,给人类创造直升飞机带来了灵感;猫头鹰灵巧无声的飞行,改造了飞机的性能;天鹅在水面上撩飞的优雅,使水上飞机问世,。研究金翅鸟能改善飞机功能、研究鸽子可预测地震等那些肯思考的人,通过观察天空中飞行的鸟类,获得了灵感,而创造出来的奇迹,让我们受益无穷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系指鸟类在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及农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虽然对生产力可能没有重大影响,但对所食猎物有密度制约作用。此外,鸟类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参与系统内能量流动和无机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鸟类捕食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能感知的,因为所涉及的环境因子十分复杂,必须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繁重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以及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结果。近年国内外有关鸟类捕食作用的定量研究及有关鸟类捕食作用特点的研究,较为恰当地揭示了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其是食虫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鸟类飞行力强,速度快,活动范围大,而且鸟类的迁徙性,繁殖季节的领域性及繁殖季节后的集群性使鸟类群落结构十分复杂,种类和数量均有很大的波动。鸟类种群的这种集聚及移动可使其数量猛增,并在局部地区“清理”或“消灭”某些猎物。

由于鸟类食量大,代谢速度快,多数食虫鸟类又不像食谷鸟那样具有嗉囔,食物通过消化管的速率也很不相同,与生理需要、取食方式、取食季节、鸟的年龄、鸟的状态及食物本身的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食物消化率的不同,会使在剖胃检查时对某些食物的比率可能估计得过度或过低。为了补偿这些差别,在估计食物组成时要应用校正因子(表1)。要根据虫体残部特征、幼虫头部的被膜、胸及臀部的盾、胸足和腹足残块及上颚残留物来识别种类和数量。

表1 20天幼虫期及15天蛹期内鸟类对5~6龄云杉卷中叶蛾的估计消费量(只/公顷)

(自Crawford等,1983)
任何一种鸟类,即使在同一时期,绝不会只以同一种昆虫为食。其食物组成不仅有有害昆虫,也有有益昆虫以及一些已被其它昆早寄生的昆虫,从而增加了分析鸟类对有害昆虫抑制作用的复杂性。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鸟类倾向于避开被寄生的昆虫。这样,鸟类与寄生性昆虫可能是互补而不是竞争。还有一些鸟类表现出嗜食某些害虫或虫态,如杜鹃嗜食各种大小的毛虫。某些鸟类喜食成虫,这一点在控制虫害方面很重要,因为成虫阶段的死亡,常对下一世代的种群数量起重要影响

鸟类所食食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当冬季食物短缺时,许多食虫鸟改吃植物性食物。鸟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中所食食物种类也有变化。雏期阶段,即使是食谷鸟类也必须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喂养雏鸟,以保证雏鸟正常发育及存活。一般说来,鸟类捕食的食物种类、状态及时期,与自然界能提供的食物资源相一致,这是鸟类与环境之间长期演化适应的结果
鸟类能够影响昆虫种群的数量和动态,同样,昆虫的种类和密度对鸟类的捕食作用也有重要影响。大多数鸟类对猎物种群密度有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前者指当猎物密度增加时,捕食者企图攻击更多的猎物而产生的行为上的变化。后者是由于猎物密度增加致使捕食者在数量上引起的变动。数量上的变化可因繁殖引起,也可因“侵入”而引起。鸟类对昆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的共同影响可归结为“鸟类对昆虫的直接影响”。鸟类也可以间接影响昆虫种群,这主要是通过改变猎物的微生境,使其对天气、寄生及可能的疾病和病毒更敏感。

查明鸟类的捕食特性以及鸟类与猎物种群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鸟类的捕食作用,主要猎物的密度是否被抑制或抑制到何种程度,也是有害昆虫综合治理十分需要的参数。

二、鸟类对森林害虫的控制作用

鸟类对许多森林害虫有重要的捕食作用。限于篇幅,我们仅举一些比较显著的例子,借以说明鸟类对控制各个领域内的森林害虫的作用。

(一)鸟类对食叶性害虫的直接影响

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是我国主要的食叶性害虫。浙江安吉的调查表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块的鸟类对松毛虫的捕食作用很不相同(表4)。鸟类繁殖季节及林缘,捕食作用可达18.5%和22.2%,而其它地块仅为4.7%。繁殖季节过后,同为林缘,捕食作用下降到8.7%,约为繁殖季节的1/3。在福建漳浦县,食虫鸟对4龄以上松毛虫幼虫的捕食率分别为19.73%(第3代)和48.75%(第4代)。在各种天敌捕食效应中,食虫鸟对松毛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最大。通过研究大山雀的生育力、雏鸟食物组成及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发现随着松毛虫种群密度由高(1985年)到低(1987年),然后又逐渐回升(1988年)的周期性变化,雏鸟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也相应变化(表5),平均窝卵数和窝雏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且繁殖季节开始时间明显提前(表6),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当松毛虫种群密度低时,尽管大山雀繁殖种群的密度、窝雏数以及雏鸟食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也相应减少,但捕食作用却比松毛虫种群密度高时增加 11.24倍。

