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阅读答案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移动) (2)其阴逾去 ( 离开)
2.用现代汉语解释。(2分)
1.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在晚上使用就相当笨拙了。)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 )

看一下我写的答案对不对 还有写一下3和4的答案
展开
affrr
2013-03-31 · TA获得超过1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原文
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3]衽[4]以[5]从阴。及[6]至[7]暮[8],反[9]席[10]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11]阴,而患[16]露[12]之濡[13]于身。其阴逾[14]去[15],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人事部》
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移动
4.衽(rěn):卧席
5.以:为了,目的是
6.及:直(到)
7.至:助词不译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了
11.从:跟从
12.露:露水
13.濡(rú):沾湿
14.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15.患:担心
全文翻译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来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短句翻译
1.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2.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短文寓意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陈规,太死板了。要懂得变通。
相关练习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答案: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陈规
汤汤981007
2012-12-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4万
展开全部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uying0917
2012-12-30 · TA获得超过12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答案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864035614
2013-01-22 · TA获得超过39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万
展开全部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移动 ) (2)其阴逾去 ( 离开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要随机应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aodaqiao123
2013-02-01 · TA获得超过1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万
展开全部
1.⑴:移动 ⑵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