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理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我来答
百度网友2b62908
高粉答主

2019-06-1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1.4万
展开全部

《理水》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通过改编传统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隐晦深刻地联系现实,塑造了大禹以及其他协同治水的实干家,文化山的只有空论的学者,蜂拥的大员等鲜明的有指向性的形象。

小说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治水前的情况,舜爷的百姓遭到了大洪水,百姓淹在水中,过着苦难的生活。舜决定把治了九年水不见效的鲧充军,让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这些都与神话故事中的情节一致,但和写作时间结合来看又另有所指。

第二部分写治水活动的开始。舜爷们派来的官员威风凛凛到达灾区,吃得好,住得好,只能听到学者们的不实之言,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想听,也听不懂。官员们不办公也不见客,只是兴致勃勃地吃喝玩乐。

第三部分借用大人们也无心听、无心为百姓做事的形象、学者的不实之言同国民代表的形象,深刻地讽刺当时昏庸的官员,趋炎附势的学者、百姓。

第四部分写大禹治水的成功。成了特权阶层的禹的硬骨头被软化,他并没有将他的实干精神投入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社会上的广大百姓仍过着蒙昧的生活,官员们依旧昏庸。

扩展资料:

《理水》写于1935年,两年前的1933年,黄河决口达五十多处,淹没了冀、鲁、豫等六十多个县,受灾人口达三百多万。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人民死活,以“视察”、“贩济”为名,从中渔利,更加残酷地搜刮民脂民膏。

当时江南一带十四个省大旱,江、浙、皖三省受灾面积达几千万亩,仅安徽一省灾民就有几百万,浙江余姚还发生农民争水互殴致死的事件。鲁迅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残害人民的种种惨状,感到极大的愤慨,对灾区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示无限的同情。

《理水》中舜爷的百姓在“洪水滔天”中挣扎的惨状,实际上正是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缩影。文本中“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实际就指现实中国民党打着“视察”、“贩济”的旗号搜刮民脂民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水

百度网友8eb90b6
推荐于2017-09-14 · TA获得超过15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万
展开全部
《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远古帝舜时代,洪水滔天,灾荒连年,百姓处境非常困苦。有消息说,鲸大人因为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效验,被充军羽山。舜又派鲸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然而避居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大抵是反对禹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禹这个人,开始乱加诽谤。直到奇肱国的飞车第十回给他们送食粮,才证实禹确有其人,“正是鲸的儿子,也确是简放了水利大臣,三年之前,已从冀州启节,不久就要到这里了”。但是过了十几天之后,阔气的大船载来的不是禹而是两个肥胖的考察官员。他们会见学者,向学者们要了一个贡献善后方法的条陈,游览休息之后,又约见了下民的代表,向下民要了他们作为食物的叶子、树皮、青苔等,装在盒子里带回去进呈。

外出考察的大员们陆续回京了,水利局的同事为他们摆席接风。正当他们酒足饭饱,发着无聊的议论时,禹风尘仆仆地带着一大群乞丐似的随员考察归来。在治水方法是“湮”还是“导”上,禹遭到了保守官员的一致反对。但禹不为所动,力排众议说:“也有人在说我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于是他又带着随员出发去治水。以前禹娶过老婆,刚四天就走了,生了儿子阿启也不放在心上。如今为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天劳苦,弄得“面貌黑瘦”,“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京都的百姓中间关于他的传说可多了,最多的是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地疏通九河。

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大水,又会同益与稷为民兴利,使人民有饭吃。大功告成,他回京向舜帝报告后,又说道:“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很叹服,就托他管理国家大事。后来在禹与皋陶的合力治理下,天下太平到百兽率舞、凤凰来朝的地步。

小说借夏禹这个传说中的英雄热情歌颂了“中国的脊梁”式人物的伟大,还通过对所谓水利局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ovesakury
2012-10-06 · TA获得超过2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小说借夏禹这个传说中的英雄热情歌颂了“中国的脊梁”式人物的伟大,还通过对所谓水利局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古月聿工
2012-09-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2万
展开全部
说借夏禹这个传说中的英雄热情歌颂了“中国的脊梁”式人物的伟大,还通过对所谓水利局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71d34d
2017-12-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3
引用溪河小号的回答:
《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远古帝舜时代,洪水滔天,灾荒连年,百姓处境非常困苦。有消息说,鲸大人因为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效验,被充军羽山。舜又派鲸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然而避居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大抵是反对禹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禹这个人,开始乱加诽谤。直到奇肱国的飞车第十回给他们送食粮,才证实禹确有其人,“正是鲸的儿子,也确是简放了水利大臣,三年之前,已从冀州启节,不久就要到这里了”。但是过了十几天之后,阔气的大船载来的不是禹而是两个肥胖的考察官员。他们会见学者,向学者们要了一个贡献善后方法的条陈,游览休息之后,又约见了下民的代表,向下民要了他们作为食物的叶子、树皮、青苔等,装在盒子里带回去进呈。

外出考察的大员们陆续回京了,水利局的同事为他们摆席接风。正当他们酒足饭饱,发着无聊的议论时,禹风尘仆仆地带着一大群乞丐似的随员考察归来。在治水方法是“湮”还是“导”上,禹遭到了保守官员的一致反对。但禹不为所动,力排众议说:“也有人在说我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于是他又带着随员出发去治水。以前禹娶过老婆,刚四天就走了,生了儿子阿启也不放在心上。如今为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天劳苦,弄得“面貌黑瘦”,“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京都的百姓中间关于他的传说可多了,最多的是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地疏通九河。

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大水,又会同益与稷为民兴利,使人民有饭吃。大功告成,他回京向舜帝报告后,又说道:“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很叹服,就托他管理国家大事。后来在禹与皋陶的合力治理下,天下太平到百兽率舞、凤凰来朝的地步。

小说借夏禹这个传说中的英雄热情歌颂了“中国的脊梁”式人物的伟大,还通过对所谓水利局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展开全部
不叫鲸…叫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