表4 防鸟围网内外松毛虫数量(自楚国忠,1987)

表5 大山雀第一批雏鸟阶段,日平均食物中松毛虫比率

(自楚国忠,1989)

表6 大山雀第一批雏鸟阶段生育力参数的年变化

(自楚国忠,1989)

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burnijerana)是北美北方云杉- 冷杉森林中最主要的食叶害虫。有人估计在卷叶蛾大发生后的衰落阶段,鸟类约消费13%幼虫。当每公顷卷叶蛾为1235000~2 471 000条时,鸟类的控制程度为3.5~7%。还有人通过胃容物分析,发现在卷叶蛾大发生条件下,鸟胃食物中40%为卷叶蛾。4年分析结果,卷叶蛾在鸟胃中的比率为7~46%。当卷叶蛾大发生时,鸟类既有功能上的反应也有数量上的反应。原来在地面、树干取食和食草籽的鸟类改变食性,如橙顶灶鸫、草鹀(Junco spp.)、啄木鸟及交嘴雀开始吃卷叶蛾的卵和蛹。几种林莺表现出最大的数量反应,虽然有的林莺数量下降,但栗胸林莺(Dendroica castanea)数量增长12倍,橙胸林莺(D.fusca)9倍。当然,数量大发生时卷叶蛾的密度增加 8000倍。

当松色卷蛾(Choristoneura pinus)发育到4~5龄时,许多鸟类改变食性,开始取食这种丰富的食物,捕食作用发生在老熟幼虫以后,一直到蛹和成虫阶段。第二年,大量乌鸫进入240公顷地块内,当时的松色卷蛾每公顷约24700条,鸟类的捕食作用从第一年的 40~45%增加到第二年的 60~65%。几种山雀取食冬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幼虫的数量较低,只有 0.3~2.6%,但取食约10%的羽化的成虫,且主要是雌虫,这样,相当20%的成虫被捕食。在匈牙利,家麻雀和树麻雀可杀死98%以上的成虫,可能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起重要控制作用。在日本,树麻雀和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约杀死 40~50%黄昏前出没的美国白蛾,由于这种蛾子的交尾活动发生在日落到日出这段时间,鸟类捕食引起的死亡对该种昆虫的种群动态可能有重要影响。有人在研究山雀和戴菊(Regulus regulus)时发现,大山雀有规律地取食幼林球果小卷蛾幼虫(Ernarmonia conicolana),捕食强度随球果内幼虫密度不同而不同,似乎有一个临界值(每50个球果10只幼虫)。超过此临界值,有利于鸟类捕食。虽然大山雀可能消灭50%以上的越冬老熟幼虫,第二年的种群数量仍然增长。

(二)鸟类对树皮小蠹虫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啄木鸟是树皮小蠹虫的主要捕食者。主要有毛发啄木鸟(Dendrocopos villosus)、绒啄木鸟(D.pubescens)和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它们既表现出功能反应,也表现出数量反应。数量上的反应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局部地区。曾记录到一块火烧过的林地,啄木鸟密度增 加50倍,这种聚集有时在小块林地超过小蠹虫增加的倍数。当红翅小蠹虫(Dendroctonus,ru-fipennis)一般发生时,啄木鸟的取食量为20~29%,由中等密度到高密度时,通过啄木鸟自己取食及其它方式(如树皮干燥)可消灭小蠹虫的24~98%。啄木鸟取食活动可以促进树皮干燥。除啄木鸟外,另有8种鸟类捕食10%的红翅小蠹成虫。啄木鸟捕食瘤额大小蠹(D.frontalis)的数量从5~86%。不同地区报道的结果如此差异,可能是由于气候、暴发程度及过程、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因而啄木鸟取食活动后所引起的影响也不同。外表树皮啄掉后,剩下的树皮干得快,更容易受到不良气候及疾病的影响,这种死亡率往往比啄木鸟吃掉的还要大。

取食西松大小蠹(D.brevicomis)的鸟类共有4科11种。6种鸟(不包括啄木鸟)捕食成虫,3年中的捕食率在8~26%之间。毛发啄木鸟、绒啄木鸟、北美黑啄木鸟(Dryocopus pileatus)、白头啄木鸟(Picoides albolervatys)是加利福尼亚塞拉中部的西松大小蠹幼虫的最主要捕食者。在大发生的初期,捕食率为32%。在大发生区,啄木鸟种群数量增加。最初是由于迁入,随后则是由于树木死亡增加了啄木鸟巢址和栖居地的可利用性。啄木鸟寻找小蠹虫时,需剥落、刺透或在树皮上凿孔,被啄木鸟剥落的树皮中,有相当数量的小蠹虫卵及约58%的幼虫,它们在冬季都要死亡。啄木鸟啄过后,树皮变薄,温度与湿度都与原来树皮很不相同,减少了树皮对残留小蠹虫的保护作用,也给具短产卵器的寄生者造成产卵机会,所有这些间接影响都增加了小蠹虫的死亡(见图)。

