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22课课后题答案,急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恐吓:“天子之怒”
此题意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2.参见“课文研讨”。
二、下列各组加粗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写人物对话,离不开语气的表达。虚词运用得恰当,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逼真。借此可以让学生熟悉、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语气词。
1.“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2.“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题意在使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文言词语,疏通文言文意的方法。
1.秦王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秦王呀!
易(古):交换。(今):简单。
2.即使如此,但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表转折。
3.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徒(古):只。(今):白白地。
四、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请你请教老师,查找有关资料,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讲讲他们的故事。
此题意在以本课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人物传记,并互相讨论增加文化积累。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恐吓:“天子之怒”
此题意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2.参见“课文研讨”。
二、下列各组加粗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写人物对话,离不开语气的表达。虚词运用得恰当,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逼真。借此可以让学生熟悉、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语气词。
1.“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2.“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题意在使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文言词语,疏通文言文意的方法。
1.秦王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秦王呀!
易(古):交换。(今):简单。
2.即使如此,但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表转折。
3.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徒(古):只。(今):白白地。
四、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请你请教老师,查找有关资料,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讲讲他们的故事。
此题意在以本课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人物传记,并互相讨论增加文化积累。
参考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ab2805c8a1c7aa00b52acb5a.html
展开全部
最好把题发来,不然版本不一样的书题目也不一样的
追问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追答
战国策,是这文言文吧?
1.秦王企图用“以大易小”的手段欺骗唐雎,想不打仗来吞并安陵国
2.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以战争的屠杀来威胁唐雎,唐雎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3为侠士的例子来证明如果秦王仍一意孤行的话,自己也会效仿先人怀怒刺杀秦王,还借日月星辰异变和苍鹰非来助威等浪漫主义手法来渲染神奇气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好意思,我才六年级哦,太深奥了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课后22题是什么?课文是哪一篇?
追问
唐雎不辱使命
追答
1、秦王采取的是“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吞并安陵国。
2、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就是用战争屠杀来威胁唐雎。
唐雎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就是要和秦王拼命,杀死秦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9-25
展开全部
人教版还是语文版或是其他?
追问
人教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