(三)鸟类对蛀干害虫及象鼻虫的直接影响

啄木鸟也是蛀干害虫的主要捕食者。对虎橡天牛(Goes tigrinus)幼虫的捕食率可达32% 及 65%,对山毛榉天牛(G.pulverulentus)幼虫的捕食率可达39%。在两个研究点,对杨黄斑楔天牛(Saperda calcarata)的幼虫捕食率分别为13%和65%。还有人发现,斑啄木鸟食物中98%是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幼虫,估计可减少该幼虫的12%。啄木鸟也是紫丁香钻心虫(Podosesia syringae)的最重要天敌,可引起该种虫子 67~81%的死亡。在荷兰,啄木鸟对木蠹象(Pissodes piniphilus)有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木囊象种群数量低时,啄木鸟的捕食量较小,随着木蠹象幼虫数量增加,95%的幼虫和蛹可能被啄木鸟啄食,特别是在食物短缺阶段。但是,树根处的木蠹象往往不能被捕食。

(四)鸟类与昆虫病原物的扩散

已经证明,通过取食被感染的昆虫,鸟类能散布昆虫病原病毒。从树上收集的49堆鸟粪中,44个具有感染性,检测幼虫的89.9%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NPV)并死亡。鸟类是病毒的被动携带者,冬季时,病毒可至少被扩散到离中心点6km。当然,由于气候及其它条件不同,被吃的感染虫体的鸟粪并不都具有活性。

总之,森林是鸟类的重要生活场所,鸟类和害虫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员,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中形成复杂的捕食者-猎物系统,鸟类是捕食者-猎物系统的重要成分。鸟类的随机捕食性可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上的控制作用,对许多森林昆虫的种群动态起重要影响。鸟类不仅是害虫的直接死亡因子,还可以通过传播昆虫病原微生物,或者通过改变微生境影响寄生者和捕食者等方式,间接影响害虫种群。当害虫种群密度低或处于密度增加时,鸟类降低害虫数量的作用远较大发生时明显得多。鸟类的主要作用是阻滞或防止害虫大发生,或使大发生的间隔时间加长。但是,单靠鸟类不能使相当范围内大发生的害虫种群瓦解。害虫大发生时,鸟的生殖潜能、取食习性及领域关系减少了它们作为捕食者的影响力。如果害虫发生是小范围的,由于有留鸟的侵入或大群游动鸟的流入,鸟类还可以发挥控制作用,对已达顶峰的害虫种群可加速其衰落。

三、鸟类的其它作用

猛禽(鹰、鸮、隼、雕等)常以森林、草原、农田中的鼠类为食。一些鸦科鸟类和伯劳也能捕食鼠类,它们与其它天敌一道,共同抑制鼠类数量。在结构完整的森林环境中,天敌可抑制和延缓鼠类数量急剧增加,而且还可使数量增加的鼠群密度降低。有人在360只鵟的胃内,共找出1348只老鼠的尸体,有人研究了 19 000块猫头鹰的食物团,发现有46 179只小型兽类,几乎全部是老鼠。对长耳鸮长达5年的食性研究证实,它的主要食物是鼠类,只有1.3%是小鸟。分析湖北武昌越冬长耳鸮的食物残块,发现70.3%是小型鼠类,主要是黑线姬鼠。1982~1986年,在58个乌林鸮(Strix nebulosa)巢中收集 923个食块,其中田鼠(Microtus spp.)和平齿囊鼠(Thomomys talpoides)各占 52%和 29%。

很多鸟类,特别是兀鹰、猫头鹰等猛禽以及海鸥、乌鸦等,都有嗜食腐肉习性。它们在消灭有病的动物和腐烂尸体,消除有机物对环境污染方面有特殊贡献。鸟类可吃掉那些将幼虫寄生在家畜体内外的昆虫,椋鸟和食蜱类鸟可解除危及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蜱害及其它寄生虫。

许多鸟类是开花植物的传粉者,尤其是某些热带鸟类,如蜂鸟、花蜜鸟、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鹎、管舌鸟及鹦鹉,常是某些开花乔木和灌木的重要授粉者。没有这些鸟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会被严重扰乱。另外,许多鸟类有储藏种子的行为。松鸦通常将球果藏在叶子、苔藓、石块下,一群松鸦(数量约30~40只)曾收集200 000个松果并带出 1km外。马来半岛低湿林中有7种鸠类取食至少22种榕树果实,绿鸠专食无花果树的种子,通过排粪将种子散布到远方。鸟类散布种子的距离可长可短,许多迁徙鸟类消化道中仍有可存活的种子,它们散布的距离可能稍远些。有人证明,某些硬壳的植物种子通过鸟类消化道后更容易萌发。有些食虫鸟类,如三趾啄木鸟(Picoides spp.)、鸫、山雀和也是重要的散布种子的鸟类。橡树啄木鸟(Melanerpes formicivorus)在各种树上及木质杆上凿洞,并用附近的球果将洞塞满。鸟类所储藏的球果并不都能被它们重新找到,这些被遗忘的果实常是森林扩展的一个原因。
图: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C4%F1&z=0
快乐如风2
2006-03-12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555
采纳率:11%
帮助的人:7649万
展开全部
鸟给人的启示
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鸟类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这就是它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为人类探求理想的技术装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行。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到机翼必须像鸟翼那样前缘厚,后缘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人类自从发明了飞机,飞上天空以后,就在不断地对飞机进行革新改造,不论是体积、载重、速度,都很快超过了鸟类。现代飞机已经比任何鸟类都飞得更快、更远、更高,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飞行器,可以到星际间航行,更是鸟类所望尘莫及的。尽管这样,在某些飞行技术和飞行器的结构上,人造的飞机仍然不如鸟类那么完善而且精致,更不要说消耗能源方面了。例如,金鸻可以连续在海洋上空飞行4000多公里,而体重只减少60克,如果飞机能用这种效率飞行,那将会节省许多燃料。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鹰的眼睛是异常敏锐的。翱翔在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两眼扫视地面,它能够从许多相对运动着的景物中发现兔子、老鼠,并且敏捷地俯冲而下,一举捕获。鹰眼还具有对运动目标敏感、调节迅速等特点,它能准确无误地识别目标。现代电子光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研究一种类似鹰眼的系统,帮助飞行员识别地面目标,同时可以控制导弹。
候鸟的迁徙路程,短则几百公里,长则几千公里。但是,它们总能准确地到达世世代代选定的目的地。这说明候鸟有极好的导航本领。科学家们早已对这些现象展开了研究,认为鸟类所以有很好的导航本领,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和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辨认方向,寻找迁徙路线。有的靠辨认太阳的位置,利用太阳作定向标;有的靠辨认星星的方位,利用星象导航;有的靠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利用地磁导航;还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导航。弄清鸟类导航的原理之后,仿生学家和设计师就可以模仿制造各种小巧可靠的导航仪器,为发展航空、航海事业做出贡献。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此外,鸟类所特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还为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提供了许多仿生学上的课题。所以,鸟既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人类的老师。为了科学的未来和人类的幸福,我们也应当好好保护鸟类。
鸟给人类了许多无价的启示:人们看到天空中的飞鸟,想到了一种能把我们带到天空中飞的机器…飞机;山雕飞落地刹那间的坚定和稳重,让人觉得自己也可以从天空中飞下,安全落地;飞翔中的蜻蜓,给人类创造直升飞机带来了灵感;猫头鹰灵巧无声的飞行,改造了飞机的性能;天鹅在水面上撩飞的优雅,使水上飞机问世,。研究金翅鸟能改善飞机功能、研究鸽子可预测地震等那些肯思考的人,通过观察天空中飞行的鸟类,获得了灵感,而创造出来的奇迹,让我们受益无穷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

鸟类在自然界的作用系指鸟类在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及农田、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虽然对生产力可能没有重大影响,但对所食猎物有密度制约作用。此外,鸟类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参与系统内能量流动和无机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鸟类捕食昆虫和小型啮齿类动物,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能感知的,因为所涉及的环境因子十分复杂,必须通过严密的实验设计、繁重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以及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结果。近年国内外有关鸟类捕食作用的定量研究及有关鸟类捕食作用特点的研究,较为恰当地揭示了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其是食虫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鸟类飞行力强,速度快,活动范围大,而且鸟类的迁徙性,繁殖季节的领域性及繁殖季节后的集群性使鸟类群落结构十分复杂,种类和数量均有很大的波动。鸟类种群的这种集聚及移动可使其数量猛增,并在局部地区“清理”或“消灭”某些猎物。

由于鸟类食量大,代谢速度快,多数食虫鸟类又不像食谷鸟那样具有嗉囔,食物通过消化管的速率也很不相同,与生理需要、取食方式、取食季节、鸟的年龄、鸟的状态及食物本身的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食物消化率的不同,会使在剖胃检查时对某些食物的比率可能估计得过度或过低。为了补偿这些差别,在估计食物组成时要应用校正因子(表1)。要根据虫体残部特征、幼虫头部的被膜、胸及臀部的盾、胸足和腹足残块及上颚残留物来识别种类和数量。

表1 20天幼虫期及15天蛹期内鸟类对5~6龄云杉卷中叶蛾的估计消费量(只/公顷)

(自Crawford等,1983)
任何一种鸟类,即使在同一时期,绝不会只以同一种昆虫为食。其食物组成不仅有有害昆虫,也有有益昆虫以及一些已被其它昆早寄生的昆虫,从而增加了分析鸟类对有害昆虫抑制作用的复杂性。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鸟类倾向于避开被寄生的昆虫。这样,鸟类与寄生性昆虫可能是互补而不是竞争。还有一些鸟类表现出嗜食某些害虫或虫态,如杜鹃嗜食各种大小的毛虫。某些鸟类喜食成虫,这一点在控制虫害方面很重要,因为成虫阶段的死亡,常对下一世代的种群数量起重要影响

鸟类所食食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当冬季食物短缺时,许多食虫鸟改吃植物性食物。鸟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中所食食物种类也有变化。雏期阶段,即使是食谷鸟类也必须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喂养雏鸟,以保证雏鸟正常发育及存活。一般说来,鸟类捕食的食物种类、状态及时期,与自然界能提供的食物资源相一致,这是鸟类与环境之间长期演化适应的结果
鸟类能够影响昆虫种群的数量和动态,同样,昆虫的种类和密度对鸟类的捕食作用也有重要影响。大多数鸟类对猎物种群密度有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前者指当猎物密度增加时,捕食者企图攻击更多的猎物而产生的行为上的变化。后者是由于猎物密度增加致使捕食者在数量上引起的变动。数量上的变化可因繁殖引起,也可因“侵入”而引起。鸟类对昆虫密度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的共同影响可归结为“鸟类对昆虫的直接影响”。鸟类也可以间接影响昆虫种群,这主要是通过改变猎物的微生境,使其对天气、寄生及可能的疾病和病毒更敏感。

查明鸟类的捕食特性以及鸟类与猎物种群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鸟类的捕食作用,主要猎物的密度是否被抑制或抑制到何种程度,也是有害昆虫综合治理十分需要的参数。

二、鸟类对森林害虫的控制作用

鸟类对许多森林害虫有重要的捕食作用。限于篇幅,我们仅举一些比较显著的例子,借以说明鸟类对控制各个领域内的森林害虫的作用。

(一)鸟类对食叶性害虫的直接影响

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是我国主要的食叶性害虫。浙江安吉的调查表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块的鸟类对松毛虫的捕食作用很不相同(表4)。鸟类繁殖季节及林缘,捕食作用可达18.5%和22.2%,而其它地块仅为4.7%。繁殖季节过后,同为林缘,捕食作用下降到8.7%,约为繁殖季节的1/3。在福建漳浦县,食虫鸟对4龄以上松毛虫幼虫的捕食率分别为19.73%(第3代)和48.75%(第4代)。在各种天敌捕食效应中,食虫鸟对松毛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最大。通过研究大山雀的生育力、雏鸟食物组成及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发现随着松毛虫种群密度由高(1985年)到低(1987年),然后又逐渐回升(1988年)的周期性变化,雏鸟食物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也相应变化(表5),平均窝卵数和窝雏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且繁殖季节开始时间明显提前(表6),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当松毛虫种群密度低时,尽管大山雀繁殖种群的密度、窝雏数以及雏鸟食中松毛虫食块的比率也相应减少,但捕食作用却比松毛虫种群密度高时增加 11.24倍。

表4 防鸟围网内外松毛虫数量(自楚国忠,1987)

表5 大山雀第一批雏鸟阶段,日平均食物中松毛虫比率

(自楚国忠,1989)

表6 大山雀第一批雏鸟阶段生育力参数的年变化

(自楚国忠,1989)

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burnijerana)是北美北方云杉- 冷杉森林中最主要的食叶害虫。有人估计在卷叶蛾大发生后的衰落阶段,鸟类约消费13%幼虫。当每公顷卷叶蛾为1235000~2 471 000条时,鸟类的控制程度为3.5~7%。还有人通过胃容物分析,发现在卷叶蛾大发生条件下,鸟胃食物中40%为卷叶蛾。4年分析结果,卷叶蛾在鸟胃中的比率为7~46%。当卷叶蛾大发生时,鸟类既有功能上的反应也有数量上的反应。原来在地面、树干取食和食草籽的鸟类改变食性,如橙顶灶鸫、草鹀(Junco spp.)、啄木鸟及交嘴雀开始吃卷叶蛾的卵和蛹。几种林莺表现出最大的数量反应,虽然有的林莺数量下降,但栗胸林莺(Dendroica castanea)数量增长12倍,橙胸林莺(D.fusca)9倍。当然,数量大发生时卷叶蛾的密度增加 8000倍。

当松色卷蛾(Choristoneura pinus)发育到4~5龄时,许多鸟类改变食性,开始取食这种丰富的食物,捕食作用发生在老熟幼虫以后,一直到蛹和成虫阶段。第二年,大量乌鸫进入240公顷地块内,当时的松色卷蛾每公顷约24700条,鸟类的捕食作用从第一年的 40~45%增加到第二年的 60~65%。几种山雀取食冬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幼虫的数量较低,只有 0.3~2.6%,但取食约10%的羽化的成虫,且主要是雌虫,这样,相当20%的成虫被捕食。在匈牙利,家麻雀和树麻雀可杀死98%以上的成虫,可能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起重要控制作用。在日本,树麻雀和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约杀死 40~50%黄昏前出没的美国白蛾,由于这种蛾子的交尾活动发生在日落到日出这段时间,鸟类捕食引起的死亡对该种昆虫的种群动态可能有重要影响。有人在研究山雀和戴菊(Regulus regulus)时发现,大山雀有规律地取食幼林球果小卷蛾幼虫(Ernarmonia conicolana),捕食强度随球果内幼虫密度不同而不同,似乎有一个临界值(每50个球果10只幼虫)。超过此临界值,有利于鸟类捕食。虽然大山雀可能消灭50%以上的越冬老熟幼虫,第二年的种群数量仍然增长。

(二)鸟类对树皮小蠹虫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啄木鸟是树皮小蠹虫的主要捕食者。主要有毛发啄木鸟(Dendrocopos villosus)、绒啄木鸟(D.pubescens)和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它们既表现出功能反应,也表现出数量反应。数量上的反应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局部地区。曾记录到一块火烧过的林地,啄木鸟密度增 加50倍,这种聚集有时在小块林地超过小蠹虫增加的倍数。当红翅小蠹虫(Dendroctonus,ru-fipennis)一般发生时,啄木鸟的取食量为20~29%,由中等密度到高密度时,通过啄木鸟自己取食及其它方式(如树皮干燥)可消灭小蠹虫的24~98%。啄木鸟取食活动可以促进树皮干燥。除啄木鸟外,另有8种鸟类捕食10%的红翅小蠹成虫。啄木鸟捕食瘤额大小蠹(D.frontalis)的数量从5~86%。不同地区报道的结果如此差异,可能是由于气候、暴发程度及过程、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因而啄木鸟取食活动后所引起的影响也不同。外表树皮啄掉后,剩下的树皮干得快,更容易受到不良气候及疾病的影响,这种死亡率往往比啄木鸟吃掉的还要大。

取食西松大小蠹(D.brevicomis)的鸟类共有4科11种。6种鸟(不包括啄木鸟)捕食成虫,3年中的捕食率在8~26%之间。毛发啄木鸟、绒啄木鸟、北美黑啄木鸟(Dryocopus pileatus)、白头啄木鸟(Picoides albolervatys)是加利福尼亚塞拉中部的西松大小蠹幼虫的最主要捕食者。在大发生的初期,捕食率为32%。在大发生区,啄木鸟种群数量增加。最初是由于迁入,随后则是由于树木死亡增加了啄木鸟巢址和栖居地的可利用性。啄木鸟寻找小蠹虫时,需剥落、刺透或在树皮上凿孔,被啄木鸟剥落的树皮中,有相当数量的小蠹虫卵及约58%的幼虫,它们在冬季都要死亡。啄木鸟啄过后,树皮变薄,温度与湿度都与原来树皮很不相同,减少了树皮对残留小蠹虫的保护作用,也给具短产卵器的寄生者造成产卵机会,所有这些间接影响都增加了小蠹虫的死亡(见图)。

(三)鸟类对蛀干害虫及象鼻虫的直接影响

啄木鸟也是蛀干害虫的主要捕食者。对虎橡天牛(Goes tigrinus)幼虫的捕食率可达32% 及 65%,对山毛榉天牛(G.pulverulentus)幼虫的捕食率可达39%。在两个研究点,对杨黄斑楔天牛(Saperda calcarata)的幼虫捕食率分别为13%和65%。还有人发现,斑啄木鸟食物中98%是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幼虫,估计可减少该幼虫的12%。啄木鸟也是紫丁香钻心虫(Podosesia syringae)的最重要天敌,可引起该种虫子 67~81%的死亡。在荷兰,啄木鸟对木蠹象(Pissodes piniphilus)有功能反应和数量反应。木囊象种群数量低时,啄木鸟的捕食量较小,随着木蠹象幼虫数量增加,95%的幼虫和蛹可能被啄木鸟啄食,特别是在食物短缺阶段。但是,树根处的木蠹象往往不能被捕食。

(四)鸟类与昆虫病原物的扩散

已经证明,通过取食被感染的昆虫,鸟类能散布昆虫病原病毒。从树上收集的49堆鸟粪中,44个具有感染性,检测幼虫的89.9%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NPV)并死亡。鸟类是病毒的被动携带者,冬季时,病毒可至少被扩散到离中心点6km。当然,由于气候及其它条件不同,被吃的感染虫体的鸟粪并不都具有活性。

总之,森林是鸟类的重要生活场所,鸟类和害虫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员,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中形成复杂的捕食者-猎物系统,鸟类是捕食者-猎物系统的重要成分。鸟类的随机捕食性可在生态系统中发挥功能上的控制作用,对许多森林昆虫的种群动态起重要影响。鸟类不仅是害虫的直接死亡因子,还可以通过传播昆虫病原微生物,或者通过改变微生境影响寄生者和捕食者等方式,间接影响害虫种群。当害虫种群密度低或处于密度增加时,鸟类降低害虫数量的作用远较大发生时明显得多。鸟类的主要作用是阻滞或防止害虫大发生,或使大发生的间隔时间加长。但是,单靠鸟类不能使相当范围内大发生的害虫种群瓦解。害虫大发生时,鸟的生殖潜能、取食习性及领域关系减少了它们作为捕食者的影响力。如果害虫发生是小范围的,由于有留鸟的侵入或大群游动鸟的流入,鸟类还可以发挥控制作用,对已达顶峰的害虫种群可加速其衰落。

三、鸟类的其它作用

猛禽(鹰、鸮、隼、雕等)常以森林、草原、农田中的鼠类为食。一些鸦科鸟类和伯劳也能捕食鼠类,它们与其它天敌一道,共同抑制鼠类数量。在结构完整的森林环境中,天敌可抑制和延缓鼠类数量急剧增加,而且还可使数量增加的鼠群密度降低。有人在360只鵟的胃内,共找出1348只老鼠的尸体,有人研究了 19 000块猫头鹰的食物团,发现有46 179只小型兽类,几乎全部是老鼠。对长耳鸮长达5年的食性研究证实,它的主要食物是鼠类,只有1.3%是小鸟。分析湖北武昌越冬长耳鸮的食物残块,发现70.3%是小型鼠类,主要是黑线姬鼠。1982~1986年,在58个乌林鸮(Strix nebulosa)巢中收集 923个食块,其中田鼠(Microtus spp.)和平齿囊鼠(Thomomys talpoides)各占 52%和 29%。

很多鸟类,特别是兀鹰、猫头鹰等猛禽以及海鸥、乌鸦等,都有嗜食腐肉习性。它们在消灭有病的动物和腐烂尸体,消除有机物对环境污染方面有特殊贡献。鸟类可吃掉那些将幼虫寄生在家畜体内外的昆虫,椋鸟和食蜱类鸟可解除危及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蜱害及其它寄生虫。

许多鸟类是开花植物的传粉者,尤其是某些热带鸟类,如蜂鸟、花蜜鸟、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鹎、管舌鸟及鹦鹉,常是某些开花乔木和灌木的重要授粉者。没有这些鸟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能会被严重扰乱。另外,许多鸟类有储藏种子的行为。松鸦通常将球果藏在叶子、苔藓、石块下,一群松鸦(数量约30~40只)曾收集200 000个松果并带出 1km外。马来半岛低湿林中有7种鸠类取食至少22种榕树果实,绿鸠专食无花果树的种子,通过排粪将种子散布到远方。鸟类散布种子的距离可长可短,许多迁徙鸟类消化道中仍有可存活的种子,它们散布的距离可能稍远些。有人证明,某些硬壳的植物种子通过鸟类消化道后更容易萌发。有些食虫鸟类,如三趾啄木鸟(Picoides spp.)、鸫、山雀和也是重要的散布种子的鸟类。橡树啄木鸟(Melanerpes formicivorus)在各种树上及木质杆上凿洞,并用附近的球果将洞塞满。鸟类所储藏的球果并不都能被它们重新找到,这些被遗忘的果实常是森林扩展的一个原因。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6%AF%CE%EF++%C4%F1

参考资料: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6%AF%CE%EF++%C4%F1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abudou2003
2012-08-27 · TA获得超过21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3万
展开全部
喜鹊
(学名:Pica pica)是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共有10亚种。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喜鹊肉可入药。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
鸳鸯:
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鸭科。英文名为Mandarin Duck(即“中国官鸭”)。春季经过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到内蒙古东北部及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越冬数量较大的集群为上海市崇明岛东侧及南侧的几个沙洲,其群量可达万只以上。部分鸳鸯也在贵州及云南等处繁殖。该鸟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又,《红楼梦》中人物。
孔雀
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两种羽衣非常华美的鸟类的统称。严格来说,英语中peacock专指雄孔雀,peahen指雌孔雀,雌雄孔雀合称peafowl。孔雀属(Pavo)的两个种是印度和斯里兰卡产的蓝孔雀(P. cristatus, 即印度孔雀)和分布自缅甸到爪哇的绿孔雀(P. muticus, 即爪哇孔雀)。根据1913年一次考察时发现的一根羽毛进行了搜寻,至1936年发现刚果孔雀(Afropavo congensis, 即刚果非洲孔雀),其实刚果孔雀不是孔雀(孔雀属)的,只是和孔雀长得比较像而已。
鹦鹉
指鹦形目众多艳丽、爱叫的鸟。它们以其美丽无比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这些属于鹦形目的飞禽,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鹦形目有鹦鹉科与凤头鹦鹉科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蜂鸟(Wood Nymph)
是雨燕目蜂鸟科动物约600种的统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悬停在空中,每秒约15次到80次,它的快慢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humming)而得名。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
老鹰
也叫鸢。猛禽类,嘴蓝黑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吃蛇、鼠和其他鸟类。
百灵鸟
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之下,绿草如茵,茫茫无际。苍穹之下,常常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乐家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那就是百灵鸟儿们高唱的情歌。百灵鸟从平地飞起时,往往边飞边鸣,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大雁
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同时大雁也是位处内蒙古东北部的一个小镇,以煤业和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
天鹅
属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雁形目中的鸭科中的一个属。这一属的鸟类是游禽中体形最大的种类,被俗称为“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长颈,体坚实,脚大,最大的身长1.5米,体重六千多克。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天鹅是飞高冠军,高度可达9千米,能飞越世界最高屋脊——珠穆朗玛峰。
鸵鸟:
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3米,颈长,头小,脖子长裸,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飞,腿长,脚有力,善于行走和奔跑。雌鸟灰褐色,雄鸟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
猫头鹰
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猫头鹰因其独特习性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例如电影《猫头鹰》、歌曲《猫头鹰》、书籍《猫头鹰王国》;还有用其名为商标品牌的电器用品“猫头鹰cpu风扇”。
白鹭
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
翠鸟(Alcedo;kingfishers)
佛法僧目翠鸟科的1属。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中国的翠鸟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翠鸟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因而又有鱼虎、鱼狗之称。
杜鹃
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Chrysococcyx属和Chalcites属)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有些热带杜鹃的背和翅蓝色,有强烈的彩虹光泽。除少数善于迁徙的种类外,杜鹃的翼多较短。尾长(有时极长),凸尾,个别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长或较长(陆栖类型),脚对趾型,即外趾翻转,趾尖向後。喙强壮而稍向下弯。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种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Accipiter),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非寄生性的杜鹃在北美洲的代表是广泛分布的黄嘴美洲鹃(Coccyzus americanus)和黑嘴美洲鹃(C. erythropthalmus)。小美洲鹃(C. minor)在美国限见于佛罗里达的南部海滨,也见于西印度群岛、墨西哥至南美北部。中、南美洲还有12个种非寄生性地鹃,有些种归属蜥鹃属(Saurothera)和松鹃属(Piaya)。东半球有13种地鹃,分为9个属。地鹃在低矮植被中用树枝营巢。雌、雄鸟均参与抱卵育雏。
八哥
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额羽甚多,形特延长而竖立,与头顶尖长羽毛形成巾帻;头侧或完全披羽,或局部裸出。两性相似。共有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有普通八哥等4种。普通八哥通体黑色,嘴基上羽额耸立,形成羽帻;头顶、颊、枕和耳羽具绿色金属光泽;上体余部沾褐;初级飞羽基部和初级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下体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八哥是中国南方常见的鸟类。
金丝雀
又名芙蓉鸟、芙蓉、白玉、白玉鸟、玉鸟、白燕,是雀目科食谷类鸟。原产非洲西北海岸的加纳利、马狄拿、爱苏利兹等岛屿,是羽色和鸣叫兼优的笼养观赏鸟。有24个品种,在国内外皆被列为高贵笼养观赏鸟之一。我国虽然自19世纪40年代起就从外国引进,但并未注意品种品系的保持,目前纯种的不多。
夜莺
(学名Luscinia megarhynchos),为雀形目鹟科的一种鸟。体色灰褐,是观赏鸟的种类之一。夜莺的羽色并不绚丽,但其的鸣唱非常出众,音域极广。与其他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故得其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燕夕涯
2013-03-04 · TA获得超过33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万
展开全部
鸟纲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 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c67de2e1
2013-04-22 · TA获得超过35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4万
展开全部
具,提供了原理和蓝图。可以说,在结构、功能、通讯等方面,鸟类是人类的老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科学家常常需要去请教鸟类。
鹰击长空,鸽翔千里,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这对人类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传说,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著名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造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来扑动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